APP下载

浅析数字媒体时代下的中国电视动画创作——以审美研究为视角

2015-07-14江苏大学艺术学院212013

大众文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动画数字艺术

孟 翔 (江苏大学 艺术学院 212013)

一、对数字媒体时代的界定

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主要区别,就是数字媒体通过“比特”把信息与计算机相连,将0和1排列组合的数字语言作为所有媒介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这使得传统媒体单通路式的传播格局被打破,各种媒体都能够在统一的数字平台上实现跨越式的融合。而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大容量的信息储存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已为数字表现的文、图、声、像等信息和计算机程序集成一体奠定了基础,这也就标志着数字媒体时代的真正到来。

用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去看数字媒体,可以发现不管传播内容为何,数字媒体本身就会对人的各种感知施加影响,致使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巨大的变化。在当代,数字媒体已构成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主流方式,亦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体,载有强烈的实用功利价值和娱乐消费价值。它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美学向日常化的转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的审美趋向。

二、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审美趋向的影响

1.注重作品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在数字技术介入艺术领域之前,艺术的传播都是从艺术家指向受众的单向传播。而数字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出现之后,艺术接受变成双向的、互动的、可交流的。这种互动不只是审美对象单方面对受众的感官吸引,还包括刺激受众主动的参与审美活动,引发其与审美对象的相互激励,并且通过受众的参与来发展作品的个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构成了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审美与以往相比最显著的区别。

对作品参与性和互动性的重视,消除了传统审美的心理距离,将有距离的静观审美转化为无距离的审美沉浸,十分强调观众的存在。观众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作品,还能够参与到与作品的互动过程中,使审美体验变得丰富而全面。例如《辛普森一家》在2007年万圣节之前推出的《Treehouse of Horror》系列电视动画,不仅创作灵感来自影迷的推荐,影迷还可以通过访问官网来编辑自己的作品并传播出去。与影迷的互动联系为电视动画的创作提供更广阔的艺术思路,打破了艺术审美框分领域的规则,将观众直接引入对艺术的体验中。这种虚幻却又真实的交流,形成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让观众直接获得这一份美的心灵触动。

2.强调媒体使用的综合性

由于数字媒体时代不同媒体间的交流语言已经被数字语言所统一,这就打破了因制作和传播工具的差异而横亘在各种媒体之间的藩篱。采用统一的数字语言和技术工具,任何形式的艺术都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数字载体,无限复制,广泛传播。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审美自然倾向多媒体复合应用所带来的综合体验,呈现出媒体使用综合性的特点。

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编辑技术方面,随着数字图像、数字文字、数字音乐和视频处理技术的深入,通过软件对现有材料进行的改造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数字技术能够对任意形式来源的素材进行任意操作。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完全可以毫无阻碍的在一部作品中共存,发挥自身魅力共同为观众创造一场数字奇观。

在内容创作方面,原本以不同媒体形式传达的内容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移借、拼贴和相互嵌入,形成一种混同的文本形态。这使作品本身内容的层次更加多样,观赏性得到极大提高。如《快乐驿站》,它既利用电视动画独特的视听语言弥补了传统曲艺在视觉表现力上的不足;又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曲艺内容中幽默诙谐的娱乐态度,两者完美融合,传统的艺术审美亦得到了突破。

在传播方式方面,从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环境看,单独依靠某个媒体形态很难形成传播优势。这要求媒体之间相互联合,构建起立体化的播出平台,为观众提供多形式、多通路的观看服务。例如电视动画《摩尔庄园》在播放运作中,就充分运用了传统电视、IPTV、网站和手机电视共同建立起播出平台,覆盖了更多的观众。在“摩尔庄园”这个品牌的统领下,媒体资源被整合在一起运行实现共赢,综合媒体使用的优势初露锋芒。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综合使用媒体进行艺术创作和传播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这将贯穿当代艺术的内容生产、终端使用、传播渠道和衍生产业链等各个环节。

3.加剧审美观念向生活化和娱乐化转变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重构了当代艺术创作的新语境。这不仅是因为艺术的范畴急剧扩大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因为艺术逐渐回归到平实的生活中。这些变化对数字媒体时代审美场域的建立和受众审美趋向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并直接导致这个时代审美观念向生活化加速转变。

