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推进”促发展

2015-07-13

中国扶贫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民主监督党组织党员

“扶贫开发到哪里,基层党建就跟进到哪里,扶贫开发抓硬件,基层党建抓软件。”2013年以来,云南省在116个乡镇启动实施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

丽江市宁蒗县宁利乡是云南省“双推进”工作的试点乡。宁利乡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总体要求,以“规划统筹引领、城乡统筹联动、区域统筹互促”三个统筹为保障,以“组织资源、政策资源、项目资源、社会资源”四个整合为支撑,在“项目建设与组织建设、群众脱贫与集体增收、项目管理与民主监督、设施建设与管理使用、基础提升与优化服务效能”五个方面实施双向推动、双推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项目建设与组织建设双推共赢。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干部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宣传优势引领、服务、推动扶贫项目向纵深推进的同时,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项目的项目整合、资源共享、实战平台优势,促进基层党建科学发展。一是发挥项目整合优势。依托扶贫开发社会事业建设投入,整合组织、民政、文化、体育、卫生、环保、金融等部门配套资金,实现了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的基础提升和功能配套;依托扶贫开发素质提升工程投入,整合农业、林业、政法、人社、科技等部门配套资金,完成了村组干部轮训和800多名党员群众的技能培训,实现了每名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培养目标。二是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在扶贫开发项目大整合、资金大配套、资源大共享的格局下,积极争取扶贫开发地方配套资金扶持,确保党建工作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发挥实战平台优势。把引领、服务、推动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总载体和总抓手,建立《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目标责任制》,细化目标,明确职责,强化监督考核。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依托扶贫开发实战平台锻炼、培养、造就党员干部,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实绩丰富、完善、检验基层组织,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群众脱贫与集体增收双推共赢。把群众脱贫和集体增收作为“双推进”工作的硬指标,创新工作方式,切实统筹推进,确保互促共赢。一是实施“土地流转+红色股份”模式。在地广人稀的山区,将撂荒地集中流转给大户或合作社进行药材产业规模开发,并由村党组织投入一定股份或基金扶持其发展,同时返聘失地群众为其打工。如:林茂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宁利村三道沟投资250万开发种植500亩黄山药、重楼和玛咖,富农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宁利村火头自然村投资200万种植400亩秦艽,先松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牛窝子村黄家坪开发种植500亩玛咖。二是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红色股份”模式。在人口集中的坝区,将党支部建在合作社,加强党组织对产业的领导,直接指导合作社党支部带动825户、4125人发展2504亩秦艽、草乌等特色中药材。三是实施“订单生产+红色信贷”模式。在贫困人口较多的半山区,引进药材企业,由村党组织组织农户与其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并通过党组织和信用社为贫困党员和农户提供红色信贷,扶持其发展生产。如:玉龙鲁甸山芸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与牛窝子村合作开发了近300亩云木香。

项目管理与民主监督双推共赢。一是项目集体发包。制定《宁利乡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人大主席、纪委书记及乡其它党委委员为成员的扶贫项目发包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决策统一招标范围外的建设工程项目发包和扶贫物资采购。二是资金统一管理。严格按照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封闭运行、民主监督。三是民主监督实施。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点乡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督。

设施建设与管理使用双推共赢。坚持建、管、用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公共设施效益发挥和党员群众长期受益。一是明确管理职责。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要求,建立公共设施属地管理责任机制,明确各村民委员会为辖区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工程建设完成后,及时划定责任边界,明确管理维护责任,组织资产移交。二是配套管理机制。资产移交后,由村“三委”及时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研究制定共用共管的村规民约,规范管理维护责任和义务,分类制定统一投工投劳的定期维护制度、分段包干的责任维护制度和监督处罚办法,确保公共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三是创新管理模式。对一些具有经营价值和条件的公共基础设施,由村集体采取市场化方式,将其发包给个人进行经营,以经营促管理、以租金保投入。

基础提升与优化服务效能双推共赢。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配套的原则,依托扶贫开发,在完善党组织服务设施、搭建服务平台的同时,进一步健全服务机制,切实提升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效能。一是健全服务体系。依托扶贫开发项目配套整合,完成乡级为民服务中心、村为民服务站(群众工作站)、组为民服务点服务大厅建设和办公服务设施的配套,为建设乡、村、组“三级”服务体系,开展民事代办、全程代理等定点服务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构建服务平台。争取资金,在全乡5个村建设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农村为民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创新服务机制。依托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积极创新服务机制和方式,切实提高服务效能。及时开通“5812371”党员为民服务专线电话,全天候受理群众诉求,抽调86名党员干部,建立了农村120、农村110、民事代办、预防腐败等14个党员服务队,在全乡范围开展急诊急救、抢险救灾、民事代办、纠纷调解、现场执法和举报查处等上门服务。不仅较好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为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建立起了全民参与、民主监督、跟踪问效、举报查处的桥梁。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宁利乡修建了一条宽4.5米、长20公里的水泥路,一条条通村路正在施工,村民住上了新建的特色安居房,不少人家的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田间种的是成片的中药材……

云南省通过实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既推出了农民红火的好日子,增强了农村的发展后劲,又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堡垒,赢得了“双丰收”。

猜你喜欢

民主监督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