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个性特点的调查分析

2015-07-12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325016

学周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婚恋院校高职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325016)

高职学生个性特点的调查分析

卢颖 艾兵有(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325016)

通过问卷、个人访谈对温州5所高职院校482名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人际交往、学习观、婚恋观、就业观和消费观等六方面进行调查,并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自身方面等四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其个性发展的因素,最后明确了高职院校学生个性优化的重要意义。

高职学生个性调查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指出:在新形势下,学生面临多样化环境、多样化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目标。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教育目标,成为许多学者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温州市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为今后在高职院校开展更有效的个性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等5所温州高职院校的5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所涉及的专业包括文法理工类专业,实际回收有效问卷为482份,有效回收率96.4%。其中大一占52.3%,大二占38.2%,大三占9.5%;男生占53.9%;女生占46.1%;城镇学生占53.3%,农村学生占46.7%。随后另抽取50名学生进行个人访谈。

二、问卷设计及主要内容

调查问卷为50道选择题,主要调查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人际交往、学习观、婚恋观、就业观和消费观等六方面情况。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修订,设计出一套较严谨的问卷,以此获得较真实可靠的调查数据。

三、研究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总结出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如下。

(一)兴趣爱好

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是人类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使人的智力得到快速发展,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当问到“大学生活你是否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时,77%的学生选择肯定回答;“你认为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对自身有何帮助”,37%的学生选择了升华自我,44%的学生选择了改善人际关系,19%的学生选择纯粹浪费时间;“你想通过什么样的帮助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22%的学生认为获取基础理论知识,66%认为参加相关爱好的活动组织,12%的学生认为参加相关的培训班。高职学生结束了紧张激烈的高考,步入大学,相比从前,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加入到相应的社团组织中,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二)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言行举止、语言文字、动作表情神态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人的过程。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通常包括亲戚朋友、同学(学友)教师、同事战友、领导下属等等[1]。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当问及“在大学,你主要通过何种方式结识新朋友”时,选择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的占大部分;“在你感到伤心失落时,你通常最先想到的倾诉对象是谁”,选择亲人占68%,选择同学和朋友占20%,选择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占12%;25%的学生认为目前最大的困惑是人际交往,而宿舍的人际交往困惑尤为突出。由于大部分学生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

(三)学习观

大学生学习观是指学生个体对知识、学习现象和经验所持有的直觉认识,是在日常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以及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观,并指导着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2]。在调查“学习目的”时,选择为了将来生活得好,报答父母占37%,选择为了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占26%,选择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占18%,选择说不清楚,家人让读就读占19%。在对课外是否进行学习的调查中发现,仅有16%的学生有主动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高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不进行规划,在课余时间对所学知识不进行补充,即使能通过期末考试,在考试过后容易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

(四)婚恋观

高职学生正值青春后期,随着其生理、心理的成熟,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与异性进行交往已成为不可避免的需要。随着高校婚姻禁令的解除,使得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婚恋态度、婚恋动机、婚恋类型、婚恋行为等出现新动向、新变化、新特点,表现为婚恋主体低龄化、婚恋动机多元化、婚恋行为公开化,同居现象严重,闪婚现象频发[3]。当问及“目前是否恋爱”,65%的学生回答是,对这些学生做进一步的调查,发现选择寻找终身伴侣占32%;被对方外表吸引占26%;精神空虚,寻找寄托占21%;满足心理及生理需求占18%;说不清楚占3%。在择偶标准中,高职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五条为:人品、性格、能力、外貌和经济基础;“婚前性行为的态度”,42%反对,20%无所谓,38%赞成;“发生性行为后的感觉”,六成以上的学生是无奈和后悔。高职学生恋爱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择偶标准明确现实,对婚前性行为持较开放的态度。如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重视的问题。

不同酒精度五粮液中共检测到的香气物质有52种,其中醇类4种、酸类8种、酯类16种、醛类2种、芳香族类11种、内酯1种、其他6种(酮、缩醛、呋喃、含硫化合物等)、未知4种。

