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打造社区党建工作新常态
2015-07-12隋岩
隋 岩
(作者:中共敦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近年来,敦化市高度重视街道社区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整合资源为切入点,以提升服务功能为落脚点,不断强化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品牌创建,“五位一体”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打造高标准的活动阵地
为搭建社区服务民生工作的综合平台,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相关事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加大投入力度,强势推进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市委、市政府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规范建设、综合利用”的原则,为19个社区制定了场所建设项目规划书。将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和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采取利用闲置空地、统筹公共用地、盘活原有用房、规划旧城改造用地等方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了社区办公场所用房建设与城市规划、新区建设、旧区改造同步。
加大经费投入,建设高标准的社区活动阵地。近年来,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为全市19个社区建设了独立的办公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达到6个,2000平方米以上的市民文体活动中心4个,丹江街江东社区文体活动中心面积达9600平方米,是我省县级市中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之一。
准确定位功能,最大限度上满足居民群众的不同需求。标准化社区场所重点围绕满足居民群众文体娱乐和服务需求合理布局,拓展各类文体服务功能,按照议事、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党员活动和信息发送等“六大功能”标准,场所内统一设置了办公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室、残疾人康复室、心理咨询室、接待室、居家养老室、“两代表一委员”活动室、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等“九室一厅”,投入600余万元为社区配置了体育健身器材、残疾人康复器械、儿童科普娱乐设施、社区办公桌椅和电脑等内部设施。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的使用率和综合服务功能。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的社区活动阵地,19个社区全部实现了“办公有场所、活动有场地、服务有场馆”的目标,切实增强了社区服务场所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真正把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打造成了办公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市委将社区干部培养纳入全市人才培养整体规划,组织部门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市财政列支专项经费,以理论素养固本、实践能力提升、帮带接力培养、职业技能锻炼和高等学历晋级为载体,大力实施社区干部培养“汲养蓄能”工程。
强化理论提升。采取集中培训与日常教育、本地培养与高校联培相结合的方式,深化拓展各类理论培养,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理论水平。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集中开展理论知识培训,定期组织社区工作理论研讨活动,与清华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高等院校长期合作,每年组织一期“小巷总理”研修班。
强化实践锻炼。通过岗位实践、上挂学习和域外考察等3个方面的实践锻炼,强化社区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社区干部定期轮岗、转岗,接受不同岗位的实践锻炼,培养社区工作的“多面手”。市委组织部每年选派8-12名社区干部,到组织部、信访局、民政局、计生局和社保局等部门上挂学习,提升社区干部的协调能力;每年组织20名社区干部到省内外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开拓视野。
实施帮带培养。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现有的人才资源,发掘街区干部能力优势,广泛开展上级带下级、“老人”带“新人”和党员带群众的接力培养工作,采取街道领导帮带社区书记、社区书记帮带大学生助理、社区党员干部帮带一般干部的方式,培养社区干部,营造街区干部帮带培养、互助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提升职业技能。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鼓励社区干部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培育职业化的社区干部队伍。民政、计生、信访、社保和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社区干部技能培训。鼓励社区干部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考试,提高社区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开展“以比促学”活动,通过知识竞赛、民情日记评比等竞赛活动,激发社区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热情。
鼓励学历晋级。提倡成人教育,组织了195名社区干部参加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实施定向培养,为1266名社区干部争取广播电视大学、延边大学、省委党校和其他定向培养的学习机会。吸收高学历人才,在选聘社区干部时适当提高学历要求,确保有一定比例的高学历人才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
实施“汲养蓄能”工程以来,每年培训社区干部1000余人次,已有22人考取了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社区干部学历水平大幅度提高,大专以上学历达85%,本科以上学历达13%。社区干部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专业、高效、富有活力的社区干部队伍为加快社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三、加大体制改革力度,打造高效能的运行机制
