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与启示
2015-07-12杨玲
杨玲
摘要:引导促进“问题学生”的成长,就需要教师用“心”交换。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绳之以法”。
关键词:爱心 信心 耐心 童心
问题学生有的属于“学业不良型”,有的属于“表现不良型”等,我们不能给他们贴上“朽木”的标签而放弃做转化工作。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创伤,如:多次受到批评,或纪律处分,同时成绩又差,因而他们十分自卑。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首要的是尊重问题学生的自尊心。肯定表扬问题学生,满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善于发掘学生的亮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为他们“点亮心中的明灯”。
引导促进“问题学生”的成长,教师必须用“心”交换。转化问题学生,教师必须具备“四心”。
一、要有爱心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爱心是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问题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常持回避和抵触情绪,教师要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火一样的真情温暖稚幼的心,用爱去融化一颗颗冰冻的心;要使学生在教诲中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使结瘀心头的疑惑、偏见随之释然而去。教师要用博大无私的爱去感化他们,用真诚的爱心去排除他们的戒备心理,经常地对他们施以情和爱,会使他们渐渐地明白、渐渐地被感化,从而产生“亲师、爱师、信师”的心理效应。我对单亲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多在生活上关心,经常家访,送一些学习用品甚至爱心早餐等,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上有一位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迟到,上课就睡觉,偷着玩手机,教师通过课下交流,谈话,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启发引导他毕业后干什么,有什么特长立足社会,使之对自己的未来有清醒的认识,重拾学习兴趣,不再自暴自弃,他又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要有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信心是转化“问题学生”成功的基础,引导他们“跳一跳去摘桃子”。在对待“问题学生”方面,首先教师自身要树立起信心。教师要相信每一个“问题学生”不仅有进步的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更有进步的潜能。一定要拥有“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理念,人没有天生的差与不差,其好坏主要由后天的经历与表现所致,故而人是可以改变的。其次,要使“问题学生”树立信心。问题学生在班级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发言轮不到、板演挨不上、表扬不沾边,因而使他们产生自悲、自弃等消极态度,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惧怕的心理,认为自己天生就笨。教师要善于捕捉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正确引导,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如我班姚楠同学家庭条件优越,上课不专心学习,学习成绩不好,但能歌善舞,喜欢文艺活动,我鼓励其积极参加学校舞蹈班,她在学校艺术节活动中尽显才艺,古筝表演获得乐器大赛第二名。如我班齐海涛同学成绩在班级倒数第二,但体育成绩突出,鼓励他参加校团活动,校运会短跑获得第一名为班争光。如我班李军,文化课成绩很差,但美术方面有特长,班里出黑板报让他画插图,有时学校出黑板报也找他画刊头。因此,他有了自信,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也激发出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要有耐心
转化问题学生,首先找准症结,弄清病因在哪里,准确把握其心理动态,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调皮型”的学生,大多是坏习惯多,毅力差,做事不用心,从而最终导致成绩较差,教育他们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到学习生活上去。千万不能缺乏耐心和信心,或心情急躁,或态度粗暴,或听之任之,甚至视个性强、不易教诲的学生为不化顽石,从而弃之。要变说教为跟踪督促指导,防治结合,防患于未然。如我班卞志东同学因父母做生意,一到星期六日家里没人看管,无心学习就出去玩,以前的那些社会上的小混混就会来找他,他又爱面子,不好意思不和他们出去玩。他妈妈打电话给我,向我询问有什么好的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我多和他交心、谈心,把握其心理动态,不按时完成作业,就安排他到学习班长家里一起完成作业。久而久之,他和那些人就断了联系。慢慢地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围绕在身边的都是一些上进的同学。再比如,小胖是“迟钝型”的学生,我先教给其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跟他们讲“笨鸟先飞”的道理。总之,转化问题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要反复抓,抓反复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有“不转变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要时时关注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直到病人痊愈。只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全身心地投入,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要有一颗童心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尊重、互助、和谐。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问题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教师必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予全心的呵护,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更要多一份关爱,少一些怨恨和责难,做到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教师具有孩子般的童心,与他们谈心、做游戏,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让“问题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育,愿意倾吐心声、与教师做知心朋友。上课时,教师的眼神多光顾他们,提问时,设计浅显的题只要其言之有理,就当场给予热情鼓励和表场;考试成绩从30分考到50分就是一个飞跃,一个可喜的进步,就是一个好学生,只要他比以前取得了些许进步,就要毫不吝啬地予以表扬和鼓励。批改作业时,要精批细改,并加上些鼓励性的批语,如:“今天你进步了,老师为你的进步鼓掌”“你真棒”等。后进生拿到作业时,这些批语犹如添加剂、兴奋剂、催化剂,他们会从中得到鼓励,感受到教师的爱心;从中汲取动力,他们就会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甚至会主动找教师请教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把自己的苦恼和学习弱点讲给教师听,从而为教师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供方便。
总之,对待问题学生我们既不可感到惊奇,又不可置若罔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绳之以法”。利用“情”,关心爱护、耐心诚恳,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绳之以“法”,一点一点地打开他们的心结。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