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街头“爱心陷阱”,我们是否只能绕过去?

2015-07-13

妇女生活 2015年6期
关键词:乞讨者乞丐爱心

日前,郑州、北京等地媒体记者进行了一项内容相似的调查采访,采访对象是那些看似可怜的街头乞讨者。这类乞讨者活跃于大城市的车站、码头、广场或医院周边,随时给你提供“献爱心”的机会,有的露出残疾的肢体让你心酸、心疼;有的怀抱婴儿坐在路边急需“奶粉钱”;有的盖着厚厚的棉被“奄奄一息”躺在路边急需救治;还有的下肢瘫痪甚至没有腿脚,趴在自制四轮小车上沿街行乞……可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些人的可怜可能是假装的,他们的收入远比你高,过的是白天乞讨晚上享乐的生活,你会有何感想?其实,与此类似的街头“爱心陷阱”还有很多,比如打着公益幌子募捐的,扮成学生模样声称丢了钱包讨要路费的,街头送物办爱心卡骗钱的……如今,人们在奉献爱心时变得谨慎了,甚至对这些“可怜人”反感了,以至于把所有的求助者都当成骗子,从他们身边绕道而过,让真正需要救助的人也失去了获得救助的机会。那么,我们是不是只能封存爱心“绕”过去?有没有办法让爱心抵达真正需要帮扶的人?

前不久,多家媒体报道了北京地铁装残乞讨者被治安拘留的新闻:一名假装双腿残疾的男子,在地铁乞讨时被民警查获。据悉,该男子行乞路线固定,每次都由刘家窑地铁站D口进入,车上一路乞讨,到惠新西街南口站下车,再到对面站台坐上开往刘家窑方向的地铁继续行乞,如此循环……他进地铁站时是正常步行,然后到卫生间换装,从卫生间出来后就摇身一变成了衣着破旧腿部残疾的乞丐。当民警来到这名乞讨者面前要求他接受检查时,他马上站了起来,让刚才还向他奉献爱心的路人大跌眼镜。该男子姓李,46岁。他承认自己只是有些视力残疾,腿脚并没毛病。他干一圈能讨300元,一天干三圈。经调查,李某凭借乞讨的收入,已在北京买下两套住房。长期装残乞讨的李某把地铁5号线视为自己的地盘,不许其他乞讨者染指。随后,李某被警方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为由治安拘留。

像李某这样的假乞丐,在全国各地都屡见不鲜。四川南充街头,一名年轻女子当街跪地摆摊乞讨,声称自己是教师,已经怀孕,丈夫有病需要7000元治疗费。一位大妈发现她隆起的腹部与正常孕妇有异,就要求摸一摸,她顿时怒目圆睁,并迅速离开;河南南阳街头,四名身着骑行服头戴骑行头盔的年轻人,用纱巾遮面,站在载有户外行李装备的自行车旁,向过往行人展示一张字条,上写“骑行途中有难,请赞助点钱吃饭及路上备用干粮,谢谢”。有资深骑行者上前询问,几名年轻人在回答几个简单问题后便警惕回避。内行人一眼看出这是个骗局,便通过微信等方式提醒广大车友不要上当,但仍有一些不明真相者慷慨解囊。

以上案例中,骗子的伎俩已司空见惯,演技一般,但却能屡屡得手,大都是利用了人们的爱心。爱心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人们很容易因为爱而失去判断能力,以致爱心遭遇陷阱而不自知。而街头骗术五花八门,爱心陷阱无处不在,骗子除了打出“可怜牌”博同情,有的还直接打出“爱心牌”行骗。

