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NES的高校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

2015-07-13王涛春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13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王涛春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课程。本文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面向NES的高校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对教学的方式和内容;考核试题出题、组织和难度设置、考核的方案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NES;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148-02

Abstract: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course for non-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to master computer skills. In view of som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this paper researches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Based on NES, in which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organization and difficulty setting of experiments; program and ways of appraisal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omputer Foundation; NES; Teaching

1 引言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当代大学生需要掌握文字和报表处理等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高校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重要的计算机课程,奠定了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以及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其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有了基本的了解,基本了解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和信息处理原理,掌握Office、Windows等常规软件的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水平以及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1]。达到这个目的的关键是教师不仅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通过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实践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成败。因此,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环节,只有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实践教学过程中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才能使得高校学生在具有计算机基础基本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针对以上情况,探讨如何更好的理论联系实践、互相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班级学生数、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性等情况,提出了面向NES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通过NES系统能够完成学生的差异性学习,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实践锻炼,同时,通过对考核方案和方式进行改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能力。

2 当前存在的问题

高校计算机基础成为很多高校的基础课程,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要求一刀切:由于各个地区及中小学对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不同,使得新入校的学生掌握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新生具有一定的基础,而部分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却处于零起点。但当前的教学基本是一刀切。结果就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讲授的内容已经学过,极易产生厌学情绪。而对于基础差的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听课比较吃力,跟不上教学进度[2]。

(2)教学内容陈旧: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等常见软件更新换代,使得教学内容需要不停的更新,但很多学校甚至还停留在Windows XP或Office2003上,以及对软硬件技术的介绍也停留在多年前,没有跟上技术的进步。

(3)实践内容固定,缺少变化: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全校公共基础课,其班级人数普遍偏多,上课教师很难及时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情况,因此,很难及时调整实践内容难度以匹配学生的完成能力,同时,教师给出的实践题基本固定,实践的难度系数很难调整以做到因材施教。

(4)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够:虽然教师越来越重视与学生的互动,特别是在上实践课的时候,但教师为了查看统计并分析学生自己对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所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查看每个学生提交实践内容。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作业检查上,与学生交流时间较少,甚至有时候出现学生不能及时得到指导以解决出现问题的情况。

(5)考核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基础考核普遍采用的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课堂回答问题和实践作业完成情况组成,其中又以实践作业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但学生众多,教师很难详细检查每个学生完成情况,造成实践作业抄袭现象严重,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考试方式不合理:很多学校考试方式还是纸质形式,教师需要找试题、出试卷、在由教务人员对试卷进行印刷,工作量大,效率低。同时,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量很大,分数也不够客观。同时,纸质考试只能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违背了大学计算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针对这些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各个专业实际情况和要求或者学生的前期掌握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大纲并讲授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对不同专业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而非一律要求,一概而论;(2)更新教材,同时,整理收集最新的软硬件技术,讲授给学生;(3)能够准确快速掌握每个学生完成情况,并给出适当数量、难度的操作内容和合理的成绩,实现“个性化学习”;(4)实践教学中,主要目的是给学生排疑解难而不是查看统计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5)以机试代替笔试,更准确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极大减轻教师工作量和降低成本。由于班级人数普遍偏多,要实现以上几点要求,教师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完成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开发了NES(Network Examination System)系统,实践证明,通过该系统能够很好或基本能够完成上述要求。

3 NES系统

通过NES系统能够极大的减少教师由于需要检查学生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等工作所花时间,因此,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互,且给出的考核成绩更加合理和公平,从而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我们将对系统的试题录入、学生使用界面、统计工作、考核方式和考试方式进行介绍。

