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的偶像
——以皮皮和金铃为例

2015-07-12王剑莹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南通226006

名作欣赏 2015年30期
关键词:纳尔逊皮皮冒险

⊙王剑莹[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南通226006]

童年的偶像
——以皮皮和金铃为例

⊙王剑莹[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南通226006]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人在童年时期已具有完全意义上的独立人格,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感觉、独特的价值观、独特的人生态度,有自己的偶像,这是他们愿望的体现。本文以皮皮和金铃为例,从她俩共同的被崇拜点:玩耍与冒险、力量以及独立的拥有宠物,来说明童年的愿望,以引起人们对儿童更多的关注。

儿童童年偶像皮皮金铃

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全意义上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感觉、独特的价值观、独特的人生态度。而偶像在百度词条里本意是用木头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现在多指崇拜或仰慕的对象。童年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在童年期,儿童有很多的偶像,这是他们愿望的体现。

皮皮,来自瑞典著名女作家、第二届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林格伦的童话《长袜子皮皮》。林格伦于1945年发表了《长袜子皮皮》,作品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受到孩子们的极度欢迎,在欧洲刮起了一阵林格伦旋风,引发了欧洲有关儿童观、审美观的根本性改变。①当林格伦被介绍到中国时,著名的出版人海飞亲切地称林格伦为“童话外婆”,林格伦同样受到了中国孩子、老师和家长的喜爱,这可以从《小飞人》的译者任溶溶在《天生讲童话的料》的表述“当初林格伦作品在国内出版后,我收到许多小读者和幼儿园老师的来信,他们相信皮皮真的存在”中得到印证。

金铃,来自被中国儿童文学界戏称为“获奖专业户”的女作家黄蓓佳的小说《我要做好孩子》。黄蓓佳的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国家优秀儿童文学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及部省级文学奖数十种。根据这些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和戏剧还获得国际电视节“金匣子”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等。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出版。《我要做好孩子》于1996年出版以来在中国就印刷了五十八次,尽管没有什么黄蓓佳旋风,但知道金铃的孩子一点不比知道皮皮的少,如果两部作品都读了,那这两个孩子都会成为孩子们的偶像:在皮皮身上,儿童处于童年期的愿望——自由快乐,创造和游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张扬;而存在于金铃身上的那种自由独立和快乐气质与现实完美的磨合,更是在这个时代的儿童身上大肆张扬。而在作品里面,这两个姑娘分别成了她们的玩伴杜米、阿妮卡兄妹和尚海的偶像了。其中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偶像之一:玩耍与冒险

“儿童文学是乐观主义人生哲学的文学,儿童的乐观主义精神正来自于它对儿童人性的肯定性价值评判。”②“以快乐为原则,以游戏为生活”③,儿童的一切行为都遵循快乐原则,玩耍对于儿童来说,就是生活本身。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玩耍逐渐地更具有冒险的意味。在儿童期谁越能冒险,孩子们就越是崇拜谁,整天挂在嘴边当偶像。皮皮要被警察强迫送到儿童之家时,竟然和警察玩起了拍人游戏,一会儿跳到前廊的栏杆上,一会儿又从栏杆跑到上面的阳台,很快又从阳台爬上了屋顶,轻轻一跳又上了烟囱,当警察搬了梯子快要在山墙上抓到她时,她竟然跳到了一两米外的树上,很快地滑下来搬走了警察的梯子,这是多么刺激的冒险,以至于杜米和阿妮卡跟皮皮一起玩了以后就不再记得原来他们自己是怎么玩的了,阿妮卡说:“不过我认为,和皮皮一起玩好像更有意思。”④

类似的冒险玩耍还有很多,比如皮皮做饼时可以随便把鸡蛋往头上扔,做姜汁饼干时干脆把面铺在厨房的地板上;她竟敢吃下一大口毒蘑菇而没事;她竟敢从断崖上“飞”下去而无恙……诸如此类的冒险经历,简直叫童年期的孩子们热血沸腾。处于童年阶段的这些生命力旺盛的孩子们,“他们弱小、未成熟的肉体,本来就是走向将来的成熟的不能抑制的希望,他们丰富地持有着所有一切还未有拥有的东西”⑤。快乐的玩耍和冒险,正是他们能够拥有未来希望的资本。

