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于思 浸于美
2015-07-13徐健
徐健
对于初识水墨的孩子,水墨画的自身特性显现为水与墨在极富个性化的生宣纸上共同作用,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这更富于刺激和挑战性,同时更具有新奇性,更容易激起儿童探究的欲望。整体说来,这样的探索与体验,儿童更是容易接受,更容易上手。以下就是我在设计和实施大班美术活动“水墨探索”过程中,如何带领孩子领悟点线融合之美,探究大笔大墨之韵的几点思考:
一、细节解读 厚积厚发
1.走进大师,建立对文字与作品的共鸣
吴冠中是中国美术界的一面旗帜。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特别是他后期的作品,如孩子般将复杂的绘画对象简单化,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西方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这是与孩子非常接近的地方。《春风桃柳》、《青城山》、《海棠》、《苗圃》等作品,绘画中的野草、小花、老树、藤条等,都是根据自然的提示,主要运用了以点为主的艺术手段的设计构思而起作用。那些极具韵律感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组成具有复合趣味的画面马上引起孩子的共鸣。
2.走进幼儿,寻找幼儿经验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任何新经验都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在幼儿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好水墨常规训练,了解本班幼儿的情感经验是设计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内容。丰富幼儿经验的过程中,了解幼儿已有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1)墨香和墨臭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生性好动、单纯而直率,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才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否则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记得在刚开展水墨教学的时候,孩子们刚走进飘满浓郁墨汁味的画室里,就七嘴八舌起来,有的说臭,有的说怪,更有甚者捂住了嘴巴,捏起了鼻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吸取了教训,在孩子们接触墨汁之前,我就做足了功课,就“墨汁和墨香”向孩子们细细地讲解:古时候的人写字多是磨墨,墨块中往往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因此墨总是香的。你们闻到的就是墨汁的的味道,这是一种特殊的味道——淡淡的墨香。说来也怪,这么一解释,所有孩子只要走进画室,就会感叹:“真香啊!墨香真好闻啊!”孩子们终于从心里接受了墨汁这一特殊的味道,开展教学工作也就顺理成章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进行耐心细致的交流,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2)黑色和彩色
在孩子们接触水墨之前,他们几乎都接触过大量的水粉、丙稀颜料,甚至油画颜料,但体验中国画的材料,却是平生第一次。在体验过程中,我们不灌输技法和概念,而是给予他们自由认知笔、纸、颜料等中国画基本材料的空间和对话式的启发。孩子们竟然能对墨所产生的各种微妙变化有如此的感悟与深爱,产生“墨会开花呀”“墨比黑夜还要黑”想象。通过引导,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需要红、黄、蓝、紫许多鲜艳的颜色,但也需要黑色,这样我们的生活都会变得五彩缤纷。喜欢黑色、爱上黑色,这是接触水墨的基础。
其实,孩子们虽然喜欢鲜艳明亮的色彩,但心灵和视觉成长使孩子们更需要适应简单纯净,而又具有丰富变化的色彩。中国画颜料的天然特性与透明正符合孩子的视觉心理需求。那种对母体文化天然的认同情怀和沉淀了几千年的艺术基因,深藏在中国儿童心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能力,也有责任将源自传统文化的水墨与孩子有更亲近的接触。
二、欣赏为重 步步精心
1.抽丝剥茧 层层深入
请孩子们重点欣赏吴冠中的水墨作品《紫藤》时,采用多元的欣赏方式,从单幅作品的整体欣赏、点线的欣赏,点和线的联想,从而慢慢带领孩子进入大师所营造的意境。以整体——局部——整体的多元欣赏方式,让幼儿在实物原型图片和水墨画作品的比较中体会水墨画的表现手法。了解作品中画家用淡浓不同的墨色,粗细、长短不同的线条来画树,树枝用流的方法来表现,画中彩色的小点是画家用颜料点上去、洒上去的。
2.虚实对照 实现转换
完成最画家单幅作品的重点欣赏后,我选择了十幅吴冠中大师的系列作品,进行对照欣赏。这些作品都是孩子生活所能感受到的形象意境:杨柳、爬山虎、老树、残荷等等。“猜猜这些线线和点点在吴冠中爷爷眼里是什么呢?”在欣赏过程中,这一个设问引发了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和惊叹:飞舞的柳条、凋零的荷叶、爬山虎、野花野草互相纠缠,难分难解的枝干和藤条、挺拔顽强的松树……在此环节中,一方面是对大师作品的大胆猜想,一方面是将画家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境进行客观的呈现。这种虚实对照从抽象到具象的多维转换,进一步帮助孩子感受与体验水墨带给他们的快乐、惊喜与想象空间。
三、互动合作 整体架构
《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本次活动采用合作绘画的方式。当孩子们拘谨于自己面前一块方寸宣纸时,老师一句“你的线条和你朋友的线条握握手”,如一盏明灯点亮了孩子创作的激情。孩子们放开手脚,对面的、左右的、斜对角的,粗的、细的,直的、弯的,深的、淡的……所有的线条在交汇中交流,在交汇中交融。集体创作大幅呈现,给了孩子一个更大的视觉冲击。孩子们似乎从自己的画面,看到色彩的幻想与激情。水墨宣泄后心灵的欢歌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愉悦,我们能看到的是现代儿童与传统水墨的成功契合。当我们驻足于孩子们的画前,在我和画之间,在画和现实之间,在现实和梦幻之间,在梦幻和灵魂之间,若隐若现……这线是流动的情感,这线是幻化的形式,这线合而为一,这线他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尝到了、触摸到了,他握紧它、他抱着它、把它紧紧地咬住,这点这线终于变成了最宽阔的交响。有理由相信这粒包含艺术水分和水墨营养的种子,会种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东港实验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