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角度谈欧·亨利式结局的营造——以《供应家具的房间》为例
2015-07-12高伟丽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高伟丽[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欧·亨利在文学史上受到的重视似乎远不如前两者,有一些人认为他的作品中太多消遣和娱乐的东西,时不时给故事安排一个圆满的结局已经冲淡了作品的主题浓度。诚然在商业急起直追的时代,欧·亨利为了迎合出版社和大众的口味而写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大师的地位。但无可非议的是,欧·亨利那幽默的语言、精巧的构思,尤其是出人意料的结尾,这几者相合,确实也一时难以撼动他在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界的地位。而其欧·亨利式的结尾的营造,又与他高超的叙事技巧密不可分。他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供应家具的房间》,就是通过精妙的叙事,编织了一个卓特不凡的结尾。
一、错位的叙述时序
在实际生活中,故事必然是按照线性结构发展的,不过小说毕竟不是真实生活,它不是简单地刻录生活,而是有所创造,所以作家在编排小说的情节时总会与现实素材错位。这种故事中的安排与素材的时间顺序之间的差别我们称之为时间顺序偏离(chronological deviation)或错时(anachronies)。①时间偏离在方向上又可以分为追述和预述两类,简单地说,前者是插入的故事早于现在进行的故事,后者则是提前叙述了将要发生的事情。
《供应家具的房间》这篇小说的叙述时序显然也是有些错位的。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中A代表围绕年轻人展开的情节,B代表围绕女房东展开的情节):
A1年轻人寻找出租的房间,向女房东询问瓦许纳小姐的下落。
A2年轻人五个月来的经历。
A3在房间各种念头掠过心头。
A4突然闻到一股木樨花香,立刻开始展开搜索。
A5再次向女房东询问女友的下落。
A6希望破灭,绝望自杀。
B1向年轻人介绍房间,回答年轻人想不起是否见过瓦许纳小姐。
B2再次告诉年轻人并未见过瓦许纳小姐。
B3与麦库尔太太谈话,透露瓦许纳小姐死亡的真相。
这是小说给我们讲述时呈现的情节,然而依照一般逻辑判断,在实际情况下A2的出现时间应该是早于A1的,作者却稍稍挪动了它的位置,将它插在了正在发生的故事之中,与现实素材产生了些许错位。从A2我们知道女友的出走导致了年轻人来纽约,这一番内在式的追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使得故事更为完整。同时,在不露痕迹的回忆中,年轻人五个月来搜索的辛苦暴露无遗,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遭受两次女房东的打击之后他选择结束生命这一举动也变得合乎情理了。
二、合理的叙述节奏
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叙述节奏,对于叙述节奏的把握,也是判断一名小说家是否优秀的标准。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欧·亨利自然谙熟这一点。以上文的情节为参考,A1的叙述基本是场景式的叙述,素材的时间即实际事件发生的时间,约等于故事发生时间。A2则是一个概略式的叙述,五个月的时间广度明显长于主线故事发生的时间,但是在小说中却被浓缩成了一段,故事的起因被一带而过。到了A3、A4中,叙述的节奏开始减缓,故事发生的时间超过了素材的时间。
看情形,这个供应家具的房间的住户们,不论先后,总是怨气冲天——也许是被它的过分冷漠激惹得忍无可忍——便拿它来出气。家具给搞得支离破碎,伤痕累累;弹簧已经脱颖而出的睡榻,活像一只在极度的痉挛中被杀死的可怕的怪物。②
这是A3中的一段对房间的描写,从小说的下文“掠过”一词可知,年轻人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个房间里面,又加之他已经在这个城市呆了五个月的时间,一定也见过了无数类似的房间,自然不会对这个房间加以仔细研究,因此对于房间的环境,年轻人必然是一眼扫过,不会停留太长时间。然而,在欧·亨利的笔下,对于房间环境描述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年轻人扫视的时间,这一减缓并不是无意义的。一方面,通过减缓,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年轻人所处的环境——肮脏、杂乱不堪,简直就是一副地狱式的场景。这个地狱式的场景又难免不会让人想到当时的美国社会。
1861年至1865年美国发生了南北内战,在内战之后,美国的工业进程加快。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世界首位,进入了所谓的垄断时代。但是总体的国力强盛并没有带给人民真正的幸福,人人追逐金钱,为其奴役,只要有了百万英镑,“一个以前谁也不会注意的年轻小伙子,突然之间,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有人记录下来,到处传播”③。在这种“整个空气里都是钱”的“镀金时代”下,大多数的穷人只能够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一不小心就会被这个世界所吞噬。肮脏的房间隐射着肮脏的社会,在这肮脏的房间里有着天使一样笑容的埃尔西(《天窗室》)、“吃甘草糖都是一种奢侈”的达尔西(《没有完的故事》)一一被吞噬,不难想象,它也会同样将魔爪伸向年轻人以及他的女友,最后俩人在同一房间以同样的方式自杀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除了暗示时代背景使结局更为合理之外,这段减缓了的叙述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表明了此时年轻人疲惫不堪、百无聊赖的心情。叙述速度的放缓,就好像时间在变慢。对于年轻人来说,找到自己心爱的人是唯一的大事,不尽如人意的是,五个月来自己苦苦追寻却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一场空,在极度失望的心情之下,时间就是煎熬,延缓的叙述速度,恰好给人一种无聊空虚的感觉。
