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股灾“幸运儿”的生存之道

2015-07-13庄山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幸运儿配资杠杆

庄山

血腥的气息

6月中旬开始的“股灾”突然降临的时候,释老毛又一次有了“幸运”的感觉。

6月29日,广州市广园中路万联证券营业厅内的股民们不想看大盘下跌,索性玩起扑克牌

半个月之前的5月29日,他在经常活动的雪球网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河北扫房记——牛市应该做什么?》的帖子,讲自己卖掉了三全食品的股票,按照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思路,到价格较低、紧邻通州的河北地段买了一套别墅,其中细致分析了自己选择房子的各种理由。但在帖子最后,他写了一段看起来很怪异的文字:“最后,给雪友一点忠告(不懂请抄写10遍,还不懂抄写100遍):熊市不买股,牛市白辛苦;牛市不买房,熊市泪汪汪。”

他说当时编出来这句顺口溜的目的是想给其他人一个提醒,说到这里的时候,他显然又有点激动,他觉得,假如当时更多的人能够认真思考他要求抄写100遍的这段话的意思,面对随后发生的股灾,可能就会从容许多。

作为一名“70后”,释老毛称“70后”可能是中国最幸运的一代人,出生之际,正赶上“文革”结束;80年代上小学,没赶上大书包、补课班;90年代上中学大学,没赶上大学扩招泡沫;2000~2005年,就业、创业、安家置业,赶上中国“入世”后的黄金十年,刚买完房就让他们这代人享受了资产泡沫的魅力;2005之后,手头开始有积蓄的时候,又恰逢股市罕见的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

2006年,他的投资意识被当时开启的牛市行情唤醒,在具备一定的财经知识的他看来,当时钱存在银行是负利率,而股票投资会有更高的回报。一路读到博士又到大学教书培养了他较为优质的学术素养,在入市的同时,他开始了广泛的阅读。他一看K线图、波浪理论这类东西,就觉得都是伪科学的,认为完全没有任何靠谱的东西。只有深入接触了巴菲特等的价值投资理念,经过半年多的研习,他才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价值投资理念。

在2007年上证指数6000点时,他成功地撤出了股市,正如他给出的理由一样,那次的成功逃顶明显是不可复制的“幸运”。他当时虽然觉得市场估值已经离谱,但真正让他做出决定的是他不经意的一个统计,他发现,在历次的代表大会召开期间,股市都是下跌的。

但2015年这次成功避开“股灾”却显然没有了上一次那种侥幸的成分,这些年不断的学习和市场实践,他已经对股票市场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独立的操作系统。

有一种观点认为,牛市才是买房的好时机 

释老毛说从2011年开始,他一直就是坚定买入股票的多头,在股票账户上的资金也一直是净流入,把家庭基本开支留出来之后,他把所有的现金流都投进了股市。让他坚定做多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他判断的参照就是银行股,在2007年高位的时候,银行的平均市盈率达到了六七十倍,而到了2011年,作为重要参考的招商银行市盈率已经降低到了10倍,分红率达到4%,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招商银行的这些指标完全符合他购入股票的安全边际。他虽然也没想到买入后股价还在往下跌,但在他的价值投资体系中,如果价值在那摆着,越跌购买者是越高兴的。当时他在各种场合就一直在说:“这就是捡钱呀。”并且银行是不可能倒闭的,不存在风险,他一路坚持买入,直到2013年6月“钱荒”把银行股砸出了个“黄金坑”。“对优质股票那是一个百年难遇的极佳买点。”释老毛回忆说。他通过买入并持有招商银行、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等蓝筹股票度过了那几年漫漫长熊。但2014年上证指数突破3000点确认牛市状态之后,他便停止了家庭增量资金向股市的净流入。

