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以蓬莱市为例
2015-07-14山东省蓬莱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265600
刘 伟 (山东省蓬莱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 265600)
关于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以蓬莱市为例
刘 伟 (山东省蓬莱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 26560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石。近年来,蓬莱市一直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民生得到了更好保障和改善。但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依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散、水平不高和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别较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力度,加强工作调度,从设施建设、文化生活、产业发展等方面着手,加快推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5年1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政府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依法对公共文化服务所实施的管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就是其重要部分。另一方面,政府主要职能体现了政府供给能力。据统计,当前我国文化事业费按行业投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机构和其他单位。
近年来,蓬莱市一直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民生得到了更好保障和改善。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保证每个行政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实现免费开放,全市文化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但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依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散、水平不高和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别较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现有研究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城乡公民对公共物品需求日益增长,尤其在农村地区。并且总体看来,城乡公民公共文化服务的消费倾向大致相当。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运转、真正惠及群众的目标,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布局、合力推进,就要重视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加快形成文化服务城乡文化一体化、标准化、均等化的发展格局,让广大群众既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目前蓬莱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一是精心打造品牌文化。在完善保留传统文化活动的基础上,2007年开始,每年6月至9月举办的“仙境之夏”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活动时间长达三个多月,演出一百多场,成为市民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力大、舆论关注度高的品牌活动;2014年着重打造“欢乐蓬莱行”文艺走基层、“仙境之夏”、镇街“共建和谐社会、共享文化成果”巡演活动等系列文化活动品牌。系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蓬莱文化影响力,还大大提高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是繁荣发展群众文化。蓬莱市大力实施文化便民、惠民、悦民工程,全面繁荣群众文化,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开创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模式,年均城乡范围内各类文化活动2000余场,活动数量在烟台各县市区居首位,树立了蓬莱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连续三年在烟台市的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群众文化活动满意度得分列8项调查内容之首。
三是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培训。近年来,以“群艺大课堂”为主题,特别是2013年启动的“美丽乡村种文化”专场培训活动,根据基层文化活动人才需求,常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邀请市内外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公开授课,采取到镇街、村居现场培训的形式对基层文艺骨干进行业务培训。每年组织文化馆文艺骨干辅导均不低于300人次,辅导业余文艺爱好者不少于4000人,“种文化”系列文化培训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蓬莱市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蓬莱市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应该具有独立的文化馆、图书馆,并且建筑面积均不少于3000平方米。而目前蓬莱市“两馆”都是依附于文广新局办公大楼开展业务工作,建筑面积及其他硬件设施均未达标。镇、村两级文化设施建设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南部山区不如沿海地区,农村地区不如城市社区的失衡状态。
二是文化事业建设投资主体单一。政府依然是文化事业的主要投入者,在吸纳和动员社会力量方面明显不足,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比较单一。
三是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不能适应需要。村居基层文化活动组织人才和各艺术门类的专业人才缺乏,传统民间艺术亦后继乏人,已经出现青黄不接和断层现象,有些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要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尽快规划兴建标志性的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增加市民文化活动场地,确保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投入,重点用于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开展农村重大文化活动和民间剧团展演等文化活动,更好地实现为民服务。
二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要制定落实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的有关政策,同时大力倡导社会力量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捐赠和捐建活动。加快培育社会性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充分调动民营文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民自办文化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充。
三是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使用体制机制,培育基层文化骨干,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文化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大学生、高素质的退休人员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
四是要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组织好“欢乐蓬莱行”“仙境之夏”、镇街“共建和谐社会、共享文化成果”巡演系列文化活动以及各项节庆群众文化活动。在完善原有文化活动品牌基础上,筹划打造新的特色文化品牌;大力抓好艺术培训和辅导,通过举办艺术培训班、下乡辅导、“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等活动,重点加强对农村、社区文艺骨干的培训和业余文艺爱好者的辅导工作,并组织优秀文艺骨干,整合全市文艺创作资源,集中编创、排演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1]赵萍萍.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地位的构成要素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1(6).
[2]“十一五”以来我国文化事业费投入情况分析[OL].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
[3]刘宛晨,谌君,何妍.城乡基本公共产品需求比较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