3.1 试题录入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考察题型分为客观题(如选择题、判断题)和操作题(如文字录入、填空题、Office操作题等)。NES系统中对于客观题的自动评阅算法采用的方法就是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进行比较,如果结果一致则答题正确,否则错误,算法简单直接;而操作题由于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其评阅的难度较高,成为试题评阅的重难点,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并出现很多成功的系统。这些系统的自动阅卷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这类阅卷系统试题库一般是不可开放,也就是说软件的使用者不能对试题的内容和试题的标准阅卷信息进行管理,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差。基于此,我们在开发NES项目时,充分考虑一般评阅系统的局限性,实现操作试题与代码分离,开放题库,现实对操作题的自主命题、智能组题和自动评阅,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如下图1所示的自主命题界面。

3.2学生使用界面

NES给每个学生进行了注册,ID号为其学号,学生登陆修改相应的信息,使得后续能够更方便进行统计分析和成绩评定。

学生登录完成后,通过用户界面能够方便地完成选择题、填空题、打字题、Office操作题、网路题等题型,通过我们后续开发的NES-C,学生还可以完成程序填空、改错、编程题等题型。

教师通过学生完成的结果(保存在数据库中),可以快速的得出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每道题的整体完成情况,并根据这些结果作出相应的变化,不仅把握全班整体情况,还能兼顾个人实际情况正对性的进行改变。

3.3统计分析

由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很难及时了解,因此,所出试题很可能难度偏高或偏低、试题数量偏多或偏少等情况。而授课教师一般通过人工查看和统计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结果具有很大的滞后性,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试题进行及时调整。而NES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先布置一部分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完成情况,对试题难道和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统计每个学生整体完成情况,给教学班划分若干个等级,给每个等级的学生给出相应试题。

根据不同试题类型来制定不同的对策,比如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考察,因为每道选择题都有对应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以知识点为单位统计学生完成的正确率,并对正确率进行分析,正确率比较低的知识点,我们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正确率比较高的我们则可以进行概述,使理论教学更有正对性、更有目的、效率更高。Office操作等题型,则主要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也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统计每种操作的得分率,整体把握教学班对这类操作的掌握情况,对得分率低的操作类,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重点演示,使课堂教学更有正对性。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出一些难度比较高、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而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有针对的出一些基本操作的题目,做到“差异性”教学。

3.4考核方案设计

由于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一刀切的考核方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更优化的考核方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往教师布置题的数量和难度,教学班的同学都是完全一样的,部分学生由于基础比较差,不可能自己完成实验内容,甚至有的同学在实践课上玩游戏或聊天,下课前只是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来提交。教师虽然清楚这种抄袭现象严重,但也很难有好的解决方案,这种情况会挫伤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NES系统教师能够快速的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而且系统内部有一定的处理机制,使学生不可能把别人完成的作业进行直接复制并提交即可,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抄袭现象。同时,教师向学生说明成绩考核不是只看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而重要的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报告完成情况、问题解答情况、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等,每项所占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5]。另外,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以询问等交互方式来抽查学生完成过程,以使得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践教学和作业,提高教学效果。

3.5 考试方式

计算机基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机考的形式来进行考试比较合适。还有考试周期长,一次考试很多天后才能出结果,反馈能力弱,几乎完全背弃了我们无纸化考试的初衷。NES克服上面所述缺点,不仅能用于平时测试,更是能够用于上机考试,真正做到用户自行出题、智能组卷、自动评分、考务管理等完整考试流程,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4 结语

高校计算机基础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了解计算机,学会应有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学会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才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根本目的。实践结果表明,通过NES系统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更及时准确发布作业试题的内容、数量和难度,对抄袭现象有一定防范作用,考核方式也更加合理和公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由于计算机更新速度快,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度在不断变化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现有工作,如完善丰富基础题库,设置更加可行、合理和公平的考核方案,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Office技能大赛等,拓宽学生的眼界,更加注重师生互动,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计算机技能,从而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罗永龙.计算机基础[M].科学出版社,2013.

[2] 陈旭生,郭颂.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5): 55-57.

[3] 欧跃发. 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5(4): 82-84.

[4] 梁剑波,柴群,唐林海.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1): 90-92.

[5] 吴克威.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研究与实践[J]. 教育理论研究, 2014(8):80-83.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探究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