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待”的研究

2015-07-13王丹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动机解决问题班级

王丹丹

初当班主任,有一天,我带学生们在操场上进行大课间活动,我们班的特色活动是钻山洞。突然,两位同学跑到我跟前说:“老师,阳阳不把腰弯下去钻!”“老师,小刚在我钻山洞时用脚踢我。”听了这些话,我心里有些烦,我想起了他们平时的表现,他俩平时就很调皮,经常搞恶作剧,还爱“恶人”先告状,于是我敷衍着说:“行,我知道了,你们先去。”说着便做自己的事。

回办公室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孩子们向我告的状,有时候我很无奈。处理吧,每天那么多状,处理起来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很多孩子们之间的矛盾不是什么原则性的东西。不去理睬吧,他们又接二连三地来告状,让我心烦意乱。我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如果为了图个清静,简单了事,把“原告”和“被告”全部叫来,然后训斥一顿,这样就算完事了……这将在孩子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必然会影响班级的管理。

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学生为什么会经常告状呢? 偶尔看到一篇文章,里面的一段话让我大受启发。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几十名年龄相仿的学生相处在一起,由于性格、志趣、气质各不相同,产生矛盾冲突是必然的,而这些矛盾绝大多数是非原则性的,学生是能够自行化解的。我就像揪到了一根救命草,原来教育要讲科学,要按教育规律办事。

一、告状的动机分类

我做了有心人,把孩子们每天告的状记录下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 “告状”的行为动机、目的归结进行整理、分类,通过几个月的收集,我认为孩子们的告状可以分为这几类:

(一)向老师求助,维护利益

(二)向老师求赏,表现自己

不少学生告状的动机都是表现自己,动机是积极的。根据儿童心理变化特征可以把他们分为监督型、自傲型、模仿型、自卑型四大类。

(三)向老师揭短,满足自己

(四)向老师试探,明辨是非

有时孩子告状也是一种询问。第一学段的孩子看到别人在做的事情,自己也很想去做,但又怕不“合法”, 不知教师的态度如何,以告状来探虚实,如果老师允许,他会立即去做,若老师反对,他会立刻去阻止别人。比如:一次,自习课上,静怡向我告状说:“老师,严严在画画,”见我没有阻止,过一会,她自己也拿出了纸、笔画了起来。

二、处理“告状”的策略探究

虽然学生状告的是一件件小事,但学生的“告状”行为却是一件大事。为了使孩子正确理解自己及他人的“告状”行为,促使他们健康、和谐发展。我采用多级处理制度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孩子加以引导和教育。

(一)多级处理制度

当孩子“告状”时,应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现在许多家庭由于只有一个孩子,上上下下都宠着,养成孩子很“独”。自己玩行,和大家在一起就爱闹矛盾。小孩子之间闹意见是常有的事,不能一有点事就找老师,老师也不能“有求必应”, 事事包办代替,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孩子学会了自己处理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就告状了,而且对他将来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也有帮助。

(二)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

1.开展“争夺阳光卡竞赛”

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风,形成积极健康的竞争氛围,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才能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可以在班级中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促使班级发展,学生成长。

2.上好晨会课

每天早晨的晨会课,可以留给学生互相说说“你眼中的他有什么优点与不足”,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还可以留给学生思考“今天我该怎样争做阳光少年?”让学生在问题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教会学生明辨是非、通情达理。

3.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如“夸夸我的同学”,“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我懂事了”等。这样的主题队会有助于学生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律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结束语

学生“告状”是由于他们心理还未成熟,自控能力还比较差造成的。作为教师,除了要悉心洞察学生的一切行为表现外,更要看到学生的可贵之处,千万不能草率了事否定学生,还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告状”,动机是积极的,教师应宽容善待。善待学生的“告状”,让其倾吐生活的经验;善待学生的“告状”,让其碰撞心灵的火花;善待学生的“告状”,让其纠正错误的思维。让学生在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成长。

【作者单位:南京市东山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动机解决问题班级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班级“四小怪”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不称心的新班级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