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2015-07-13王大伟
王大伟
小学综合实践课注重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内致力于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促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活动,其面向自然、社会以及学生的生活与已有经验,超越了书本、体系化的教材和封闭的课堂,加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及自我实际的体验,促使学生从生活中择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而实现自然、综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注重生活化课堂的设置,重视生活空间的多元化,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整合多个学科资源,拓展教材内容与教学空间,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应树立文本与实践结合、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然举措,这就要求学校与教师都应更新观念,给予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定的重视。教师更应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和技能,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结合文本与实践,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例如:教师可搜索国外学校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成功事例,吸取经验,同时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自主探究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提高其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等。让学生能够真正走向生活与社会领域,赋予综合实践活动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二、创设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与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积累。所以,为了有效组织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开展,教师就应以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为基础,立足于其日常生活合理择取学习课题,从而拉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与动力,从而实现知识、技能获取与情感教育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实践与自主思考、探究的空间。
例如:以“走进春天”为主题,带领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找一找,更加真切地感受春天的气息、特点及变化,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春天的同时,说一说春天里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的景象,谈一谈自己对季节的感想等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利于学生学习情趣的调动,也毫无疑问地比课文机械地描述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在这种宽松、自由的空间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实现人人参与沟通与交流的目的。
三、有效整合其他多学科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立足于课程资源,实现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整合与沟通,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而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选择也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结合,让学生既能学习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又能培养人文精神。因此,小学综合实践应用活动的开展,必须重视各学科之间活动内容的沟通与整合,促使各学科教师能齐头并进、相互联通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例如:美术教师可以和科学教师合作,共同组织学生进行叶贴画的创作活动——科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植物叶子的采集与识别;美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叶子的天然形状组合成巧夺天工的图案;语文教师可以为它写写歌词,音乐教师则为这幅画谱曲等。
再比如:以“我们身边的污染”为主题,可以引导雪花是通过借鉴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自主调查与研究,从数字中体验“白色污染”的可怕,从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各个学科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材料,也都可以为综合实践课有效利用。教师应善于发现与发掘,从而立足于多学科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有效指导小学生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开展。
四、加强学校、生活与社会教育的密切联系
课内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小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开展就必须立足于学校、生活与社会领域,突破传统教学的框架,实现学校教育、生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相连,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世界里进行体验,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综合分析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境小卫士”、 “土壤资源调查”、 “家乡小画家”、 “家庭科普站”等多种实践活动,将家庭、社会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并以这种开放性的学习形式促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环保之类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等良好的品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此外,小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开展,还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或小小的成功,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伴随着激励可以是口头评价或奖励小红花,也可以写一句赞美的话,以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望,促使其保持更高的学习参与兴奋度。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应运而生的一门崭新课程,其旨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选择、自我实现与发展,为其搭建一个素质提高的全新成长平台,进而不断提升学生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生活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更有用的实践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淮安市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