和皮皮不一样,金铃的玩耍与冒险受了社会现实的制约:她为了不让自己养得蚕宝宝饿死,决定全城去找找桑叶,哪怕是当乞丐,于是开始了她的桑叶大冒险。先是爬小区的墙头被居委会干部当成小偷,后来趁人家不注意像泥鳅一样从那干部手中滑出,奔出老远后还挑衅人家去抓她。后来好不容易在一座带花园的旧楼房前看见了桑树,就冒险翻进花园的铁栅门,想象着自己成了半个“佐罗”就稳稳当当地落在了院子里,可是采了桑叶之后因为替桑树惋惜即将成为蚕宝宝的食物而迟疑,导致不幸被“抓了”,好在她的“冒险”理由充足,而且正是她的爱玩耍令花园楼房的主人折服,不仅给了她桑叶,还帮她补习数学,正因为这补习才让金铃考上了理想的中学。这样的冒险谁不希望呢?如果说皮皮的冒险是童话里的故事,那金铃的冒险就是现实里的童话。

偶像之二:充满力量

在这个成人主宰的世界上,儿童弱小、无力,处于弱势。K.D.威根在他的《儿童的权利》的随笔集中曾假设了一种环境,让成人体验儿童对周遭环境的感受——“钢琴有着十二英尺高,门把手在伸手够不到的地方,壁炉的天棚就像天空一样高……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双手够不到的地方,即使偶尔在梳妆台或化妆柜这些手能够到的地方发现了很多非常吸引你的东西,然而总是有比我们力量大出三四倍的男女巨人牢牢地守护在那里。”⑥如果我们从儿童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许多东西是可怕的、无法逾越的。作为儿童,生下来注定要从属于社会中的某些成人;另一方面,被人欺负又是童年期痛苦却又必然的经历。所以,渴望自己充满力量,能够无所畏惧地打败其他儿童正是童年期儿童一个十分重要的愿望。皮皮完美地实现了童年的这个愿望并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皮皮力大无穷,她可以把自己的马从前远举到后院,以方便她和杜米阿妮卡骑着玩;公牛要顶杜米时,皮皮揪住它的尾巴,当牛转过来要顶皮皮时他又掰掉了公牛的犄角;大力士阿道夫举世无双,从未失败过,却被皮皮高高举起……皮皮这种被强烈夸大的、不真实的力量使她成为了童年期儿童崇拜的对象。能够充满力量,无所畏惧,不被人欺负,使童年期的儿童具有了属于自己的尊严;如果能保护别人,那就更是无上的光荣。当皮皮把欺侮小维勒的五个男孩挂到树枝上、丢到花坛里、扔进儿童车后,她的两个伙伴阿妮卡和杜米再也离不开皮皮了,觉得她是那么的神奇。

在这一点上金铃和皮皮非常相似,尽管金铃没有那么力大无穷到神奇,但是胖乎乎的金铃在同龄孩子中力气算较大的,她喜欢打抱不平,班里的男同学捉弄人时她站出来,而且不卑不亢地答应了他狭促的主意扮猪八戒来背男生“媳妇儿”,这段文字出现在书的页面上,很感人:“金铃一使劲就背起了尚海。她觉得他在背上没有什么分量。她紧绷了脸,目光里带着凶气,示威一般背着尚海绕全组同学转了一圈。她本来准备一旦有人发出笑声(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马上就把背上的尚海当作炮弹一样对他(她)扔过去。”⑦全班没有一个人笑,最后不仅教训了那男同学,还让富有喜剧表演天分的金铃扮演着猪八戒在电视上露了一把脸,上了电视更是偶像了。

能够充满力量,无所畏惧也许并不是儿童最初的愿望,只是充满了力量才能不被人欺负,使自己有尊严,这才是他们的最真实的心理,无怪乎皮皮和金铃受到书里书外的孩子们的崇拜。

偶像之三:独立并拥有动物伙伴

进入童年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儿童已经摆脱了幼儿期完全依赖成人的生存状态,具有自主的独立意识,这种意识建立在儿童对自身价值肯定的基础之上,他们越来越喜欢独自照顾自己,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打扮自己,当然再能够拥有一个动物伙伴就更好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平等意识,一个便是独立心理。儿童进入童年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渴望与成人平等,拥有小动物,把小动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想象成大人,他们感受着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平等。另外,小动物处于从属地位,受儿童支配,使儿童在现实中学习着去照顾别人。

皮皮在童话中拥有一个让儿童们惊讶和羡慕的动物伙伴——小猴子纳尔逊先生,皮皮不仅把纳尔逊隆重介绍给自己新认识的朋友,这只猴子还会脱下帽子向人致敬;皮皮和杜米兄妹去野游的时候,也带着纳尔逊先生,当纳尔逊淘气不见时皮皮还生气地说要罚他在家看马,找到了纳尔逊又是笑话他有时用手抚摸她的背脊;小偷来临时,皮皮说“纳尔逊先生住在这里”,使小偷误以为纳尔逊是屋子的主人……在皮皮的心目中,纳尔逊并不是一只小猴,它完全是皮皮一个形影不离并且颇受尊重的朋友,这就是童年的平等与独立意识。