大众文化引领了艺术审美泛化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娱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需求。这不仅表现在大众文化产品在美感与娱乐之间的价值选择中更加倾向于娱乐;还表现在艺术审美理念的剧变,从超功利化和精神升华的传统模式,转向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快感追逐。因此,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审美体现出趋向娱乐化的特征。

电视动画作为当代数字娱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倾向会受到一定影响。正如早期的中国动画吸取传统美学“隐喻”“写意”的特点,习惯用含而不露的“意会”“感悟”等表达方式去诱导启发观众想象,委婉含蓄的传达影片主旨。而当代的中国电视动画偏向制造单纯的“高峰体验”。它以制造支离破碎而短暂的审美闪现为目的,对审美主体竭尽全力的挑逗去引其发笑,追求一种瞬间的愉悦,甚至表现出戏谑、恶搞和无厘头等特征。这与传统美学倡导的优美崇高的审美理念形成巨大反差,体现了数字媒体时代审美所具有的生活化和娱乐化趋势。

4.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大行其道

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中的大众艺术性、艺术的可复制性、艺术的可解构观念以及非理性的艺术构成观念对数字媒体时代的审美倾向影响巨大。因为所有通过数字媒体创作的艺术作品,都可以被自由的复制、解析、创作、修改。例如进行时空翻转,呈现不可能存在的空间;对超理性、超意识的表达,制造超现实的梦境;采用非理性拼贴的结构原则,进行艺术作品重构;制造矛盾和荒诞,强调视觉上的奇特感官;在虚幻与真实之间游走,创造幻觉体验;以及利用抽象的手法,制造超现实的意象等。总的来说,这个时代的美学致力于创造新奇的东西,而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为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审美提供了多种可能。

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大行其道,对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视动画审美也造成一定影响。当代的动画作品相较之前而言更加提倡快速变化的体验美学,不太重视深度思想的探寻,也不太追求崇高精神的表现,而是用对传统经典作品的颠覆来展现自己的审美价值。例如《十万个冷笑话》里就对经典动画《葫芦兄弟》《哪吒传奇》等进行意义的解构与重构,从而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而广受追捧。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视动画不但跳不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掌心,还要承载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对它的压力转化。

三、当代受众对中国电视动画的审美要求

1.直接简略地愉悦受众视听

“同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视动画最大的魅力是直接和简略。”它将高度简化的制作性影像和声音作主要的审美符号来源,直接作用于人体感知器官,使审美的过程不需要付诸理性思维或对记忆的重构就能实现。这种相对于真实影像来说带有间离性的动画符号,对当代大众审美刺激更加强烈。

直接简略地娱悦观众视听是电视动画创作的基本要求,可是国产电视动画有时连这个要求都达不到。究其原因,其一,电视动画是以满足观众日常审美为创作目标的。它需要在短时间内创造令人迷醉的眩目体验,让观众快速得到愉悦。而中国传统艺术讲究顿悟含蓄委婉的表达,与当代受众倾向接受简单直接的表达存在差距,如何兼顾是创作的难点。其二,中国既缺少厚实的动画文化底蕴,又没有专门的质量监管系统,作品品质很难把控。特别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动画制作市场化以后,有的动画人过于关注私利却丧失了艺术底线,制作出的作品相当粗糙。这样的作品令观众极度失望,对国产电视动画的信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事实上,忽略观众审美而只追求利益的行为不啻于舍本逐末,是不会获得成功的。直接简略地提供视听娱悦是国产电视动画需要满足观众的第一个要求。

2.创造更自由宽广的想象空间

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为当代电视动画的创作提供了增强作品想象空间的一些方法。它通过对文本的偷换、假借和模仿,令文本原有的价值分离崩析,并与其他的文本形成互文本的映衬张力,以此来创造呈几何倍数扩大的想象空间。例如日本动画《龙珠》,虽是借用了《西游记》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和故事,却也加入了科幻色彩和各种时空、各种文化的特征,最后呈现出一个迥异于人们所熟知的故事。后现代艺术思想不仅为这部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思路,而且提供给观众的想象空间也前所未有的广阔。

