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2015-07-13王伟
文 ◎ 王伟
本期专题·盆景新语 THE NEW MEANING OF BONSAI
中国盆景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文 ◎ 王伟
本期专题策划 ◎ 钱秀苇
当前中国盆景艺术面临着怎样的文化环境和发展环境,对于这门古老优秀的民族艺术,我们应该怎样去继承和创新,还存在哪些优势并能营构其良好前景,本文试做浅显的探讨和分析。
盆景艺术面临着大众性的文化环境
当前中国盆景艺术主要面临着大众文化环境的影响。从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现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化领域变化对盆景艺术带来深刻影响,这是因为,当前世俗化和时尚化的文化形态,是以大众文化为主体而营构的。这种大众文化以自身的功利性特征和世俗化倾向,冲破文化特权和文化偶像的限制,使 文化的发展 从此转入多元化和大众化的轨道。它一方面在摧毁传统文化的一些审美规范,一方面又在矛盾中滋生新意。
盆景艺术殿堂并非象牙塔、世外桃源,社会思潮也不会不给盆景艺术队伍带来影响。无论现代盆景、流行盆景或传统盆景,都是以大 众文化 思潮为主要影响的多元文化在盆景艺术领域的反映,既是历史的遗存,也是时代的产 物。盆景艺术虽然没有成为全面普及性的大众文化,但已有了它自身的烙印;盆景艺术虽然没有成为世俗化的消费,但世 俗 化的东西却也多了起来;盆景艺术虽然没有脱离传统,但肢解传统的思潮和行为已经出现了;盆景艺术虽然没有成为人们感性愉悦的刺激品,然而那些方面的一些行为和现象也出现了(比如在蹦迪 厅里放 置若干盆松柏雀梅,不知各位是什么感觉)。大众文化的这种世俗性体现在当代盆景艺术上,则表现为功利意识和物质主义的精神特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以个人为中心、淡化艺术本身价值观的发展趋向。
盆景艺 术逐 渐从实用领域退出,制作人群的广度及其 社 会基础 和厚度无可奈 何 地萎缩,对盆景艺术带来很严重的影响
盆景最初的雏形是盆栽。以盆栽形式出现的艺术雏形,其最初的功用是视觉美观上的享受和环境装饰,从感官上的愉悦到精神上的享受,使人身心俱悦。虽然说,当今盆景艺术在这方面的特质并没有改变,但是,中国盆景并没有上升到实用性的高度,多在庭院里,多在花池中,多为“金屋藏娇”,你不会看见高速公路两边都栽上了修剪齐整、养护美观的各式盆景吧?你也没有看见哪个小区的绿色树木都被修剪成“云片”状或“馒头”状吧?为什么这种实用性的功能不将它延伸和放大?还是因为我们依然局限于固有思维,将眼光盯在手中的紫砂盆或釉陶盆里,将眼光盯在自家的阳台或庭院里?仿佛出得庭院,就是一片火海,断无盆景的立锥之地。看过网上的一些图片,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有这方面的端倪。
盆景起源中国说,这毫无疑问。中华乃泱泱古国,文化底蕴如长江黄河浩浩荡荡。日本的文字仅是汉字的偏旁,韩国的书画更是中国书画的一个旮旯角,况盆景乎。但问题是:我们很多的国粹被别人偷走,就可以改头换面(注意:我没有说发扬光大),譬如中国的宣纸艺术、中国的瓷器。到了国人和业内应该反思的时候了。作为盆景艺术的忠实守护者,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又有哪些?又该怎样去做呢?
盆景的实用性不在,那么制作人群的广度及其社会基础的厚度必然无可奈何地萎缩。这和没有雕塑师和泥料就没有雕塑,没有铁匠和好钢就没有兵器是一个道理。
中国专职盆景艺术工作者队伍非文人化,文人队伍逐步放弃盆景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盆景艺术之所以同文人结合在一起,是因为人的文化层次和审美素养是决定艺术品位和档次的关键因素。我不否认,山中的老农和樵夫也可以制作一盆绝美的盆景,但是他可以为盆景取出阳春白雪般的名称或附加一段经典的掌故吗?可以为其题诗作画刻字锦印吗?盆景艺术并不单纯,“诗、书、画、景”合一才是妙品。中国盆景艺术之所以高雅,正是因为中国文化赋予它丰厚的蕴涵和人文意义,国外任他日韩也好,欧美也好,它那里有真草隶篆吗?它那里有“独钓寒江雪吗”?它那里有唐寅画意吗?民族文化不是高科技,不是导弹防御和航天飞船,它是需要历史传统的土壤和地域人文精神的,中国盆景艺术也不例外。盆景中的“文人树”是个很有意思的艺术门类,好者颇多,为什么,精神在焉!