(五)就业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就业体制发生根本变化,由过去的“统包统分”向“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转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问及“在大学期间,你是否会关注就业情况”时,会关注占78%;“对将来的打算”,选择就业39%,不确定占31%,继续深造占19%,创业占11%;“毕业后选择何地就业”,选择省会大城市或东部发达城市和市(县)城市的占65%。在访谈中发现学生对就业前景存在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在选择就业地点时,很多学生愿意选择经济发达地区。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就业岗位多元化、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等优势吸引着学生,这与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

(六)消费观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和扩大,人们的消费行为在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整个社会消费观呈现了多元化的倾向,这一社会现象也影响着在校的高职学生[4]。高职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能力受到经济尚未独立等因素的制约,除了必需的开销外,交友、网络通信等消费也日益增多。当问及“一个月平均消费多少”时,15%的学生选择2000元以上,25%的学生选择1500元-2000元,37%的学生选择1000元-1500元,23%的学生选择1000元以下;“主要的消费在什么方面”,选择在网络与通信费用的学生占六成以上,七成学生指出消费常常超出了计划,导致经常觉得生活费不够用。高职学生崇尚超前消费,不懂得量力而行,网络与通信费用明显高于学习费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四、个性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被调查的90后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重视教育,注重智力的开发,但父母过分溺爱、过分满足、过分保护,容易让学生依赖性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减弱,产生遇事退缩、不喜欢思考问题等不利于发展的个性品质。在访谈同时发现,很多家庭有过拆散重组的现象,由于失去了父母中一方应有的关爱,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带来创痕,缺乏应有的安全感与亲密感,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变得冷漠与自私。

当前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受到多元价值、商业文化影响以及物质主义泛滥和精神虚无主义的冲击,再加上现实生活中激烈的竞争和不公平行为的出现,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出现了重大转变,个性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高职学生容易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迷失自我,失去理想和信念,产生攀比心理,认为学习与否无所谓。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时间上网,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交往,缺少了更多的社会实践。当遇到挫折,总希望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网络上的负面消息也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学校环境方面

学校生活时期是大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时期。大学生在学校中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接受一定的政治观点和掌握一定的道德标准,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式,形成着自己的个性[5]。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度受到苏联的影响,统一管理和育人模式,对大学生个性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他们的个性特征难以展露和体现。有些院校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淡化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由于彼此之间存在个性差异,在相处中难免存在争执和矛盾,如不能正确调整情绪,也会对个性发展造成影响。

(四)自身方面

“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又称“自我认同”,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心理社会现象,它根植于个体和共有的文化之内,是赋予了一个人独特的意义、形式和持续性存在。随着心理和身体的剧烈变化,青少年对自身的关注加强,自我认同程度对于其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6]。大学生渴望他人走进自己的世界,了解自己,习惯按照自己的行为标准表现自我,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会产生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偏激行为。

五、结语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80%依赖于非智力因素。特尔曼和他的学生经过长期研究也证明:个性与成就的关系远大于智力与成就的关系。高职学生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有着更为优越的成长环境,他们若能将追求独立与创造的蓬勃朝气散发到极致,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高,对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与正确认识,也必然会成长为有担当的一代。从家庭教育到社会环境,再到学校教育,再到自身的因素,都对当代高职学生个性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实际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人格,是当前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重要工作。

[1]沈洁.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156-157.

[2]刘儒德.大学生的学习观[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4):74-78.

[3]王大钊.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理念与行为指导[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11):70-73.

[4]孙丽娟,欧阳.高职学生消费观调查与统计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12):182-183.

[5]徐迟.当代大学生个性优化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埃里克森著,孙茗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卢颖(1985-),江西抚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张亚欣)

本文系温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温州高职院校大学生个性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WZSZ-2014L15)成果。

猜你喜欢

婚恋院校高职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