重庆街头,两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深情演唱,他们一个自称阿洪,另一个自称阿东,说是为身患绝症的音乐老师募捐善款。他们的老师因为患有肝癌,急需大笔医疗费。阿洪和阿东唱得非常动情,许多市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向他们竖起大拇指的同时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各种面值的钞票就装了满满一纸箱。当地记者获知此事后也想帮帮他们,可当记者要求联系那位患病老师进行采访时,意外地遭到了两名学生的拒绝。这让在场的人起了疑心。这时,阿洪、阿东马上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人们更加疑惑,便拨打了110,并拦下了想要离开的两个年轻人。民警随后赶到现场将两人带走。事后证实,这确实是一个爱心骗局。

无独有偶。在南宁一客运站,几名聋哑人在旅客中募捐,每人手上一份募捐倡议书,大致内容是:他们不幸是聋哑人,但有生活信念,为了生活可以从简单做起,希望好心人能从零花钱中奉献爱心。落款盖章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如此煽情,让善良的旅客爱心萌动,加上又有中国残联印章,人们以为是有关部门组织的爱心活动,纷纷捐款。后来安保人员在监控视频中发现这几名聋哑人形迹可疑,经暗地观察,发现是个骗局。

近年来,随着街头爱心陷阱的频繁出现,人们的防范意识渐渐增强,很多骗术被揭穿。在这种情势下,骗子也在挖空心思翻新手法,打出的“爱心牌”更有针对性,性质更加恶劣。2014年底,在安徽太和街头上演的“纳米蚕丝被爱心大赠送”闹剧,骗子将黑手伸向了判断能力和防范意识相对较弱的老年人。

2014年11月份,安徽省太和县一居民小区内热闹非凡,200多名老人聚集于此,手里拿着刚刚领到的宣传单,参加某公司在这里举办的“爱心大赠送”活动。活动一开始是领取“免费”眼镜。活动举办者声称,原价100多元的镶金边老花镜,现价只要10元钱,而且付款10分钟后,就可凭主持人发放的一张“绿卡”拿回刚刚买眼镜的10元钱。顿时,“免费”眼镜引起哄抢。随后,活动举办方又称公司还有更丰厚的物品回馈大家——千元丝被零元送。丝被是高科技纳米材质,冬暖夏凉,包治百病,原价几千元,现价只需950元。关键是,大家购买后可领取一张“红卡”,第二天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凭“红卡”可以领回购被款。钱没带够的可以先交订金50元。主持人不断强调这是公司的爱心大回馈,极富煽动性,加之有了前面免费眼镜的铺垫,现场的老人们纷纷掏钱,并对这家公司的爱心大加赞赏。

次日上午,当上百位老人拿着“红卡”如期到广场领退款时,发现广场上空空荡荡。老人们如梦方醒,立即报了警。后经调查,这是一个借爱心实施诈骗的团伙,而所谓100多元的镶金边老花镜和标价950元的蚕丝被,成本都低得可以忽略不计。老人们原本被“爱”温暖的心,一下子掉到了冰窟里。

天津一网友曾拍下一名男子装残乞讨的全过程,对方发现被跟踪拍摄后竟大言不惭地说:“我一不偷二不抢,有什么大不了的?”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街头骗取爱心,看似小事,其实社会危害却十分巨大。它除了扰乱社会治安,挑战法律威严,更严重的是亵渎人们的爱心,伤害人们的善良本性,破坏公序良俗,污染整个社会风气。

一提起街头乞讨,媒体工作者杜力就会表现出不应有的冷漠。十几年前,刚刚走出校园的杜力满怀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憧憬到广州找工作。一出火车站,杜力就被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扯住了衣角:“小哥哥,我来广州投亲,行李被偷了,亲戚的联系地址、电话也丢了,现在我身无分文,两天没吃饭了,你行行好吧……”杜力十分同情,从自己身上仅有的200元钱中掏出10元给了那个男人。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工作,杜力为了省钱,在火车站门前的小摊上买了两个馒头当晚餐。可当他边啃馒头边拖着行李箱去搭公交车时,无意中在街头的餐馆里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就是刚刚向他乞讨的那个男人,只不过换上了光鲜的衣服。那人正跟几个男人大吃大喝,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杜力顿时感觉被欺骗了,凭着一股年轻人的血性,上前揪住那人的衣领要他还自己10元钱。对方当场狠狠地给了他一拳,恶狠狠地骂道:“哪儿来的小混混敢在我面前撒野!”同桌的其他几人一阵哄笑……

