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背景下闽台产业合作策略探讨
2015-07-12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良强李乃正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良强 李乃正
福建自贸区背景下闽台产业合作策略探讨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良强李乃正
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尽管近年来闽台产业合作不断深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但由于政策的开放性,技术、资金等资源的流动限制性制约了双方经济的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该文探讨了福建自贸区背景下加强闽台产业合作的新思路和建议。
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合作
1 概述
1.1福建省自贸区建设
2014年,福建省申请自由贸易区,并得到了中央的批准,2015年3月,福建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福建自贸区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它包括三个片区,即福州片区、厦门片区和平潭片区。从发展定位角度来讲,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的职能和定位各不相同,但相互补充。其中,就厦门而言,可以利用自身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主攻金融领域,而平潭在近年开始发展物流、旅服等服务业,因此服务贸易行业应是平潭的发展方向。福州是福建省传统的加工制造业的中心,并且具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因此,在对接台湾产业的战略中,福州应发挥优势,积极发展对接台制造业。
2010年闽台双方为推动两岸经贸深入合作,构建了两岸经济协议谈判(即ECFA),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ECFA的实施一再受阻。在这样的情况下,为继续深化两岸双边贸易合作,大陆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便利政策。目前,厦门、平潭等地区由于获得了政策上的扶持,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对台交流合作过程中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随着福建自贸区的成立,双方将在深化产业合作、促进经济贸易、拉动投资、吸引台胞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由于闽台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福建在对接台湾产业转移、促进福建本省产业升级优化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福建自贸区三大片区在总体战略上各有分工。其中,福州片区作为自贸区改革的区域核心,将积极建设成为两岸全面合作的示范中心,在两岸产业合作方面将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对接台湾将是福建自贸区的“亮点”,地理位置以及闽台此前深度合作的基础优势,将在闽台合作中充分显示出来。
1.2台湾产业结构及闽台合作现状
台湾向大陆内地的产业转移经历了三次热潮,三次投资热潮也分别代表着三次产业重心转移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第一次热潮中,台湾省内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次热潮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发展,它的产业结构也进入了“三二一”阶段,也就是说,在所占比例当中,第三产业所占份额最大,第二产业占其次,而第一产业的份额在三者当中居于最小。当前,台湾方面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始进一步发展以高科技、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因此,福建省在自贸区建设以对接台湾产业过程中必须着力发展第三产业。
目前,福建省在对台招商引资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例如福建省拥有的台资企业数位列全国第三,并且就累计注册资本而言福建省也位列全国第二。另外,福建全省拥有台资企业户数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福建的所有外资企业中约占22.77%,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除此之外,福建自贸区在建设过程中将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尤其是台资的注入,从而带动闽企的转型和发展。
2 闽台产业合作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大发展的环境背景下,为了给闽台双方经贸合作提供更加优良的条件,大陆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两岸往来、促进双边经济共同发展的措施。在双方的不断努力下,双方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现阶段闽台产业合作总体状况呈如下所述:
2.1合作水平与领域逐步提高和拓宽
福建省是两岸最早开始进行贸易往来和产业合作的省份之一,并一直起着带头示范的作用。就双方合作水平来看,最初闽台是在农业方面开始进行的合作,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随着福建和台湾产业合作的深入,闽台双方迫切需要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拓展到加工制造业、林业等领域;而在制造业方面,在各方面的长期发展合作条件下,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同时,闽台在产业合作方面已经开始向金融、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的合作方向转移,并呈现愈加频繁和紧密的趋势,为两岸大三通打下了基础。2010年,闽台合作有了新的突破,福建省吸纳台资项目近500项,同比增长近32%;并且实现对台贸易首次破百亿美元,达103.89亿美元,同比增长48.58%[1]。