而在小说里,金铃也有很多的动物伙伴:小吃摊的小黄猫、蚕宝宝,还有五岁的小姑娘幸幸,虽然相信幸幸不是小动物,虽然这些小动物也不是金铃独立拥有的,但是金铃都充当着无微不至的照顾者。首先小吃摊的黄猫,如果按照金铃的想法应该干干净净,可它一直脏兮兮的,可惜的是猫主人不是她,尽管这样她还是明天放学都带鱼干、鱼丝的给猫吃;再说她的蚕宝宝,是捡的被同学扔掉的,因为不忍心这些生命就这样消失,所以偷偷地带回家养着,她知道妈妈怕她养蚕分心耽误了学习会不同意她喂养,就瞒着妈妈,可还是被妈妈发现了,经过一番周折才有了这群小伙伴。但是最值得一提还是小姑娘幸幸,父母离婚幸幸和修车的爷爷住一起,爷爷猝死后只有派出所的警察管幸幸,于是她就自作主张把幸幸领回了家。到了家金铃像个小母亲一样照顾幸幸,幸幸也很乖巧地依赖着金铃。但是妈妈出于现实的考虑反对金铃的举动,最后还是被金铃努力说服了,还带着金铃去给幸幸买了衣服。这些衣服都是金铃挑的,她对自己的穿着不在意却想把幸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希望她是个模特儿,然后自己骄傲地呆在旁边……这些都是很多孩子童年想要做却不能随心所愿的,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独立地去照顾这些弱小,是多么令人羡慕。虽然金铃比不上皮皮那般的自由,多多少少要在别人的制约中,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的独立和平等的意识。

同时无论是皮皮与小猴子纳尔逊先生的相处,还是金铃与黄猫、蚕宝宝以及幸幸的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永恒的旋律,那就是爱。在与这些弱小相处时,他们对儿童毫无保留的信任以及他们可爱的小身体给了孩子们一种独特的爱的感觉,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强大、被依赖、被信任,而这些感觉又促使孩子们对属于自己的宠物们更有爱,而这个儿童从以往被施予爱的角色变成了施予别人爱的角色的过程,不仅仅是儿童自己的一种独特的体验,也说明了孩子们自己也需要家长的强大的保护,还有坚不可摧的依赖和信任。正是深谙此道,那位帮助金铃补习数学的特级教师,为给金铃妈妈卉紫一个教训,在卉紫上门拜访时就停止了给金铃的补习,让卉紫明白信任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可以这么说,“皮皮”这一形象在儿童文学中被倾注了太多的关注,她一出世就成了儿童心目中的一个神话级偶像。她普通得俨然生活中的儿童,爱玩而不爱学习,爱随口瞎说,不爱被别人管束,可她同时又力大无比,经历奇特,没有人管得了她,更没有谁敢欺负她,皮皮就这样在普通儿童性格的基础上完成了一系列生活中的儿童不可能做到的非凡的事,在她身上,童年期的愿望不仅仅只得到了体现,更多的是得到了张扬。而“金铃”,正如黄蓓佳自己所说的,“书里写的就是我女儿的生活”⑧,可一经描写就成了典型,也许正是金铃的普通才更吸引人,正如黄蓓佳在这本书的后记里提到的,“我开始在不同的场合听到了孩子们惊叹一句同样的话:‘金铃跟我很像啊!阿姨你怎么知道我的事情的呢?’我当然不知道他们。可我知道我的女儿。我的女儿是千千万万个‘他们’中的一个。我写好了女儿的故事,自然就写好了‘他们’的故事”⑨。当然小说是从现实中提炼出来的,但是孩子们的愿望是共同的,比如尽情的玩耍,比如刺激的冒险,比如充满力量,比如自由,比如不受欺负甚至保护他人,比如受到崇拜……金铃的愿望更现实,且在小说里她的愿望都能实现,而现实生活中似乎每个孩子都能从金铃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金铃成了另一个自己,自己崇拜自己是多么自然又奇妙的事,所以金铃与皮皮一样成为童年期孩子们的偶像。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愿望时,更需要多一些爱和宽容。

①杜涓:《童年愿望的体现和张扬——试论〈长袜子皮皮〉中的皮皮形象》,《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33期。

②③⑤⑥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④[瑞典]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大侦探小卡莱》,李之义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

⑦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第84页。

⑧⑨黄蓓佳:《写作的快乐(代后记)我要做好孩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版,第252-253页。

作者:王剑莹,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社会科学系讲师。

编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纳尔逊皮皮冒险
不冒险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冒险
第六章无奈的环球冒险
谁厉害
如此晨跑
书低了
考前准备
一线牵
等一下,冒险还没结束哦!
我和曼德拉的爱情故事
英国海军大将纳尔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