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猴子奇遇记》文本内隐含的权力操纵关系

2015-07-12胡晓静北京外国语大学100089

大众文艺 2015年2期
关键词:阿廖沙琴科奇遇记

胡晓静 (北京外国语大学 100089)

解读《猴子奇遇记》文本内隐含的权力操纵关系

胡晓静 (北京外国语大学 100089)

《猴子奇遇记》(1946)给俄国作家左琴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苏共(布)以其侮辱苏联和苏联人民的形象为由严厉批判他,随后被开除作家协会。无论在俄罗斯还是中国,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左琴科是无辜的,这篇短篇小说只是苏联当局借以封杀左琴科的幌子。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猴子奇遇记》的文本背后隐藏着对权力操纵的批判与声讨。本文将结合文本对该小说的内涵进行揭示,并为该小说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

左琴科;《猴子奇遇记》;权力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左琴科(1894—1958)是俄罗斯著名讽刺作家。他作为著名文学团体“谢拉皮翁兄弟”的一员步入文坛,他的作品多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以幽默讽刺的故事形式揭露和批判现实生活中人的市侩习气、低俗与卑劣等丑陋现象。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起,他的作品开始受到苏联官方的批判。《猴子奇遇记》(1946)是左琴科公开发表的最后一篇小说,该小说原本发表在儿童杂物《穆尔济尔卡》上,后由《星》杂志主编萨扬诺夫转载在1946年第5、6期上,但在其发表后不久,左琴科就遭到严重判决。同年8月,联共(布)中央发表决议称:“《猴子奇遇记》是对苏联生活和苏维埃人民的卑鄙的诽谤……除了对我国的现实作欺诈、无赖式的描写外,还伴随着反苏的攻讦。”时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日丹诺夫在《关于<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的报告》中也说道:“《猴子奇遇记》的主旨,是将苏联人民描写成为一群懒惰和畸形的人,一群愚蠢而幼稚的人……”8月20日,决议和报告首次见报后,苏联各大报刊纷纷登载,很快在全苏范围内展开了对左琴科和另一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讨伐运动。该决议和报告的结果是,“作家十余年内未能发表作品。”至此,左琴科的艺术生命几乎走到了尽头。半个世纪以后,当我们再次阅读这篇小说时,我们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如果说,《猴子奇遇记》只是一篇普通的儿童文学创作,那么,久负盛名的彼得堡月刊《星》为什么会它感兴趣?二是,左琴科的遭遇固然惹人痛惜,但当真这篇小说中被苏联当局“解码”出来的含义都是无稽之谈吗?我们认为,《猴子奇遇记》表面上看是一篇写给儿童的趣味短文,但实际上,它的确隐射了当时苏联社会的各种丑陋现实,这也是被苏联当局所发现的一层深意。而我们认为,除此之外,在该篇小说在更深的层次还蕴含着作家对权力操控的痛斥与讽刺,对权力欲望不断膨胀和无故扼杀自由的深恶痛绝。但左琴科并不善用直抒胸臆式的批驳,而是以他惯用的“带着面具讽刺”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

南方的一座城市突然遭遇法西斯分子的轰炸,动物园不幸被炸毁,很多动物都在这次轰炸中丧命,一只长尾猴幸存下来,但受到的惊吓最大,为了珍惜新生命,它决定走出动物园,去人类生活的地方看一看。“奇遇记”从这里开始讲起。《猴子奇遇记》(以下简称《猴子》)这篇小说充满荒诞趣味,显然大部分情节都是作家虚构的,但是左琴科并没有把它写成一篇奇幻小说,而是给予它丰富现实因素,使它成为一种现实主义的怪诞现象。正如果戈理塑造了乞乞科夫或者赫列斯塔科夫,虽然他们本身已是谎话连篇、恶习重重,但在作品中作者正是借他们的眼睛观察和审视沙皇俄国的众生百态,由他们的出场和在位来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同样,左琴科笔下的这只长尾猴也恰恰扮演着“试金石”的角色。因为它的突然“造访”,使得人们心底的那种权力欲望被引诱了出来,无论何种年龄、职业的人都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控制这只猴子,让它为自己实现各种不同的意图。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有时甚至是看似对猴子“有利”的理由。但毫无疑问,没有人问过猴子的感受,没有人关心它为什么会出现在大街上,它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人们见到它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占有它。

小说中描绘了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对猴子的追逐和强行占有。第一个发现猴子的人是一位军用汽车司机,当时猴子正躺在树上睡觉,他用自己的大衣蒙住它,轻而易举地就把它带到自己的车上,他决定带走猴子的理由是:“我不如把它送给我的什么熟人,总比让它在这儿饿死、冻死、或受其它折磨而死强得多。”这一想法看似出于善良的本意,但如果这一切真的如此美好,他为什么要趁猴子熟睡时用大衣将其擒获?此外,司机还想过将它送给熟人以讨好他人,显然,怕猴子会冻死、饿死的补充仅仅是为自己的一己私念所做的掩护和辩解。天性爱自由的猴子当然不会愿意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在司机外出办事时,它破窗而逃。它来到一家商店觅食,商店里顿时发生骚动,猴子抢了胡萝卜就往外跑,人们急忙跑到街上去抓猴子。于是便出现了滑稽的一幕:“男孩子们跑在最前头。他们后面是成年。跑在最后面的是一个警察,还一边吹着他的警笛。”一只猴子的出现引发了巨大的骚乱,它把南方小城生活中的常规打破了,它成为违反规矩的逃犯,人们要捉住它,囚禁它,以使被打破的常规得以恢复。终于,在一个小院里,猴子被一个中学生阿廖沙再次用上衣蒙住,带回家去。阿廖沙视猴子为他心爱的玩物,因为他一直以来就梦想有这么一只猴子,所以,尽管家中奶奶极力反对,阿廖沙还是义无返顾地坚持喂养猴子,甚至对奶奶承诺,他将“像教育人一样教育它”。小男孩阿廖沙对猴子实施的权力控制除了表面上的自由的控制外,还体现在他欲对猴子进行思想意识的操控,对猴子像人一样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殖民意识的植入,驯化动物更多的目的是为了让它们服从人类,服务于人类。动物被驯化的程度越高,它们失去的自由也就越多,从人类的角度看,它们越接近人化了的文明;而从动物发展的角度讲,它们距离兽性的本能将会越来越远。