但现状是,由于盆景艺术早已不是衡量当代“文人”学识品格的一个有效砝码,它不影响任何一个社会个体在自身发展道路上的正常流程。这就使盆景艺术失去了关键性的现实社会意义及价值。除了一些爱好者以外,盆景艺术逐渐被所谓文人放弃。客观形成的这种局面,容易造成人文精神的迷失,造成艺术精英的基础缺失。同时,全国各级盆景艺术工作者或爱好者都本能地追求技能和技巧,是这门艺术的本质逐渐淡化的主要原因。这种现状的弊端,今后如何克难,怎样同群众文化生活相渗透、相结合,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当代盆景艺术面临的生态环境是严峻的。中国盆景艺术何去何从,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一是消逝说。认为中国盆景艺术必亡,其存在的根基和资源日渐销陨,从业人员缩减,大众普及性萎缩,只是庭院文化和居室摆设,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认为中国盆景艺术以艺术立场安居当下社会,已经不能激发并表现出其文化活力和艺术价值,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不能作出实质性的影响。
二是悲观说。认为盆景艺术已经失去了它最为丰厚的社会土壤和文化土壤,脱离开中国文学、政治体制、审美心理、生活风尚、建设环境等传统或现实文化情境的具体支持。盆景艺术的人文表达在很多场合失去了艺术的真诚性和自然性。
三是沿袭说。一方面认为中国盆景至今没有任何创新,弄来弄去都是老一套,制作呆板,形式固定,技法单一,都是在继承老祖宗的“家法”,而没有多少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认为当盆景艺术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和生态环境在过去百年里不断被削弱和恶化,使盆景艺术不得不处于尴尬境地时。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冷静地思考如何应对困境、尽可能恢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给盆[[[景艺术一个稳定的恢复和发展的机会。
四是创新说。创新说的情况比较复杂。一种说法是,再创出现有盆景各派以外的新体是不可能的了,创新主要是追求风格和个性的多样化;另一种说法是形式、题材和内容上的创新。
其他多种多样的创新说有:现代派、学院派、草根派、流行派、协会派等等,有的明显带有本派本流将替代中国传统盆景艺术、或割断与它的传承关系的含义。如有的主张:现代盆景艺术之所以是现代而非传统,就在于它要竭尽全力地破坏,而非保存盆景艺术固有本质,如果现代盆景艺术还有着与传统盆景艺术割不断的联系,或者还带有明显的继承印痕,那它还不是现代盆景艺术,至少来说,它还不是纯粹的现代盆景艺术。
五是“盆景现代主义”说。认为盆景艺术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延续,终于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惊呼:“盆景死了!”国内亦有人认为,盆景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是现代主义学说下盆景艺术可能要走的道路之一等等。
笔者认为,当前盆景艺术面临的环境有利有弊,如何扬长避短,构造和谐的盆景艺术生态环境,促进而不是代替盆景艺术的发展,要看到营构盆景艺术前景的优势还不少,盆景艺术的前景仍然光明。
盆景艺术需要老老实实继承传统
世界上不是样样事情都可以创新,比如说对文物的保护就是一项“守旧”的事业;比如艺术品的传统民族特质保持得愈好,愈能走向世界。盆景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语境转型的情况下,盆景艺术如果跟 风转型,就不符合盆景艺术的传统文化特质,也缺乏社会动力,因而盆景艺术发展的路子主要是逆向寻根、继承传统、尊重个性、健康发展。当代少数盆景艺术并不缺少创新的广度,缺少的是传承的深度。不从基础做起,抄近 路,随大流,这除了功利的驱使之外,还缺少对盆景艺术前景的明确认识。只有在吃透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多种个性、多种风格的作品,才能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只有挖掘传统的文化特质,才能弥补现代人的精神心理缺陷,盆景艺术事业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兴旺发达。
中国盆景艺术需要实实在在创新弘扬
