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给学生习作“松绑”
——记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看法与做法
2015-07-13姚元艳贵州省三穗县城关第二小学556500
姚元艳(贵州省三穗县城关第二小学556500)
体验,给学生习作“松绑”
——记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看法与做法
姚元艳(贵州省三穗县城关第二小学556500)
在小学阶段,作文本是让学生用自己具备的知识,写出自己所看所思所悟,怎么想就怎么写,从一年级的一句话到六年级的五六百字的完整作文,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生活是作文的生命。
回过头看看我们的作文课堂,老师在教材或教参上苦苦寻找能提供给学生的习作资料,按照教材把作文的要求、难点、写作要点等等都一一罗列出来,并不厌其烦地强调,却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忘记学生知识积累的主要来源不是教材,而是生活。再有甚者,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写出高分作文,不惜牺牲学生的自主思维、语文能力体现的机会,从开学起每个学生选择几篇各不相同的好作文让学生背熟,考试时再原封不动地写上去。让学生缺失了感悟生活和捕捉精彩的能力,他们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也一点点地枯竭。在这种应试教学模式的“摧残”下,学生一提到作文,心里就产生畏难、抵触情绪,从而害怕作文,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减缓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作文,原本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一对灵性的耳朵和一颗善感的心灵。赞可夫曾说:“应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作文要先丰富学生的体验,以体验作文打破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模式,给孩子松绑,减压,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亲近自然,倾听花开的声音,让他们在愉快的体验中描绘出生命的色彩。
一、在自然中愉快体验
很多家长、教师为了学生的安全,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被无情剥夺,只能生活在家与学校两个“笼子”里,身上增减的衣物是他们感知四季的唯一渠道,四季自然变化的特点,都是从书本上获得的,缺乏真实的体验,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从下笔,部分写出的作文,所用的词句也是大同小异,尽管词汇丰盈,但因没有自己的真实体验,作文还是显得空洞,没有生命力。
当秋天来临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八弓镇吉洞村的风雨桥,寻找秋天的足迹。学生如出笼的小鸟,欢呼雀跃,飘落的黄叶、南飞的大雁、流淌的河水……这些看似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变化,都能引起他们无限的好奇,他们小心翼翼地捡起感兴趣的落叶夹在笔记本里,摘下一根枯草,想想来年的春天,又将是苍翠欲滴,感叹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等等,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学生轻松愉快地写下《秋天来了》《美丽的秋天》《我爱秋》《秋,一首美丽的诗》《与秋同醉》等一篇篇充满灵性的文章。
二、在观察中轻松体验
光有学生亲身体验还不够,作文,还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从五年级开始,有了场面描写的习作,相信语文教师都有和我相同的感触,学生对这类作文更是无所适从,因为他们缺少参与的体验,只能凭空想象,语文能力强的学生能写完整的作文,可想象往往偏离实际。
于是在我校举行冬季运动会上,五年级学生拔河比赛时,我带着我班学生来到场地,指导学生先观察整个场面(总),再抓住场面中表情、动作最突出一个或两个同学进行细致观察(分)。回到教室,让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镜头,在交流中相互补充、逐步完善场景,然后以“总——分——总”的模式来讲述自己观察到的场面。
龙颖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班上老师向后一推的手势,五年级的同学们顿时矮了半截,原本因紧张而失色的小脸,都涨成一个个红透的苹果;原本纤细的小手,此时显得那么粗壮有力;再看那一双双很难停下的小脚,这会儿恨不得像树根一样深深扎入泥土!
平时只能写一小段话的胡永亮同学也能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他在作文中写到:五年级的同学们太牛了,他们个个使出全身力气,绳子被拉得直直的,那根吊在正中的红铃铛一会左,一会右,随着两班学生的力量摆动。太精彩了!
三、在感受生活中真情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讲究从“真实”起步。教师应牢固确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的观点。着力指导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落实既教“作文”又教“做人”的神圣职责。要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必须要有真实的情感体验。
上学期,我做了一次作文尝试,那是这个班组建了两个月的时候,我校举行了一场冬季运动会,运动会的最后一个项目是拔河,由于场地有一边矮,很费劲,我们在争夺一、二名时输了,学生很不高兴地回到教室,为了安慰他们,我也来到教室,还没到,被学生拦下,直到教室里整齐地数着5、4、3、2、1,我走进教室,他们唱起了我最喜欢的歌《老师》,黑板上写着“老师,您辛苦了!我们爱您!”当唱到“老师啊,老师,您像我兄长,老师啊,老师,像老朋友一样……”有好几位女孩流泪了,善感的我也强忍泪水听他们唱完,看到他们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知道一个写作的好机会来了,于是让学生们把今天的感动写出来,只要是自己心里所想,都可以写出来,我没有具体的要求。
在写这篇作文时,我没有一点写作提示,也没提什么要求,可学生有了最可贵的写作题材——真情实感。所以真实的情感体验胜过任何的生硬指导,只有真实体验,才能打开情结,激发写作欲望。
四、在放飞想象中丰富体验
善于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纳入到想象情境中来,这是展开想象的第一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思维再继续延伸,鼓励他们增添一些不一样的事物,引导学生把不会思考的想象成会思考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会说话的,把没有情感的想象成有情感的。这时,学生可能会有许多奇异的想法出来,虽然有些事物乍一听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合理,但千万不要就此否定学生的想象,也许学生在其中是有很“合理”的想法的。有时也可以“将错就错”,让学生努力地为看似不合理的想象设想出一个合理的情境来,这对想象思维也是一种小小的挑战。
在上学期第七单元的想象作文教学之前,要求学生事先多读与想象有关的书籍,想好自己想象的立足点。上课时,根据教材上的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第一次交流,在交流中相互补充,让各自的想象在更有创意的基础上,更合理些。接下来学生根据各自的想象编写故事。写完后,组织学生读自己作文,可作修改,也可自我评价。然后用我们所学的评价方法同桌互评,并写上评语。这次作文效果很不错,学生们都能围绕自己的立足点,进行合理想象,而且非常有创意。
关于想象作文过程中教师对想象的指导,我们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安排。一方面是结合阅读教学、课外阅读的指导,安排一些单项练习,通过指导他们运用一些想象的基本策略方法,来完成想象实践,通过对实践的反思、回味、评议,掌握一些想象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是在综合性想象作文实践中来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群体想象实践中互相启发、互相评议,使学生完善自己的想象,保证想象作文作为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常说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没有翅膀,再美的鸟儿也无法飞翔。所以有了合理的想象,就给作文注入了新的生命。
总之,要给学生习作“松绑”,就得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其实就是“以我笔写我心”,作文是“真实事件的描绘,真实情感的体验”。当然,光做好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只会死读书,只会将自己关在教室里、书房里,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鲜活生动的文章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多引领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活动,走进自然,从而去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丰富、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家园。
(责编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