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作文“自改之权”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初探

2015-07-13沈妙芬福建省诏安县实验小学363500

学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习作文章作文

沈妙芬(福建省诏安县实验小学363500)

把作文“自改之权”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初探

沈妙芬(福建省诏安县实验小学363500)

“三分文章七分改”。真正的好作文并非全靠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一个好的写作素材,只有通过具体的语言表达,并伴之于反复的精心修改,最后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那么,如何修改学生的作文呢?很多人都普遍认为,写文章是学生的事,而改文章是教师的事。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教师批改中太多地更换了学生的文字,不仅失去了宝贵的童真,也把孩子那最“自然的坦白”和最“清新的语气”都丢掉了。如果按教师的意愿去批改学生作文,势必造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更重要的是严重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要把作文“自改之权”还给学生。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自改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首先必须先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这可以先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述古代著名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从而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如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反复推敲这首诗的“诗眼”——“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过程:从“过”到“满”到“入”等字,最后才提练出“绿”字。引导学生领会出诗人的“绿”字的妙用:它不仅形象地描绘出江南无限秀丽多姿的春色,而且还突出了它与春风的关系。如唐代诗人贾岛在作《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时,对其中的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的反复斟酌酝酿,最后才确定为“敲”字。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懂得好文章写完后都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臻于完美。在学生领会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后,在作文评改时,我经常我从学生的习作中挑选一些比较典型的病句,让学生通过自己反复修改或同桌讨论比较,学习锤炼词语,从中体验修改作文的乐趣。对一些修改得比较好的学生,还把他们的修改成果粘贴于班级的学习园地,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尝试成功的滋味,诱发学生自改的兴趣。

二、注重提供机会,发展自改能力

要切实发展学生的自改能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创设各种学生参与自改作文的机会。如平时我把学生完成的作文本,都放在教室的图书角,学生可以利用下课的时间,早读的时间,进行批改。或者是让学生带回家与父母一起批改,再和同学交流。同时,把作文放在教室,学生可以随时看到教师对同学们的作文修改,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学习老师的修改方法。在学生习作完成之后,我总是先总体浏览一遍,把学生作文分出等级差别。接着把学生分成小组,四人或六人为一组,把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组成互补型小组,指导他们针对不同等级的作文在讨论中互相修改,有争议的地方再请教师帮助修改。学生参照自己的作文,提出看法,集思广益。这时的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听者;既是行为互动,又是思念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有对写作成功者的赞许,有对还需力者的帮助……学生在讨论中、在赏析中、在合作中取长补短。这们的作文批改方式往往会激发灵感的顿悟,而且修改后的作文文质兼美,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他们作文后多修改的内驱力,变写作后的“要我修改”为“我要修改”。

三、注重改法渗透,培养自改能力

教师批改学生作文,不能单纯地评判正误与优劣,而应巧妙地借助各种切实有效的批改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会学生批改作文,切忌不能操之过及,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传授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和要领。在学生习作完后,教师不要急于为他们批改,可将刚才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通过口头提示或用书面符号标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提示下反复诵读自己的语言,在读中学生便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疏漏之处,主动修改。尔后,再和学生共读这些作文,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这儿的意思说清楚了没有?”“这个词用得是否恰当?”等,和学生共同探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在学生习作的关键处、疑难处,导在无形与有形之间。“哪个地方应该调整,哪个地方应着力渲染,哪个地方应作补充说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修改的方法,提高了自改作文的能力。接着对照提纲,立足中心,总体浏览,看看自己的作文无论是从选材到组材,还是标题的拟定是否妥当。如有可能,我还经常让学生把修改后的作文念给别人听,听者往往会容易发现问题。这正所谓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使写者“茅塞顿开”。最后我对修改后的交上来的作文,通过批语或修改进一步指出问题,要求学生再读再改,如此周而复始,一篇佳作往往就这样产生。

四、注重强化训练,形成自改习惯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不但要让他们掌握到修改的方法,形成自改的能力,而且要养成习惯。这就得从练习写作之日起就开始培养,比如低年级起从认真修改几句话,到中年级修改一段话,逐步过渡到高年级修改整篇文章。老舍先生曾经介绍过他写作中的一个窍门:就是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这个窍门值得学习。如果学生每次完成习作之后,都能认真地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改,通过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不但可让学生尝试到写出好文章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学生“自改”习惯必须通过长期的培养,必须始终贯穿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平时不注意,只到写作文的时候才去强化修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句子重复,说话不通顺,教师就得及时更正;在日记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字、错词、病句都不能听之任之,都得给予指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中出现的毛病才会越来越少,从而减少了修改作文的麻烦。

(责编张景贤)

猜你喜欢

习作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