在想象空间的延展上,当代中国电视动画的创作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其一,塑造多样的动画形象,打破观众的心理定式。其二,广泛的进行动画选材。对古典名著进行毫无新意的改编已经提不起观众的兴趣了。观众的观看期待被消除,审美想象被限制,自然难有较好的审美体验。其三,提高动画故事的原创性。国产电视动画在近几年被批评抄袭的作品比比皆是,这些作品会将观众对中国电视动画的信心都消磨殆尽。

中国动画人需要进行大胆的构思想象,赋予角色当代人的情感、观念和命运意识,由此来创造无远弗界、自由宽广的想象空间。影片中的情境虽然是假定的,却能为在现实生活中饱受压力的人们制造解脱的快乐。

3.提供多方位一体化的娱乐方式

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审美更加注重作品的可参与性和媒体使用的综合性,强调不同媒体形态相互联结,给予观众自主权的控制感。因为观众不只想要随时随地的观看动画,还想要及时的参与到对动画话题的讨论中来,甚至与创作者和其他观众联系沟通。这种交互式的体验过程改变了以往的审美经验,深度参与使观众获得更丰富的娱乐层次和更多娱乐体验。

近几年,我国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也明显促动了国产电视动画向多方位一体化的综合娱乐形态转变的进程。优质的信息内容成为各提供商强夺市场的制高点,这为电视动画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以及衍生品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更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观众观看和评论作品、设计和消费产品等多种需求能够同时被满足。如动画片音乐的彩铃彩信、动画角色定制声讯语音、动画角色QQ表情、动画主题电子贺卡、图标皮肤等一些增值类的动画衍生产品都有非常广大的消费市场。至此,传统电视动画单纯依靠电视播放来提供娱乐的方式被打破,调动人体感官全方位参与体验的新型娱乐方式能够在数字平台上结成一体,共同为观众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

4.给予日常审美的依赖感和陪伴感

电视动画长篇分集叙事的特点使观众观看的时间有序间隔,在一长段时间内的每天或每周的固定时间、固定频道进行观看,直至全部播放结束。在前一集播放完但没有下一集播放的时间里,造成了观众的审美间断。这时候,观众会回味看过的剧情并对下一集悬念进行猜测,形成强化旧的期望、创造新的期望的审美模式,并在每天连续的审美满足中产生依赖性。对一部电视动画的观看集数越多,观众对角色和故事的熟悉程度就越高,得到的审美满足就越大,观众对其的依赖性就会越深。

许多动画人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也是较多成功的电视动画片剧集数动辄几百集的原因。总集数超过2000集的《蓝猫淘气3000问》,和9部600多集还在不断制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是这种“巨无霸”电视动画的代表。同时,这两部作品也是近年来国产动画在产业化领域里较为成功的两个案例。这并不是偶然的,观众必然在长期陪伴式的观看过程中,对电视动画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和充分的关注,对动画中的角色形象等审美元素存有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对其品牌的认同感变的强烈,并产生购买其产品的行为。又在购买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加深这种审美的依赖性,为动画制作带来良性循环,实现丰厚的利润。

要注意的是,片面的追求剧集数的产量是不可取的。这种依赖感和陪伴感的形成是建立在美好的审美体验基础上的。只有从动画艺术的创作入手,让观众将动画角色当作可感知心灵的朋友,让这些虚拟的形象承载着他们真实的记忆伴随成长,进而在日常的审美活动中形成依赖感,观众才能获得长期持久的审美满足。

结语

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在改变世界交流方式的同时必将影响这个时代的艺术。就像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说的: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审美倾向慢慢显现。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电视动画,正在这个剧变的浪潮中摸索前进,这让我们对艺术审美趋势的研究更显重要。当代受众对中国电视动画的创作和传播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产电视动画的创作指明了方向。

[1]曹钰.让观念革新为传统动画打造数字媒体新纪元[J].电影评介,2006(16).

[2]刘清堂,王忠华,陈迪.数字媒体技术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周胜.新媒体艺术与美学观的变迁[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4]薛珂.电视动画受众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动画数字艺术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我的动画梦
纸的艺术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