到了今年四五月份,他出去吃饭,旁边的人都在谈论股票,甚至菜贩子也都进了股市,市场上各种故事满天飞,他感觉那种狂躁的市场气氛已经越来越像2007年。而在大盘5000点时,刨去银行之外的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了50倍的高位,假如去除主板市场,单就中小板和创业板而论,泡沫已经在很高的水平,创业板更是达到了140多倍这种罕见的市盈率神话,在他所了解的资本市场上,纳斯达克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最严重的时候都不如我们现在的泡沫大,他说:“我们股灾下跌了30%还比人家当初的市盈率高。”

而更让他不安的是市场上的配资杠杆。杠杆是专业人士和机构的工具,普通股民专业知识不足,用高杠杆只能增加爆仓的风险。虽然在起始阶段,他也加了20%的杠杆,但他这种杠杆比例在市场上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A股市场官方正式推出的融资融券杠杆一般为1∶1,但场外配资目前行情下一般为1∶3,正常情况一般都是1∶5,5月份行情疯狂时甚至很多高达1∶10,而且配资客户的门槛非常低,10万甚至几万元就可以参与配资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手里有10万元的资金,找到一家配资网站,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从开户到交易的整个流程,然后参与股市的资金量就可以轻松达到50万元(按1∶4杠杆),股票一个涨停板获得的收益就是5万元左右,达到了10万元本金下50%的收益率。真正可怕的是,这种配资的杠杆是有如复利式的增长。比如盈利5万之后,他配资之后的股票市值不是简单的55万,而是(10+5)×5=75万元。

这样的盈利预期带给市场的是更加疯狂的投机气氛,场外配资规模已经激增至万亿以上,如果算上伞形信托的话,这部分杠杆资金的规模已经超过了2万亿元,一旦遇到下跌,高杠杆就会遇到被强行平仓的风险,更可能诱发市场的连锁反应。

管理层也意识到了杠杆的可能危害,开始查民间配资查杠杆,导致了杠杆资金青睐的创业板开始下跌。5月29日,释老毛在卖出三全食品的时候将杠杆一并去掉,他判断,大盘6月中开始的下跌虽然凶悍,也还是个正常的自发调整,但当管理层一天出了三个“救市”政策之时,他心里的感受是:“一夜辗转反侧,迷迷糊糊,进入股市这么多年从没有过这么不安的感觉……风中飘来血腥的气息。”他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但不会恢复市场信心,还会让市场情绪出现恐慌性扩散。第二天高开,他把所有中小市值的股票全清了,只留下50%大蓝筹的仓位。他相信,这些股票他即便拿个几年也无所谓,最极端的情况,股市关门了,做茅台、平安等这些中国最优质公司的非流通股东也不错,并且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巴菲特投资的最高境界就是抓住公司,超越市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靠公司的内生现金流收回成本,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无所谓。

释老毛一方面也希望市场从疯狂中回归理性,但他实在不愿意看到新形势下出现的牛市行情就这么简单结束,虽然说他现在可以抱着手里的低估值大蓝筹睡觉,但这个觉睡得显然也并不那么安心。

价值与风险

创业板投资有一种广受追捧的股票操作理论认为,高成长,高风险,暴利总是与风险并存。但释老毛自身的体会却是,对于一般的散户,必须明确价值为根本,尽量规避风险。而风险投资是风投机构(VC)干的事情,不是二级市场的思路,VC是按大数法则布局的,散户没有那么高的风险承担能力,也没有那么高的行业布局能力。

当释老毛5月29日卖出股票买房产的时候,一些评论说道:“等到股市上到1万点,就是你哭的时候。”这更加让他意识到了市场的疯狂,价值和风险在这样的情绪中被彻底扭曲了。

释老毛认为,资本市场不仅仅是“圈钱”地,也不是什么“财富重新分配”的机器,它应当是一亩肥沃的土壤,能够使全社会的财富共同增长,能够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能够帮助企业寻找自身的合理价值,能够促进创新的发展。股市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价值发现”,他说:“投资就是企业的一部分,买股票就是买企业,最后能够托你底保障你安全的是这个股票的分红,股价波动赚钱,赚到了是幸运,但你必须要确定的是这个公司在成长。公司在成长,利润在增加,最终会把股价一点点推上去,当然这可能是个很长的过程。”