目前,闽台农业产业化合作更加深入和全面,层次也更加多样化。具体而言,在2013年,福建省总共审计并批办了台资农业项目近3000个,使用台资折合人民币共计约43亿元,在优质品种和农业生产设备的引进方面也实现较大突破,分别引进2500多个品种以及设备5000多套,居大陆首位[2]。在台湾整体产业的发展带动下,福建省作为闽台合作的一方,在承接对台产业转移方面呈现出整体性、行业性的趋势,由于台资企业投资较早加之政策的倾斜,马尾、集美等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台商企业进行投资的产业集聚区。此外,闽台合作也由最开始的第一、第二产业的合作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延伸,第三产业的合作越来越占据更大份额,并且在台资的利用方面,已经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转变,这也是双方在长期合作下不断努力实现发展和突破的成果。
2.2双方产业合作平台相继建立
自闽台经济合作贸易往来起,为加大双方合作便利、实现更方便的交流学习,双方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专业化的交流平台,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如“海峡论坛”、“9.8经贸洽谈会”等。此外,为吸引更多台商,福建省厦门、泉州、福州、漳州、三明、龙岩等地区相继设立台商投资区。农业作为发展的基础,为了实现更大发展,提高双方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层次,福建省农业厅于2011年提出扩大闽台双方农业交流、生产、合作的领域和层次;与此同时,在对台农民创业园的建设方面提供支持,给予更多政策优惠,积极鼓励、引导更多的台湾同胞来福建进行创业发展。为了扩大闽台在农业方面的合作交流,开放发展,在农业合作发展投资上,逐步增设福州福清、泉州惠安以及三明永安三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3],以实现双方农业合作交流。截止到2014年,福建省已经建立完成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总规划面积266万亩、核心区建设面积105万亩[4],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吸引50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入驻,为福建引进台资共计约57亿元人民币,涉及水稻、蔬菜、茶叶、水果、花卉、苗木、渔业各个方面,十分广泛[5]。
2.3当前福建省投资环境对台商发展存在制约因素
由于福建的软、硬环境制约,闽台合作的规模、层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不利于以后双方的发展交流,这些因素表现在:①产业环境。尽管闽台产业合作开展已久,但由于福建省产业层次以制造业为主,其他产业不具规模和优势,层次不高的产业环境限制了台商在闽的进一步发展。②土地资源环境。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可见福建省的土地资源十分匮乏,同时由于开发成本较高,导致工业用地越来越紧张,而土地是进行投资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可用地有限依然是影响福建省投资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更加成为福建省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制约因素。③基础设施环境。福建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很不到位,与周围沿海省份相比,福建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完善,这严重限制了可利用资源在省内的投资。此外,福建省还缺乏可大幅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便利的交通和通讯网络[6]。
3 福建省自贸区背景下闽台产业合作策略探析
3.1加强平潭自贸区与台湾对接合作
根据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以及当前环境背景,平潭综合实验区将被建成为对接台中、台北、高雄的通商口岸。福建在建设平潭自贸区时可以充分利用平潭已有的关税特殊监管区等政策优势,积极加快对接台中港、高雄港、台北港等地,进而建设成环海峡的跨境自由贸易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立将是区域性产业合作的又一次大模式创新之举。同时,平潭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方向上应抓住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以下称平潭自贸区和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两区”)建设的时机,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与台湾的对接合作。
3.1.1“两区”合作的重点
当前,在福建自贸区成立之初的环境背景下,平潭综合实验区应紧随政策,抓紧推进以产业发展区、商贸合作区、现代物流港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际旅游景点区、城市中心区等为重点的建设。平潭应瞄准台湾产业发展态势,重点发展信息产业、电子产品、高科技、新能源等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利润率高的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带动当地产业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加强新能源领域对台合作,共同研究、发现、开发新能源。同时,在双方港口战略合作方面,平潭可以与基隆港、高雄港等港口方面加强合作,展开在仓储、国际物流、高新科技、农业和水产等方面的增加值服务合作。而在短期合作重点区域中,除了传统贸易外,平潭可以与台中港在物流运输、海产品、服装、农产品加工、产品代销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强平潭与台北港在景点旅游、港口物流、仓储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
在服务业方面,由于平潭的发展定位是贸易自由港,这就要求除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外,还需设立更多的台湾商品贸易区。就平潭自身而言,可以积极发展台湾特色农产品、电子产品等,在本地区设立台湾电子产品专卖区。同时,作为海峡两岸三地商品运输的中转站,平潭应当加快港口设施建设,发展港口物流,逐步实现平潭由大型贸易港口到自由港的转变。
3.1.2加快海上直航和空海物流对接合作