杜力捂着火辣辣的脸从地上爬起来的那一刻,感觉到的不是身体的疼痛,而是心的刺痛。从此,每逢街头乞丐,他都视而不见。

几年后,杜力做了父亲。有一天,他牵着3岁的儿子上街,看到一个乞丐拖着残腿趴在地上,将装着几张毛票的不锈钢碗伸向他们。杜力假装没看见,可儿子停下了脚步,对他说:“爸爸,这个爷爷好可怜,我们给他一点钱吧!”杜力很想告诉儿子,这个乞丐是假的,他的残腿是假装的,可看到儿子稚嫩的面孔和清澈的眼睛,他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不想让儿子过早地知道这个社会的复杂,更不想让儿子纯净的心灵受到污染。他默默掏出5元钱给儿子,让他放到乞讨者的碗里。儿子因为帮助了别人,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杜力心里却五味杂陈。以后,再遇到街头乞讨者,只要儿子在身边,杜力就会拿出钱来让儿子献爱心。没有儿子在身边时,他照例选择冷漠。他只是担心,将来儿子长大了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他那纯洁的爱心将如何延续。

爱心被利用,受伤的不仅是献爱心的人,还可能殃及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2014年11月,武汉街头,一个衣着单薄的小女孩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她的面前摆着一张纸,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几行字:“好心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我从小失去父母,跟奶奶相依为命。现在奶奶患了癌症,需要8万元做手术,求求您帮帮忙,救救我奶奶吧!”许多路人停下来看热闹,但很少有人解囊相助。“肯定是骗人的!装可怜骗取人们的爱心!”“她身后一定有团伙,这年头乞丐都职业化了!”……路人叽叽喳喳,不仅不给钱,还向女孩投去鄙夷、厌恶的目光。当时一媒体记者正好路过,他站在不远处悄悄观察了一个小时,只见女孩身边来来往往的行人中,有的驻足看了看便扭头而去,有的只是远远地看一眼,连停都没停一下。一个小时里,往女孩面前丢钱的只有两个人。天色渐晚,女孩收起面前零零星星的大约十几元钱,吃力地站了起来,拖着疲惫而瘦小的身体向大街上缓缓走去。记者不动声色地尾随其后,最后跟着女孩来到了一个小区里的车库。那是女孩和她奶奶租住的地方,飘着浓浓的中药味和呛人的煤烟味,她的奶奶正拖着病躯在炉子上煎药。看到这里,记者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他以《是什么让我们的心变得如此冷漠》为题在当地媒体报道此事,并附上让人深思的手记:“……也许是太多的职业乞丐让我们的心变得如此冷漠,太多的骗局让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可是,当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女孩无助地跪在街头,望着熙熙攘攘却无动于衷的人们,她心中的忧伤和失望,又有谁知晓?”

正是太多的街头爱心陷阱,让原本善良的人们不再相信无缘无故的爱,同时让那些真正想献爱心的人遭遇被拒绝的尴尬。湖北鄂州市一位姓董的矿老板因生意关系频繁往返于汀祖镇与城区之间,经常在高速公路口看到等过路出租车的人。每逢此时,董老板都会摇下车窗问愿不愿上他的车,反正是顺路,他可以带一程,可路人大都警觉地看他一眼后选择谢绝。董老板无奈地感叹:“爱心陷阱太多了,没人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会真的这么好心!”

