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垒河畔 古镇遗韵

2015-07-13吴珮云

云南画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佛寺佤族牛角

吴珮云

南垒河畔,夜风微凉,斜坐在栏杆上的小和尚把袈裟往身上拢了拢。双手捧着许愿灯的娜允女孩从石阶上走下来,小和尚递过点燃的蜡条,女孩双手合在胸前点头以表谢意后接过蜡条向河畔走去。女孩在河边蹲下,用蜡条点亮许愿灯,轻轻地放在水面上,手在涟漪微起的水里拨动几下,许愿灯就顺着河流的方向,带着微弱而又恒定的光芒飘摇着从金山、银山脚下向远方而去。

金山、银山与南垒河里流动的灯火中间就是徜徉历史之河700多年的娜允古镇。我们到娜允古镇的时候刚好是孟连县的神鱼节,神鱼节过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泼水节,走在古镇里,有可爱俏皮的小姑娘用盆端着水,想让我们提前感受下泼水节的狂热气氛。同行的摄影师脸上立刻呈惊恐状,高举着相机摆手说这不能泼。小姑娘微笑着说:“一点点,一点点。”然后小姑娘把水轻轻地洒在我们的身上,把福气和吉祥带给从远方而来的我们。

娜允古镇里的傣族民居与走过的傣族村寨里的民居建筑相似而又不同。厚厚的墙体,平砖挂瓦,檐角飞起,房顶延伸出来牛角状交叉的房梁。飞檐是汉族古典建筑亭榭楼台的典型特征,而屋顶延伸牛角交叉的房梁象征的则是佤族建筑的标志。傣族与佤族、汉族的浓浓情意源远流长,在700多年前的那一次南迁中便永远缔结并延续下来。公元1254年,蒙古大军压境,百姓在勐卯官员的带领下,分三路向南迁徙。南迁途中,一支人马经过马撒(今西蒙)佤族部落,受到佤王的热情款待,王子罕罢法向佤王的女儿求婚,婚礼上,杀象剽牛,互赠象牙、牛角为信物,盟誓“象牙不会枯,牛角不会烂,万年相传,傣族和佤族永远是亲戚”。历经千险万难,终于找到孟连这片土地,建村立寨,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安定下来。以后的岁月里,随着内地和边疆不断交流,傣汉佤三个民族的文化也不断交汇融合,而这种融合则潜藏在每个娜允傣族人的文化认同里,浓缩在一栋栋的娜允傣族民居里。

“娜允”里“允”是傣语京城的意思。按照傣族惯例,由地理位置高低而严格的分为上城、中城和下城。上城里孟连宣抚司位于娜允古镇的最高处,也是古镇里最高的建筑。明永乐四年设孟连长官司,清康熙四十八年赐封为孟连宣抚司,刀式土司世袭沿传二十八代。宣抚司署的二叠小歇山式飞檐斗拱门堂庄严地矗立于我们面前。当年的威望在历史的尘埃里凝结,而如今却成为历史对后人最美的馈赠。

像每一个傣族村落一样,人们对佛的虔诚深藏于每个人的血液里,进而佛寺成为这片土地上最纯净和神圣的地方。宣抚司旁边的上城佛寺里通体翠绿的大蚂蚱停在大圆柱上闭目凝神,修养身心,像是前来朝拜的虔诚的信徒,来到佛的圣地,浸染佛的灵气。上城佛寺是专供孟连土司朝拜的佛寺,一般百姓不能涉足。随着土司时代的结束,上城佛寺年久失修,辉煌不复往日,但佛的光辉却永恒绽放。岁月在瓦片里沉淀,带着厚重的历史走在时光的隧道里。中城佛寺是专供土司的官员使用的佛寺,位于娜允古镇的中间位置。关于中城佛寺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传说驮着经书从印度而来的白马来到这里时便跪下不走了,人们便在白马跪下的前方修建了这座佛寺。中城佛寺历经时光的雕刻,把古风遗韵保存了下来。虽有些残破,但足以让人们缅怀历史。下城佛寺即是现在的孟连总佛寺,檐角飞起,雕龙刻凤,金碧辉煌,释迦牟尼在大殿里俯瞰众生,弥勒佛在阳光下笑意暖暖,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在娜允古镇里相遇而和谐共生。

古镇斜对面的大金塔在阳光下熠熠生光,隔着南垒河眺望对面的大金塔,像是迷失在黑夜里的北极星一样,在人最慌乱、孤独而无助的时候抬起头看到北极星,遥远的光把所有的慌乱、孤独和无助全部燃尽。

时间在脚步的交替中已过去大半,夕阳停驻在山峰后把天空的半边悄悄染红。南垒河水从风雨桥下安然而过。在轻细的水流声里,娜允古镇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沉默不言,而岁月的光就在眼里流转,流转。

猜你喜欢

佛寺佤族牛角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为句承诺,守边1720年的少数名族
沧源佤族民歌音乐形态特征研究
唐代佛寺壁画研究
牛角挂书
一看书就犯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