释老毛觉得自己遵循的是一个最朴素的价值投资概念,但中国股市上众多的参与者,在说起巴菲特的时候都充满了崇敬,对于巴菲特所倡导的价值投资至少也都有所耳闻,结果一旦进入市场,本性当中的贪婪便完全左右了人们的思维,不用说价值投资,就连最基本的“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警示也都像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被彻底抛到了意识不到的角落。

股票市场上的多空对垒一直是一种客观存在,上涨看多,下跌看空,都是市场上反复流行的主流评论,特别是在如今每个人都能自由轻易地释放声音的时代,各种言论都可能被无限放大,选择性信息接受就像一种流行病,在特定的人群中蔓延发酵,羊群效应激发出的是群体性失聪,留给群体的仅仅是相信或不相信,跟随或不跟随,在各种裹挟中,思考和独立判断变得越发稀缺。

投资者失去了企业价值这个锚,多空之间似乎已经演变成了一场零和游戏,购入的股票都变成了买入的赌博筹码。

释老毛认为创业板泡沫诱发的进入其中的高杠杆资金是这次股灾的始作俑者,而牛市刚开始一些舆论鼓噪出的所谓“国家牛市”也让很多人误以为赚钱的效应有了国家的背书,即便财政部领导做了不可能国家背书的提醒也被市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于是,“一群啥也不懂的大妈、学生小将蜂拥入市,用高利贷、高杠杆,以敢死队的精神把一个流动性欠缺的‘神小创板块炒到130倍市盈率,制造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超级泡沫”。

创业板130多倍市盈率在释老毛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对照创业板和美国市场的两只同类型股票——暴风科技和迅雷,两个公司业务相当,但美国市场上迅雷的市值只有暴风的十分之一,这个概念换一个说法就是,现在5万元/平方米的房子我50万元/平方米卖给你,而股民在羊群效应下,都想着100万元/平方米卖给下家,成了绝对的“博傻”。

一段时间,他按照自己价值投资的理念曾经多次提示创业板已经存在的风险,更试图将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去思考,其中一个帖子很直白地写道:“西格尔做过实验,通过百年跨度的追踪,实证证明了股票是长期回报最高的资产,还证明了低市盈率股票回报高于高市盈率股票。他选了IBM和新泽西标准石油两个企业,一个朝阳企业,一个夕阳企业,通过几十年的统计得出结论,低价买入这些传统能源行业,通过分红和股价上涨积累得到回报,比那些高价买入所谓成长股,长期收益率要高很多。”

但他的提醒得到的往往都是奚落,被指责为羡慕妒忌恨,人家的理由是:“我们买了马上就翻翻了,你们在那大谈投资理念,你们才挣30%、50%,你们还拿本金去炒,我直接拿杠杆,几天就翻倍了,过几年就成亿万富翁了,你们就别丢人了。”

“宁在神小创里哭,也不在大蓝筹里笑。”甚至有大V放言“宁死也要死在创业板”。但释老毛坚信:“世界上赚钱哪有那么容易的事,这不是做梦嘛,凡是一夜暴富的都是让你倾家荡产的事。”

他觉得自己提示风险被误解为“风险是你们唱空唱来的”,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逻辑。股灾发生后,他听到的一个真实案例是,一个投资者从70万元开始1∶5配资炒股,没两个月,本金就从70万到1000万元了。暴跌前,他的股票市值经配资后,都是5000万元了。结果,两个暴跌,他的本金包括最初的70万元,就全部打了水漂。

7月第一周的下跌之后,释老毛提醒那些拥有众多“粉丝”的大V说:“老毛我含泪苦劝你们,激发天良,已经是这个时候了,不能再消费‘粉丝了,他们都是社会弱势群体,是无辜的群众,本来就不应该进入股市。上有老,下有小,他们的血汗钱本应用来入学、看病和养老,而不是毁灭在股市这个万人坑里!你们从大格局到正能量,药不停,吹出一串串明明不可能实现的美丽泡泡,让他们错失了多少逃生的良机,现在很多人已经倾家荡产,再不负责任地忽悠下去就要家破人亡了!”