可见,爱心骗局不仅欺骗人的爱心,还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与友善,甚至毁掉了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乞讨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大量存在。乞讨群体中,确实有值得同情、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但在当下,乞讨被一些游手好闲、期望不劳而获的人当成了职业,他们甚至靠骗取人们的爱心、同情心来敛财,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上海轨道交通官方微博“轨交警花”曾发布了一个乞讨排行榜,其中排名第一的何姓乞丐4年被抓309次,仍不断行乞。

据“轨交警花”透露,现在地铁乞讨人员已呈现地域性、组织性。很多人原先都有工作,得知乞讨更能赚钱后就开始加入这个行列。全家、全村出来乞讨的不在少数。街头乞讨现象之所以如此猖獗,相关人士分析,一是公众和媒体习惯性同情弱者,这是人们的善良使然。二是很多人不了解乞丐群体的特殊性。事实上,真正的贫困者即使乞讨也多是暂时的,他们更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救助和公众的帮助,通过就业或申请低保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长期在街头或地铁里乞讨的,多数是职业乞丐。三是现有法律对职业乞丐过于宽容。虽然《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但路人遇到强行乞讨,不是直接走开就是花钱消灾,很少有人报警并配合警方到派出所作笔录,这就让这一规定形同虚设。还有,70周岁以上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能行政拘留的规定,也使老年职业乞丐无所顾忌。而其年龄又使其乞讨行为极具欺骗性,所以现在老年职业乞丐越来越多。

媒体评论员毕德储认为,宽容职业乞丐,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是多方面的。一是虚耗人们的同情心、爱心。久而久之,“假作真时真亦假”,社会只剩下冷漠的一面,那是十分可怕的。二是助长好逸恶劳、不劳而获之风。“轨交警花”发布的乞讨排行榜榜首何某才22岁,虽脚有残疾,但残疾并没有阻止他频繁进出地铁。排名第二的是88岁的陈老太,她并非日子过不下去才出来乞讨,而是每次打麻将输了钱就出来讨点赌资。把钱给这种人,无疑是纵容好吃懒做的不良风气。三是浪费宝贵的社会救助资源。职业乞丐常常与救助人员“打游击”,救助资源成了他们“免费旅游”的工具。

有人建议,在相关法规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街头爱心陷阱的出现,首先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提醒市民别受骗上当。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从舆情方面揭露不法分子利用社会爱心进行欺骗的各种行为和伎俩,以警醒市民,提高市民的辨识能力,避免上当受骗。其次,针对职业乞丐日益增多的现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打击非法乞讨,防止职业乞丐继续行骗。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行骗的职业乞丐,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乞讨收入加在一起,也达到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即使不能按诈骗罪惩处,也应没收其违法所得,将这笔钱用在真正困难的群众身上。基层社会救助管理人员陈如光提醒,如果遇到街头职业乞讨行为,应及时报警。若对方是骗子,警方可以对其惩处;如确系遇到困难,警方会将其带到救助管理站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媒体评论员邓海建认为,假乞丐很多,职业乞丐利用了人们的爱心与善良,你可以去甄别、警惕,但不能因此而将所有乞丐“一刀切”。不求无怨无悔,但求问心无愧。对街头爱心陷阱,我们不能让自己的爱心泛滥,亦不应将爱心封存。毕竟月入过万的乞丐只占少数,这个社会还是需要温暖和关爱。对一些有困难的人施以扶助,为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不仅非常必要,也是文明社会所倡导的。只是,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有必要擦亮眼睛,甄别真伪,弄清楚帮助对象的实际需求。可以通过大致的观察来分辨乞讨者的真伪:职业乞丐打扮相似,衣服不新但穿着整齐,贴身衣服比较干净;头发邋遢但不油腻,因为有条件洗澡身上没有冲鼻的异味,活动于繁华闹市或车站码头;随身“装备”比如放钱的家伙及乞讨的辅助品能说明问题,一般拿着话筒、装着音响的乞讨者多为职业乞丐。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乞讨者乞丐爱心
紫荆花
爱心树(下)
偶见某扫码乞讨者(新韵)
没钱
善良的妈妈
爱心
现代乞丐
乞丐
爱心的奉献
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