近几年,随着平潭的不断开发以及国家对平潭的战略布局的不断落实,平潭在海运、空运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双方原有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以下方面的合作。
第一,在投资物流方面提升合作水平。双方在开展物流业务时,可以通过建立合资公司来开展相关的物流业务,以实现物流行业的合作与发展。此外,为便于双方货物往来和贸易,可以在重要港口设立相应仓储、运输、加工平台。
第二,针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发展特点和区位特点,将其建设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商品贸易中心。建立为现代化电子信息、计算机、高科技产业、电器产品、机械制造、船舶工程、海洋等产业服务的综合物流园区、大型仓储中心和中转站。在自贸区背景下可重点拓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等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打造实现以平潭为中心、立足福州,并且以江阴港和长乐空港为两翼辐射海西区域的海峡物流走廊。
3.2加强福州自贸区与台湾产业合作——福州保税区对接台北、台中
福州保税港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加强与台湾物流运输业的合作,并以物流运输合作为导向逐步延伸至对台客的运输服务,进而实现整个物流领域的发展。发展马尾及其他台商投资区,并将马尾建设为闽台区域物流中心,在此基础上促进闽台在港口方面的对接,加大对台地区的原料采购以及实现亚太中转中心等业务。
把福州(马尾)保税区建设成闽台经贸合作的综合试验区,利用马尾保税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强两岸服务外包产业合作;为拓展闽台经贸合作范围和促进“三通”方面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应立足保税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条例,引进相关人才,完成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此,马尾可进一步拓宽开发区、保税区的视野与活动空间,充分发挥己之所长,在对台经贸合作中先行一步,通过大胆实践,积累经验,为把福州保税区建设成闽台经贸合作综合试验区积极创造条件。
3.3加强厦门自贸区片区与台湾产业合作
3.3.1厦门建立两岸区域性服务中心
重点建设两岸金融商贸集聚区,以加强闽(厦)台金融合作为纽带,以促进闽(厦)台金融产业对接为先导,着力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发展,打造出一个健全、完善、高效的两岸区域性金融产业体系和闽台金融领域合作的试验区,加强金融服务业相关方面的投资建设,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对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到2020年有望将两岸金融服务中心打造成为两岸金融产业集聚中心、新台币兑换中心、台资企业和台商特色金融服务中心。
在厦门设立两岸区域金融中心需要具备与其他金融中心错位的发展优势,结合厦门的独特区位优势,借鉴香港成功经验,试点建立两岸货币清算中心。在除现有已经实行部分试点的新台币收兑网点之外,可将其慢慢拓展到金融中心内的其他商业银行办理新台币收兑业务,扩大该业务的办理范围,同时实行汇率直接挂牌管理,放开额度限制。在厦门建立两岸货币清算系统,可以减少两地企业间的汇总损失,进而提高两地商户的资金往来效率,更有利于促进两地中小企业以及青年创业的发展和壮大,对于推动两岸经济有重要的意义。
3.3.2厦门打造自由港策略
厦门自贸区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是兼具进出口贸易、航运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园区、包装加工、流通加工、配送、外包服务、大宗商品交易等现代临港产业一体的自由港。构建节能低碳、高效畅通的物流网络、优质的物流服务以及具有完善功能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并成为立足海峡西岸、服务双边、面向世界,具有大容量航运资源运输能力的亚太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枢纽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发展成为台湾与大陆贸易的商品运输中转站。
“厦门自由港”对台的跨关境发展,应当与地理位置上至关重要的金门岛展开交流合作,以建设成为开放性的多功能综合型“厦金自由经济区”。此外,“厦金关税同盟”也是非常好的策略,值得考虑。要最大程度上利用厦金两地的海、空两港方面优势以及其他促进能够利于商品、货物流通周转的手段,使之成为海峡两岸商品贸易运输的重要渠道,从而为促进两地贸易往来提供便利。此外,厦门可以与金门方面进行探讨交流建立“厦金关税同盟”,这样可以促使“厦金共同市场”的快速形成,一旦厦、金双方共同市场形成就可以实现两地的资金、资源、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合理使用。
4 促进闽台产业合作发展的建议
两岸可以在基于自贸区建设之上探讨新的发展方案,从而形成具有福建自贸区特色的对接产业合作方式,自贸区为未来打造并建成两岸经济合作升级版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厦门可以在承接台湾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物流、结算便利化等方面与台湾展开合作。同时,通过两岸地区的开放发展实现两岸自贸区与自由经济区融合对接,促进两岸产业共同升级发展。
4.1加强两岸往来,开通闽台直航
将促成福州保税区与台湾出口加工区之间的直接通航作为突破口,通过“港与港”、“区与区”的通航接轨,从小到大,率先实现闽台直航的实质性进展。
4.1.1积极开创由大陆沿海各大港经福建各大港口进而通往台湾港的“福建模式”。当前条件下,福建应当凭借自己所独有的区位优势条件来为两岸全面“三通”的实现带头示范。无论是两岸各大港口集装箱班轮散杂货运输周转,还是河砂进入台湾本岛,建议都可采用由闽台双方共同出资成立的船公司进行调运配送。
4.1.2以“离岛”替代石垣岛作为“两岸三地”的换单地。这是因为虽然石垣岛距离台湾只有270公里,但石垣岛隶属于日本,经由石垣岛进行大陆和台湾的商品贸易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进出口的难度。而以金门、马祖、澎湖岛等离岛作为换单中心则大大缩短了来往时间和贸易成本。
