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美感教学研究
2015-07-12麻闻桃
麻闻桃
麻闻桃,教师,现居甘肃渭源。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纵观当前语文课堂,许多教师把具有许多美感的一篇文章,通过理性的分析,变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
观察学生的语文学习,学生刚拿到课本时,许多学生还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恨不得一下子读完,可是到再次上课进行分析时,学生完全失去了原来初读课本的热情。那么语文吸引力在哪里?
其实文章本身内容的新鲜美感是阅读的直接原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的吸引力,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必须采取语文美感教学,所谓语文美感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对富有美感的文章的阅读与鉴赏,激发学生美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心灵的教学。
二、美感语文教学的特点
1.美感的特点
直觉性。美感的主要特点是直觉性即通过形象思维感受。美感往往还具有整体性,比如维纳斯的雕像因为整体美,人们忽视了断臂的缺陷。
愉悦性。美感具有愉悦性,美感总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总是表现出一种热爱的快乐。
理智性。美感的理智性,是因为美感对象带来了宜人的内容,需要从理智的角度去感知。
2.语文的美感也有三个特点
整体性:语文学习中的课文是一个审美的整体,在学习中也必须作为整体去感受和认识,肢解文章的作法只能丧失语文学习的美感。
情感性:语文学习中,阅读课文的目的在于课文传达给我们的理性的内容,因为内容的美,而引起我们的美感,因此语文学习中人文情感熏陶和文章写法分析要并重,牢记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
愉悦性:愉悦性启示我们,学习文章,学习语文是一种快乐,而不是烦恼和痛苦,可是当前的语文学习确实缺少这种愉悦和快乐。
三、语文美感教学的措施
1.体验内容美。语文的内容美,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美和主题美、情感美。感受人物形象美,指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优美崇高的人物形象,这种人物形象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启迪学生向崇高人物看齐,鄙视和批判卑鄙渺小丑恶的人物,比如《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通过感知和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进入到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的情感境界。体会作品主题美,指的体会作品所弘扬、赞美的真善美,贬抑批判假恶丑,指导学生在体会把握作品的主题美,受到作品主题的熏陶。体验作品情感美,俗话说“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文章都是作者感情的直接或间接流露,比如《背影》中的亲情,《老王》中的善等。
2.体验语文的形式美。语文的形式美,既表现在文体形式中,也表现在写作手法中,比如诗歌的建筑美、韵律美,散文和小说的结构美,戏剧的语言美等。体验语言美,比如《唐雎不辱使命》 中的外交辞令,《春》 《荷塘月色》 中生动和形象的语言。还有文章的结构美,比如过渡、照应、伏笔、衬托、对比、象征等手法,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3.教师的人格美和形象美。教师的人格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力量之一。只有教师的人格征服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处处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教师的形象美,主要包括仪表美、语言美、板书美等。教师的仪表美,包括整洁的服饰、化妆、庄重的态度、恰当适时的表情、手势等,这种仪表既给学生以美感,也给学生一定的感染和影响,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教师的语言美,指的是教师在授课中使用生动、简洁、规范、幽默的语言,对学生传授知识和美感熏陶,教师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美感力量,可以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孙道临的语言,赵忠祥的语言已成了一种经典。板书也是教师形象美的要素之一,教师优美的硬笔书法,是激发美感的因素之一,简明而概括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复习和巩固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
4.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美。崭新的学习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也给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扬弃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尝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方式,增加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
教学过程的美感表现在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难题迎刃而解,困惑点拨恰到好处,学生充满激情地走进文本、感知文本,又心怀满足和愉悦地结束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简驭繁、化难为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解决了疑难问题,学习过程就会变成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