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上拓展孩子的空间
2015-07-14王鑫
王鑫
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中心小学
在语文课堂上拓展孩子的空间
王鑫
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中心小学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始终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拓展孩子的活动空间。一、充分认识到教科书的开放性和弹性。二、适当地补充适合的教学内容。三、走出语文课追求的误区,力求把课上成书香语文课。
寓教于乐;教科书的开放性与弹性;追求的误区;书香语文课;拓展孩子的空间
我非常幸运地执教过几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并且多次出去参加了各种级别的培训,承担各级各类教研课,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拓展孩子的空间。
一、充分认识教科书的开放性与弹性
教科书只是最最基本的课程内容,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语文教材留出来的空间,还需要教师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补充一部分内容,学生也要从自己的自身经验、已有的知识储备中提供一部分,从而形成教材的编者、教书的教师、学习的学生共同构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过程。反之,如果教条主义地使用教材,把教材当作课程的全部,教材里面安排什么就教什么,安排多少就教多少,怎么安排就怎么去教,其教学效果一定会有些缺憾,学生的收获要大打折扣的。
如教学《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时候,我收起了习题训练,再次和孩子们走进诗词的学习中。孩子们似乎好像已经忘记了读词的知识,当听完他们的朗读,我说:可惜这首诗词了!聪明的卉特懂我的评语,于是自告奋勇地要范读一遍。她非常非常地投入地读过后,我能从中感知到她对这首词的理解还是不错的,感情基调把握得比较准确,美中不足的还是缺少了从前的风采。这不能怪她,责任在我自己,我太注重成绩,尤其在进入六年级以后几乎就不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了。不过此时,我还是对特卉大加赞赏。我从其他孩子的目光中看出的却是更深的犹豫和胆怯,我在瞬间明白一个事实,就是他们都长大了,少了小时候的那份勇敢,顾忌心增长了很多很多,生怕读得不够好,以致于全班鸦雀无声,集体沉默。我怎么也不能让他们沉默啊!于是我范读一遍,再指名读。仅是读的训练,不能因为做题为了得分就忽视了,这是因小失大。
二、适当地补充教学内容
补充学生的学习资料可以是整篇的,也可以是片断的,还可以推荐学生先读原著,读整本书。选择和提供阅读材料,不仅仅是教师的事,还应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如提供古诗、儿歌、童话等;补充有思考价值的思考性练习内容,如分角色朗读,理解某些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或是记忆、联想、想象、拓展、运用等活动。这些设计要精准、有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调换活动的设计。教科书上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实践活动等设计,习题考虑其普遍适应性。比如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去练习说关于城市情境的话题,就不适合。教师就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变通,使之符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
三、走出语文课追求的误区,力求上成书香语文课
坚决丢弃以“高分语文”为目标地去上语文课,同时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及多种题型的海量训练,这是一种目光短浅,这也是一种漠视学生素养发展的不负责的教育行为。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目标,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再紧密结合学生个人特点,制定出适合本班的个性语文的学习计划。我准备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积淀。读书方面,从背古诗文开始,到读带拼音的童话,儿歌;写的方面,从用拼音写一个好词到写一句话,几句话,并且愿意写、爱写、会写;说的方面,从说完整话到落落大方地说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甚至喜欢在人前表达自己的感受及需要。应该说是在以前我是意识不到的,认为一年级孩子识字是重要的,写还是太早了。但是培训后,我知道在一年级读写是十分必要的带动孩子的读写兴趣更重要。要让学生在一年级就在广泛读书、大胆去写中学习语文。书香语文课就初露倪端了。
就结合执教《故乡的芦苇》谈一谈。这是一篇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写美景、趣事两方面内容,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这篇文章生动感人,主题鲜明,是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练习写作的好的素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这一课文质兼美的特点,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像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感情。感知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3、自主识字,积累好词佳句。
我把教学目标1、2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课文中写景和场面描写的两部分均有典范性,是学生习作的典型范例。因此,我计划2课时完成。我执教的第一课时,课文1至10自然段“写景”部分。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所以,在本课教学时我选择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读生情,读中促情”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突现以下几点:
情境营造。思乡是人类最为永恒、美好的话题,但对小学生来说,这种情结因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而感受模糊不清了。因而一上课我就引导学生背诵思乡的诗句,让学生情感迅速入境。不仅如此,我的教学导语、过渡语、结束语都要十分用心地设计,注重营造学习氛围。即用语言为语文课创设情境是我这一节课的特色。
美读悟情。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学习的重要目标,又是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培养语感的重要学习途径。因此有层次地读,有目的地读,多种形式地读,让这节课返朴归真成为书香的课堂。
品读悟法。体会写法是教学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品读、自悟、仿写。品读是基础,自悟是关键,仿写是内化。因此关于篇章方面,我提出问题:“课文4至6自然段,并没有写到故乡的芦苇,可不可以删去?”旨在引导学生学习铺垫的写作手法;关于片段的训练,引导学生到优美的文章中翻来覆去地品味和揣摩,习得写作之法;关于词句方面,我设计发散性思维,选词填空,句式对比,挖掘空白等练习。
以写促情。这篇课文的优美语言是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好材料,因此设计小练笔,要求学生在写景中表达对故乡的真情。在备课时,我考虑到学生表达感情上有困难,因此我与学生同写小练笔,并趁势为第二课时教学做铺垫、创设情境。
总之,以新的理念去驾驭语文课,才能拓展孩子的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