第三个抓住猴子的人是喝地醉醺醺的残疾人加弗里勒其,看到猴子时,他的贪念冒了出来:“让我逮住它。明天早上带到市场去,在那儿卖它一百卢布。用这些钱立刻可以喝上十杯啤酒。”为了顺利捉住猴子,加弗里勒其还用糖果引诱它,这展示出人在低级动物面前的优越性,果然,猴子上钩了。但为了第二天能卖个好价钱,加弗里勒其把猴子带到澡堂,打算给它洗洗澡。不料,期间一块肥皂掉进猴子嘴里,它仓皇逃跑。在街上又一次出现了“全民出动追猴子”的一幕。最后中学生阿廖沙抓住猴子,紧紧地抱着它,众人围观。这一次,人群里还有猴子的“前主人”军用车司机和酒鬼加弗里勒其。每个人都竭力证明猴子应该属于自己。最后,军用车司机以大法官的口气宣判:“猴子不是你的,也不是你的。这是我的长尾猴,是我把它运来的。可是我要回自己的部队去了。因此,我要把猴子送给爱护地抱着它的人,而不是给为了自己喝一通,要把它在市场上无情地卖掉

的人。猴子归男孩所有。”这时,小说中的叙述人说:“人们都鼓了掌。”人们为什么鼓掌呢?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最合理的判决?但事实上,这位军用车司机的裁判权是谁赋予的?在这场不能称其为审判的“审判”中,该司机自以为可以代表猴子的立场,或者说他根本就直接忽略猴子主观意志的存在,而做了他认为“最公平”的决定。在该司机看来,能够爱护猴子、教育猴子的男孩子是最应该拥有猴子人,这本身暗含着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猴子应该受教育,有教养,猴子跟着中学生阿廖沙比跟着酒鬼更有“前途”。事实果真如此,过了一段时间后,叙述人来到阿廖沙家里,看望猴子的生长情况,让他感到吃惊的是,“它不再乱跑了,变得非常听话,用手绢擦鼻子,也不拿别人的糖果……我走进阿廖沙的房间,猴子正坐在桌子旁边。它很神气地坐着,就像电影院里的女售票员,用茶勺喝着米粥。”曾经活蹦乱跳、制造混乱的猴子已经脱变成优雅、懂规矩的家庭成员。阿廖沙对它的“教育”得到明显的效果,猴子已经变成他所期待和满意的样子。只是,它不再是一只十足意义上的猴子了。

小说的最后,猴子在人的权力操纵下成为“半人半猴”的荒诞怪物,这本身象征着权力的自私、功利和操控性。纵观整部小说,猴子在每一次被擒后的较短时间里,都表现出满足、适应和享受。例如,当加弗里勒其带它去澡堂时,起初它很喜欢那里,因为“澡堂里很暖、很热—简直像非洲……咱们的长尾猴对这样暖和的换进非常满意……”但很快,它就对环境中出现的异常感到恐慌,然后逃跑。由此可见,猴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每一个想抓它的人并非束手就擒,而是进行过一番权力的较量。但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显然高它一筹,猴子的结局只能是“被俘”。

除了猴子以外,小说中出现的另一个意象也非常关键,那就是“动物园”。在左琴科看来,“动物园”本身就是人类操控动物的典型象征。动物园里没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没有竞争,也没有自由。在经历了层层追捕的猴子也曾发出感叹:“看来真不该离开动物园。在笼子里平静得多。一有可能我一定回到动物园去。”猴子适应了动物园的平静后对外界的变化、风波感到极为不适,动物园就像是它的精神海洛因,控制它身体的同时,控制着它的意识。当时的苏联也像一个动物园,是一个被主导意识形态所布控的地方。当人们习惯了“笼子里的”生活,他们会渐渐失去了自己被统治、被束缚的认知能力,会渐渐丧失对自由的诉求,对权力的清醒认识。左琴科借《猴子奇遇记》向读者展示了一只猴子是怎样在权力的操纵下被剥夺自由、被洗脑,然后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话,没有反思,只有暴力与权力。

[1]萨尔诺夫,楚科夫斯卡娅著,田大畏译.左琴科的遭遇[J].世界文学,1995(6).

[2]李莉.左琴科小说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高中甫,任吉生主编.二十世纪短篇小说编年·俄苏卷(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阿廖沙琴科奇遇记
从苦难的孩子到无产阶级新人—《我的大学》中促进阿廖沙成长进步的因素分析
我与阿廖沙的童年
父亲的群星
不睡国奇遇记
节日派对奇遇记
地球奇遇记
俄判乌女飞行员22年监禁
母爱的反面
小老鼠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