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5-07-13任文霞河北省邢台市第六中学054000
任文霞(河北省邢台市第六中学054000)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任文霞(河北省邢台市第六中学054000)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而能力要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本文将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化学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一、课堂教学应注重知识反馈
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标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为了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应特别注重上节课知识的复习巩固。这样做的好处既有利于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又利于对前边所学知识的巩固。在这方面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好、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提问一些学生的方法,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差,知识水平较差的学生,采用全班听写,批改后对没有掌握的再听写的方法,效果较好;对于没有一点自觉性,知识水平很差的学生,则采用给他们时间引导复习,然后复习提问,最后再阶段性听写的方法,可促使他们学习,当他们获得小小的成功时,就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可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应注重难点的分散记忆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将难点分散教学,反复教学,这样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理解、掌握知识难点。例如,对化学式,化学反应式的教学,书上到第二章末才大量出现,这样会给学生的记忆、理解带来麻烦。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在讲第一节课时,就有目的地告诉一两个化学式,此时学生感觉新鲜,很快就能记住。以后每节课的教学中不断地告诉他们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这样以来,学生在不经意中记住了许多物质的化学式。等讲到化学式时,大量出现的化学式,对他们而言,已不成问题。从而教师不再感到难教,学生不再感到难学。这样做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化学方程式、质量守衡定律的教学,采用分散教学的方法,效果很好。
三、课堂教学应注重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要善于剖析化学知识的内在结构,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为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把握化学内在规律提供保障,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师生的共同感受是:知识点多、繁、杂。那么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采用了知识网络小结的方法,效果较好。具体办法是每节课小结—每节小结—每章小结—每月小结—期中小结—期末小结的方法。这样在反复小结的过程中,知识得到整理,形成网络化结构。例如,讲物质得分类,首先讲的是纯净物、混合物。等讲到元素时,对物质的分类又认识到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等。这是应急时网络小结:物质首先分为纯净物、混合物,而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又可分为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而化合物中含着氧化物。强调单质、化合物属于纯净物(配上图示)。此时学生最易把混合物和化合物混淆,教师如果及时小结,强调出各物质间的关系,谁和谁是并列,谁和谁是包含,问题就简单化了。要看是否是化合物必先是纯净物。这样一来,随着知识的增加,网络在不断扩大,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把众多的知识编织在一个知识网络中,这样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H2、O2、CO2的制备、性质、用途的学习也采用网络小结的方法。
四、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间往往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组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顺序。特别是在讲微观、抽象的知识点时,更注重这一点。例如,讲原子时,首先提出分子能不能再分,然后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新的分子。由此顺理成章地得出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又例如,在讲元素时,知道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便可得出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只有种类,没有个数。又因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核电荷数将决定元素的种类。进而得知,同种元素核电荷数相同,不同种元素核电荷数不同。由此又得出元素与元素的区别还是核电荷数不同。这是进一步地比较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学生便很快地掌握了元素与原子的有关知识。这样一来,教师会感到讲解难点时得心应手,学生会感觉在学习难点时通俗易懂。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现代教学越来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与实际。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有利于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也大有益处。不管是在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形成、知识的巩固,还是在突破教材难点、纠正错误方面我都适当地引入生活实例。例如,复习酸的性质时,引入这样的实例,人们常会感到胃酸,那是什么酸?胃酸过多应服什么样的药?有胃溃疡的病人应服什么样的药?当引出这些实例时,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活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酸的有关性质,而且对酸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又如,在讲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时,引出“怎样鉴别世面上的假银首饰?”这样的生活实例。这样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且也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学生觉得化学知识丰富多采,生动有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教师则感到,运用实例教的轻松,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六、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讲基本概念、基本定律时应让学生反复读。例如,在对“催化剂”这一概念教学时就应指导学生反复读找出概念中的“一变二不变”。即一变指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二不变指的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然后让学生接着读,找出“一变”是指加快、还是减慢、还是加快和减慢。“二不变”又是在什么时候不变,学生很快得出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这样随着反复读的深入,找出了重点字句,并且能深入体会,准确理解,而且不容易遗忘。在讲解易混肴的概念时则让学生对比着读。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性质时让学生对比读,然后找出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在对原子、离子的学习过程中也采用对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列表得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易混淆的概念对比读加深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以及明确了它们的使用范围。在讲例题时,也有目的地引导读题、审题,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以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要求学生做题之前必须反复读,弄清题意,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并确定运用哪些知识点和解题方法。通过阅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筛选能力、信息转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责编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