三、灵活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是小说特有的创作技巧,作家必须在自己选择的叙述视角内开展叙述、刻画人物、描摹细节等等,所以说选择什么样的叙述视角关乎作品的全局。一般的叙述视角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全知视角,也称为零聚焦,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总是处于一种上帝姿态,他知道的总是多于人物知道的;第二种是限制视角,也称为内聚焦,叙述者所知道的等于人物知道的;最后一种是客观视角,也就是外聚焦,这时叙述者知道的反而少于人物,叙述者不再像全知视角下采取介入的态度,而是隐匿了起来。这三种视角并没有优劣之分,有的只是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
《供应家具的房间》这篇小说中,欧·亨利采取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叙述者本身并不参与故事。刚开始时叙述者摆出一副上帝视角,向读者概述了纽约最底层人的生活状态:
下西区那个全是红砖建筑物的地区,有一大批人像时间那样动荡不安,难以捉摸……他们从一个供应家具的房间搬到另一个供应家具的房间,永远是短暂的过客。
这个地区的房屋既然有成千的住客,当然应该有成千的故事传奇。毫无疑问,这些故事大多是乏味的,不过在这许多飘零人的身后,如果找不出一两个幽灵来,那才怪呢。④
笔调虽然幽默,但读者却能从中品砸出无奈、同情的意味,作品的悲剧基调也由此奠定。然而,就当大家都以为叙述者要以全知全能的态度讲述故事时,欧·亨利却巧妙地转换了视角,远离了这名可能知道一切的有见识的叙述者,零聚焦转变成了以年轻人为中心的内聚焦。所有的事件、细节都是以年轻人的眼光来展开描写的,读者所能知道的只是年轻人知道的那一部分,就好比在被困的房子里找到了一扇门,但是却始终找不到最关键的解锁钥匙,因为对于女房东所掌握的信息及其心理读者一无所知。
悬念在找锁的过程中诞生。米克·巴尔在他的《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认为悬念的来源有两种:一是由后来才发生的某事的预告,二是对所需的有关信息的暂时沉默而产生。⑤显然,《供应家具的房间》的悬念是因为欧·亨利故意将关键的信息巧妙地掩盖,暂时屏蔽了关键人物的内心才产生的。有意识的叙述空白,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调动了读者的审美积极性,加强了结尾的震撼力。当年轻人自杀,叙述视角转向女房东时,读者才知道残酷的真相,从这条“大蠕虫”嘴里吐出的风淡云轻的几句话,像一把刀子扎进了读者的心里,让读者不得不倒吸一口凉气,这几句话也像一柄锋利的剑,划开了社会金玉其外的面孔,让肮脏的内在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四、结语
《供应家具的房间》震撼人心、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并不仅仅依靠一个豹尾的有力收束,还离不开开头以及故事情节的共同铺垫,三者完美的配合又得益于欧·亨利高超的叙事技巧。通过调整叙述时序使故事更为完整,结局的合理性也随之增加。叙述节奏的精当把握和叙述视角的灵活转换,为小说设置了扣人心弦的悬念,小说发展由张入弛、由低入高,疑云遍布,令读者如坠迷雾疑云之中,当以为情人的踪影是个无解之谜时,欧·亨利却又能够让人在蓦然之间,云消雾散、豁然开朗,使得读者在解结的同时体会到欧式结局的迷人魅力。
①⑤ [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二版),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7页,第191页。
②④ 朱雯、朱碧恒:《欧·亨利 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年版,第36页,第133页。
③ [美]马克·吐温:《百万英镑》,董衡巽等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1]阮温凌.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二版)[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朱雯,朱碧恒.欧·亨利 名作欣赏[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
[4][美]马克·吐温.百万英镑[M].董衡巽等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5][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胡苏晓,周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童庆斌主编.文学理论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黄展人主编.文学理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
[8]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9]丁则民主编.美国通史(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10] 洪满意.《供应家具的房间》的叙事解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2).
[11]林雪萍.限制视角与“欧·利式的结尾”[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