在股市上活着

“大家都恐惧都抛的时候你能看到机会,敢于重仓压进去,这就是机会;大家都疯狂地买,你要看到风险,就要慢慢把钱撤出来。”释老毛说,这种理性说起来很简单,但落实起来就很难。

这种理性也就是投资界都说的“鸡尾酒效应”,鸡尾酒会上大家都在问股票那就是牛市,你也就该卖了,没有人谈论股票的时候,你也就该买了。在中国演绎出的版本就是证券交易大厅门口的存自行车老太太的赚钱模式,大家都来炒股的时候她靠本行存车挣钱,大家都不来的时候,她就把挣来的钱买了股票。投资是一种大道至简,但能够去执行的投资者确实凤毛麟角。其中的悖论可能是,我们自己正在做着一些不理性的事情的时候,其实往往是无法判断自己是不是理性的。

这些年来,释老毛每年阅读的财经类图书都在50本以上,他认为投资者主要的工作应该是阅读,大量阅读的好处就是你会发现,市场各种现象都是历史的重演。因为,大部分人的人性是无法克服的。而股市很残酷的一点是逆人性、反人性的,大家丢弃你要疯狂地去抢,大家都疯的时候你要恐惧,要忍受别人的嘲弄,你看着别人大把挣钱你要抑制住自己的贪念,一赚二平七亏,这是股票市场的规律,也是由这种逆人性的抉择决定的。

“人性的贪婪你怎么去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释老毛甚至说过:“散户只能被消灭,不能被教育。散户被消灭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华尔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是散户市场,散户市场的表现就是大部分人都是很疯狂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是绝对的稀缺资源,羊群效应很容易出现。”

说起他在股市能够生存并且盈利的经验,他说:“很简单,炒股你没有商业经验、看不懂财报,这些都无所谓,你只要足够理性,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别人都恐惧的时候你要淡定,别人都癫狂的时候你要清醒,这个股市给你的回报率是相当高的。一个投资者赚钱有三个因素,70%是心态,20%是资金管理,10%才是投资策略。”

释老毛认为,在股市上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系统并绝对严格执行,否则就算押中一两只大牛股赚了钱,最终几轮牛熊交替下来也迟早得被市场消灭。很多股民根本分不清投资和赌博,以为抓住只大牛股就是投资,跟风别人投大牛股就是投资,这其实都是赌博,因为这种投资成功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可复制的。

从概率上讲,任何时期市场风格轮换都会跑出一些牛股,牛股总会把它的投资者和鼓吹者塑造为这个时段的股神,例如今年的创业板牛气冲天,抓住牛股的投资者都以为股神附体了。但巴菲特的成功不在于他能抓住大牛股,而在于他的价值投资系统能保证他几十年持续稳定地赚钱,这才是真股神!巴菲特年化回报才29%,伯克希尔年化回报不过22%,最后却成了首富。真股神必然有成熟的一套投资系统,他的成功是可持续、可复制的,例如巴菲特在1984年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论述过这个道理,价值投资系统保证了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等一大批投资人几十年来持续跑赢市场。

(文中涉及的意见观点仅为采访对象的一家之言,不能作为判断市场的依据,更不能作为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幸运儿配资杠杆
配资的确疯狂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幸运儿”也难逃青瓦台魔咒?李明博身陷多事之秋
清理场外配资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试析《等待戈多》中幸运儿的末人形象
一个“幸运儿”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