对在“创新”旗号下滋长的种种盆景艺术流派应该支持,允许存在,创作自由,谁也别攻击谁,要让群众去认可,让历史去鉴定,让市场去淘筛,让时代去检验。既不轻言中国盆景艺术“死掉”,也不轻言中国盆景艺术要转型。“死掉”也好,“转型”也罢,恐怕不是某人某语就可以定性的。笔者愚见,现在中国盆景艺术是难以转型的,因为历史上任何一种艺术转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为艺术而转型,那只是极少数圈内人的自赏而已,任何单纯为艺术而“艺术”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
笔者认为,就盆景艺术而言,我们不可能再有流派上的突破,盆景艺术史上形成更多的流派,应当启示我们进行新的形式、内容、题材上的创造,而不是所谓“派别”之衍生,无论是什么派,都可以用四个汉字以冠之,即:“中国盆景”。传统中相对稳定的因素最值得重视,因为相对稳定的那个部份确定盆景艺术的本质属性,为历史所积淀,为时代所认可,具有长远意义。而艺术的确要有个性,应当有多种风格。但“稳定和坚持传统”与“追求个性和多种风格”并不矛盾,恰恰是盆景艺术“创新”主题的两个主要内容。盆景艺术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一些新的思潮和所谓“流派”只有建立在中国传统盆景艺术本体基础之上,才可能有前途,否则将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盆景艺 术作品有收藏性、流通性的特点,良好的市场机制条件,是盆景艺术兴旺发展的促进剂
中国盆景艺术的收藏热度虽然没有中国书画热度高,但当代中国盆景的收藏(甚至延伸到盆的收藏)毕竟开始了。譬如,央视《鉴宝》栏目就曾对一盆真柏盆景作出鉴定。近年全球举办的高端盆景艺术作品展中,其精品多被个人或团体所收藏,有的还建有盆景名作专馆,以推动盆景艺术收藏。重视和发挥盆景艺术的收藏作用,培育规范的盆景艺术价格形成机制和盆景艺术名人形成机制,使真正好的作品和作者成名,这是盆景艺术市场成熟和推动盆景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网络盆景艺术的兴起,将促使盆景艺术的交流宣传,有利于扩大盆景艺术的影响
结缘网络是盆景艺术活动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盆景艺术上了网络,它的优势是:在时间上加快了盆景艺术的信息交流,是对刊报的提升和补充;独立、平等的民主意识是网络盆景艺术人气旺、发展快的重要原因,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盆景艺术与读者有很强的亲和力;网络盆景艺术的兴起,扩大了盆景艺术爱好者交流的渠道和场所,大大增加了盆景艺术交流的人数,拓宽了盆景艺术受众的人群范围,有利于推动盆景艺术走向世界;网络交流方式的发展,使盆景艺术人的个性化、时代化、自由化特征得到进一步展现。
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谁失去网络,谁就失去群众。在这一点上,笔者建议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建立网络盆景艺术分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防止网络的山头化、庸俗化,使网络为盆景艺术事业发展做出大贡献。
弘扬盆景艺术的多种实用功能,扩大盆景艺术的受众和社会基础,促动盆景艺术的事业发展
盆景艺术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这是因为盆景艺术可以使人 入静、入定、没有杂念、全身放松。盆景制作是一种心智活动,心、眼、手必须配合,训练人的耐心、素养、想象、准确和条理。盆景艺术还可以训练人们的气质、礼仪和修养。盆景艺术中蕴藏的韵律美、节奏美、力度美、意境美,都需要作者从音乐、舞蹈、书画、文学中多方面提高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中国盆景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尚需各方不断努力,不失时机地在全国各级学校推广盆景艺术选修课;在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中提倡盆景艺术健身养性,并加强宣传;从多方面增强盆景艺术的实用性,拓展盆景艺术的人文值,盆景艺术将会永不衰败。
王伟 字牧鹰,笔名渔樵,号漱风堂主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书画研究会理事、江淮书画院副院长、安徽潜川画院副院长。个人书画作品多次入展全国和省市大展并获奖,并多次被选送国外参展,系当代安徽中青年实力派知名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