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绣的巅峰——中国沈绣艺术特点及其发展传承

2015-07-13南通市沈寿艺术馆226001

大众文艺 2015年4期
关键词:国礼画稿苏绣

冯 丽 (南通市沈寿艺术馆 226001)

刺绣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以针代笔,穿梭于丝绸、布帛等织物,按照设计的画稿或花样用丝线绣迹构成图案,如此作品便可谓之“刺绣”。中国刺绣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便有“男耕女织”的说法,通过历朝历代的更迭传承,刺绣这门女性的艺术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到了明末清初刺绣已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 沈绣与苏绣的不解之缘

在中国,以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最富盛名,号称“四大名绣”,而作为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至今已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最早的苏绣萌芽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宋代以后,苏绣更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一时间在苏州当地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繁盛场景。苏绣以其”针法多变,精细雅洁”成为中国鉴赏价值最高的刺绣艺术。而沈绣恰是苏绣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苏绣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从发展史来看,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形成的刺绣产品。苏绣最重要的两个基地便是苏州和南通,历史上“南吴北通”的说法便是只苏州的“吴绣”和南通的“通绣”。因“通绣”源于沈寿的引入和发展,顾称之为“沈绣”。

沈寿出生于苏州的一个刺绣世家,自幼就表现出在刺绣上极高的天赋,7岁就开始对绷习绣,十五六岁时,她的绣艺已经名扬苏州城,刺绣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1904年沈绣将自己的作品献给慈禧太后为其祝寿,此番进献沈绣带来了亲自绣制的佛像,共计八幅作品。慈禧太后看过绣品后大为欣喜,赐“寿”字,这也便是“沈寿”名字的来源。清政府对沈寿极为看重,委派其赴日本进行交流考察,对日本的绘画和刺绣艺术进行调研。此番考察对沈寿来说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这为沈寿之后的回国任教及自创“仿真绣”奠定了基础。“仿真绣”结合了西方油画和摄影照相的艺术原理,将油画的透视原理应用于刺绣,使得刺绣作品不仅形似,还要光似1915年,沈寿携《耶稣像》走出国门,在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得极大的轰动,一举夺得世博会“一等大奖”,这是中国刺绣与世博首次结缘。沈绣也由此名扬天下,蜚声海外。

受张謇邀请,沈寿决定定居南通,任南通女红传习所所长,负责传授“沈绣”技艺,在张謇的帮助下,沈寿和她的“沈绣”在南通生根发芽,传承给一代代的沈绣学员。沈寿在继承苏绣精致细腻的刺绣手法基础上结合了对光影视觉的研究,形成了“仿真绣”无可比拟的独特艺术手法。

二、 光影明暗,用针配色,自成一派

沈绣相较于苏绣最大的特点在于对颜色和光影变化的处理。在《雪宧绣谱》中“绣要篇中将沈绣的精髓总结为“审势”“配色”“求光”“肖神”“妙用”和“缜性”六个方面。

“审势”的核心就是关注整体的构图和布局,每一幅作品都要细细考量画稿的“部位”和“姿态”。《雪宧绣谱》中指出“部位则远近高下,有大小浓淡之分焉;姿态则动静正侧,有起伏详略之分焉,其最要在有比例。”

“求光”可谓绣要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沈寿从西洋绘画中领悟到光影变化的奥秘。从而让中国绘画的沈绣作品也能具备西洋画中的光影效果。要求真,要仿真,则就要还原物体在真实光照下的光影变化,表现阴阳之分。对光影的变化进行充分的研究后,还需根据画稿自身的阴阳渐变来确定绣制时的用针和配色。

“配色”的核心就是绣线色彩的搭配。恰如绘画中的颜料和用墨,刺绣以线代墨,通过绣线的颜色组合来表现物体的色彩。所以在表现作品的光阴变化时需要精心挑选线色,组合搭配成合适的绣线。如何进行准确的配色,沈寿在书中以花卉为例指出“以画稿为主者,依画稿之色配线;以真花为主者,依真花之色配线”,这样才能准确表现所描绘之物的色彩浓淡,色域的广度。对于颜色复杂,需要体现更丰富色彩表现力的部位,甚至通过多种颜色的丝线同时穿于一根针中,达到类似于颜色调配的效果。如此,沈绣作品可以体现的色彩变化便不可胜数。

“肖神”是“仿真”的精髓所在,只有将所绣对象的神态、精神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才能够体现出不一样的神韵。万物皆有神,绣作时不应该拘泥于画稿,而忽略物体本身的“神”。平时需要加以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对于飞禽走兽这类最常见的刺绣表现主体,不在于用色多、用线多,而在于抓住“神”,有时聊聊几针恰到好处的勾勒,在眼睛、脖子、肢体等处加以巧妙的施针,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妙用”讲究的是针线合一,线为色生,针为韵出,刺绣最终需要结合针法和线色来诠释所绣之物,切不可生搬硬套。所谓“妙用”则为针线合一之妙,沈寿言“色有定也,色之用无定。针法有定也,针法之用无定。”指出线色和针法在种类上是一定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却是没有定法的,要“循画理,师真形”。

“缜性”虽为小技。但对于沈绣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同刻苦钻研做学问一般,刺绣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定得下心。刺绣艺人需要有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三、 国礼绣娘再续沈绣传奇

2008年,沈绣成为中国第一批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多年来,沈绣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及大力支持。在市委市政府“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文化城市”思路的指引下,南通的沈绣不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为沈绣的传承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2009年,时隔百余年,沈绣再次成为“国礼”走出国门,这一次沈绣成为亚洲第一个走进白宫的国礼艺术作品!时任主席胡锦涛亲手将沈绣作品《奥巴马总统合家欢》作为国礼送给奥巴马总统,世界再次被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折服。这幅作品由南通沈寿艺术馆馆长卜元组织沈绣第四代传承人李锦云、印俊平、冯丽、花丽等6人组成的国礼团队,经过90多天的日夜绣制而成。这些绣娘都是沈绣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传承人,是为数不多的沈绣艺术守望者。在当今许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情况下,这些沈绣的传承人们几十年如一日,终将沈绣再次推上国际舞台,再续沈绣传奇。

从《奥巴马总统合家欢》开始,沈绣已经成为中国“国礼”的代名词。近年,沈绣国礼团队先后完成《比利时国王夫妇像》《普京总统肖像》《国王菲利普合家欢》等国礼作品。

经过百年的发展传承,沈绣已经成为中国刺绣艺术的一朵绚丽奇葩,在世界舞台上正展现出越来越大的中国魅力,沈绣艺术衣钵相传,正是这些默默耕耘的沈绣弟子们坚守传承创新之路,将沈绣推向中国刺绣艺术的巅峰!

猜你喜欢

国礼画稿苏绣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孔家钧窑 国礼精品钧瓷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苏绣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研究与运用
《大型祭风仪式,木牌画稿》
冬天的画稿
韩国 来自朝鲜的“国礼”
默克尔圣诞节前拍卖“国礼”
先学会擦橡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