4.1.3发挥海西港口群在闽台航运上的作用。目前,全国沿海已形成了上海港、宁波港、苏州港、广州港、连云港等五大港口,而海峡西岸港口群在对台方面有着一定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新时期为实现两岸全面大“三通”,将为闽台港口群的发展带来难得机遇。根据福建省近年的港口发展规划,福建省将大力发展港口运输和贸易,逐步形成以福、厦港为主要港口,泉州、莆田、漳州、宁德等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战略布局。
4.2构建双边电子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近几年,大陆方面的电子商务不断发展,贸易额也逐年增加,行业发展正在势头、并逐渐成熟。闽台双方可以以两地特色化商品为卖点,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拓两岸电子商务市场。通过闽台合作发展电子商务,利用两岸各自资源优势,对接商业项目加速网络贸易,进而带动加工制造业、实体贸易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海西区”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引入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建设服务两岸经济往来的枢纽中心,成为集两岸金融产业集聚、新台币兑换、资金清结算、特色金融服务、金融信息集散等于一体的信息交换和处理中心,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在组织结构、内部管理、业务流程、风险防范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加强信息的运用,及时动态反映两岸市场价格和利率的波动,增强跨区域合作能力。
4.3加强平潭与台联系
自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以来,平潭不断制定对台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台湾同胞来岚(平潭简称为“岚”),在岚旅游、居住。同时,平潭方面也在不断实施新策略以此来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不断探索两岸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提高商业往来、旅游、交流、定居等的服务质量。一是要在平潭与台湾之间互设办事机构。在平潭和台湾之间互设办事机构可以有效提高两岸之间合作交流的效率与便利性,进而提高服务质量。二是给予在平潭台商、台民最大限度优惠条件。如为在岚台商提供相关权益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为其在平潭生活提供便捷服务。闽台同宗同源,众多台胞的宗祠都在福建,大多数的台胞也会回到这个地方认祖归宗,因此,把福建作为台胞第二个家乡将会为实现“三通”作出重要贡献。三是在平潭划区设立台商投资区或台商开发区等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以吸引台资。现阶段,台湾方面正积极发展“示范区”,平潭可借助其自身优势,对台进行产业投资,同时,也要做好吸引台资的准备。
4.4构建环海峡经济圈,推进产业对接
福建和台湾之间其实就是一个“环海峡经济合作圈”,在这样的概念框架下,福建自贸区在吸收上海自贸区经验成果的同时,还要结合福建的地方特点,建立环台湾海峡产业群。以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发达沿海城市为依托,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促进传统农业、制造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业等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拉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以点带面,在推动本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以全新的金融模式和配套服务对接两岸业界,为闽台经贸往来、产业对接作出贡献。
5 结语
产业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在闽台产业对接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中,要以具有高利润的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与台湾的产业振兴方案相对接,深化双方在石化、新材料、汽车仪表、机械、金融、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对接,拓展新能源、生物科技、物流产业等新兴产业合作。最后,福建作为海峡西岸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还要加强闽台在金融业务方面的合作,在大陆内先行建设两岸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完善产业合作领域,提高两岸合作层次。推动台商投资区的不断扩大,继续推进闽台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合作,扶持并鼓励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可以预料,随着两岸改革的不断深化、贸易的日益密切、合作的愈加紧密,尤其是在大陆“自贸区”的战略背景下,两岸无论在产业经济还是在文化交往或是其他方面将会更加密切,对于实现两岸共同发展、促进往来、加强联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海西经济区建设加快闽台产业对接领先[EB/OL].http://www.china.con.en/ eity/2011/05/06/content-22507823.htm,2011-05-06.
[2] 27个新批台资农业项目落地福建[EB/OL]. http://www.fujian.gov.en/ ztzl/mty/mt:JVImhz/201107/t201 10727-376768.htm,2011-07-27.
[3] 福建以“三大平台”建设提升闽台农业合作层次[EB/OL].http://news.sina. com.en/c/2011-02-06/113521920002.shtml, 2011-02-06.
[4] 福建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已有超500家台企入驻[EB/OL]. http://www. huaxia.com/ tslj/rdqy/fj/2014/06/3952295.html.
[5] 台资全方位加速注入海峡西岸经济区 [EB/OL].http://www.fujian.gov. coJztzl/mty/mtjt/jmhz/201104/t20110421-353416.htm,2011-04-21.
[6] 张志雄.福建省外商投资环境SWOT分析[J]. 对外经贸,2013(7):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