实行体制改革,推行“执议分设”社区工作机制。为破解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等制约社区建设的难点问题,在全市19个社区实行“执议分设”体制改革,确立了“一心一会两站”(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站)的社区工作新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社区工作运行机制不畅的实际问题。在具体实践中,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负责统筹、协调社区内的各项工作;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议事职能,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对社区自治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并做出与居委会自治有关的决定,对社区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议;社区工作站负责办理政府、街道交办的各项行政性工作,接受街道的工作指导、管理和社区居委会的监督、评议;社区服务站坚持无偿、低偿的服务原则,充分发挥辖区各种资源优势,拓展服务项目,全方位开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托老服务、托幼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通过社区“执议分设”体制创新改革,保证了党组织在社区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府工作和居民民主自治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破解了居委会自治、议事、监督与社区干事服务的矛盾,进一步理顺了工作关系,解决了“两委”关系不顺畅、组织体系整体功能不强、干部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的实际问题,也使居民民主自治的法律地位得到了保障,实现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健全为民服务体系和落实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事务工作的有效统一,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明晰工作职责,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为切实提升街道社区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实行了“街、区、片、块”相结合的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区域位置、居民性质、公共资源分布等因素,全市将4个街道划分为19个社区、111片、350块(每块为1个“网格”),平均每个“网格”辖223户居民、555人。街道负责街区内的所有事务,社区负责辖区内的各项事务。社区按副主任职数划分为若干片,片长由副主任担任,负责全片的各项工作,并重点抓1项社区工作;每个“网格”由1名社区工作者具体负责,定期入户走访,“网格”内涉及服务居民的民政、社保、计生、法制等各项具体工作均由此人承担。实行街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后,社区工作者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变坐办公室被动服务为入户走访主动服务,他们深入到居民家中倾听民意,详细了解居民群众的需求,切实解决了物业管理、扶贫帮困、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面对面、心贴心”的“零距离”服务深受社会的好评。
四、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打造高层次的制度体系
为加强社区工作,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严格执行,落到实处。
实行街道社区工作部门分工负责制。出台了《加强社区建设有关工作任务分工落实的意见》。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民政局、人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社区工作格局。
实行街道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职能部门进入街道社区的工作,除法律、法规或《党章》有明确规定应由基层自治组织承担的以外,均由市街道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批,明确授权内容、对象、权限、时限和拨付的经费,实行“谁办事、谁花钱,谁干事、谁收费”,做到了“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破解了社区工作“政出多门”的难题。
完善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日常管理,强化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核。考核实行百分制,平时考核占50%,年度考核占50%,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档次,年度考核末位淘汰,激发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实行街道社区建设激励机制。开展“星级街道社区”创建活动,定期评比表彰。开展“支持街道社区建设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充分赋予街道社区对驻街区单位和干部的评价权力,对不支持街道社区工作的单位或领导干部,在年末考核以及评先选优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提高了驻区单位、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了社区建设的合力。
五、加大典型培育力度,打造高品位的党建品牌
在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中,本着“抓特色、树典型、创品牌”的工作理念,大力开展社区党建服务品牌创建活动。
明确标准,规范流程,强化品牌创建工作。标准为“五有一好”,即有名称、有标识、有主题、有内涵、有理念和党组织、党员作用发挥好。创建环节分5个步骤进行,即申报、审核、培育、认定、挂牌。社区本着“差别竞争、打造特色,互补共赢、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将群众满意度高、可塑性强、具有品牌发展潜质的党建工作典型确定为品牌项目主题,上报组织部门审核;组织部门派专人到社区实地审核,对审核通过的品牌项目准予立项,并反馈回街道党工委明确各项工作要求;街道制定品牌培育方案,规范创建工作流程,指派专人跟踪培养,组织部门定期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丰富完善品牌内涵;建立党建品牌登记备案制度,对已成熟的品牌项目,社区填写《党建品牌创建项目申报表》,撰写党建品牌综合材料,经组织部门认定后登记备案;每年开展一次“社区党建品牌创建评比活动”,经严格考核,市委组织部对达标的社区进行授牌命名并给予奖励。党建品牌评比实施动态管理。
选树典型,强化引领,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自品牌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为民服务直通车”、“错时工作制”、“‘菜单式’服务”、“商企驿站”、“特色楼院”等党建品牌相继涌现,已经成为敦化社区党建工作的“名片”。鲜活的创建载体,提升了服务,凝聚了民心,为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组织部门将成型的社区党建品牌列为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通过媒体宣传、游走观摩、座谈研讨等方式,推广创建成果,引领、带动后进社区,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切实提升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目前,19个社区个个都有属于自己的党建品牌,基本上形成了“一区一品”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的称赞和上级部门的认可。2012年,渤海街红旗社区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年,民主街林源社区、丹江街江东社区等6个党建品牌社区被列为“全国社区党建工作座谈会”参观点,受到参会者好评。
经过3年的努力,敦化市社区党建工作呈现出“破竹之势”,在改革、创新、服务、发展中实现了飞越,步入了新的征程。一批高标准的活动阵地满足了居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成为服务基层的重要力量,一项“执议分设”的工作机制使工作运行更加顺畅,一套常态化的制度保障了工作落实,一系列独具地域特色的党建品牌为社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社区服务水平的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社区党建工作根植基层、服务群众,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常态,为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提供了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