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向载人航天迈出关键一步
2015-07-11黄志澄
印度向载人航天迈出关键一步
2014年12月18日,质量达630t的印度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MK3(GSLV-MK3),从印度南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岛发射基地顺利升空。印度媒体一片欢呼,称这枚印度史上最重型火箭的成功发射,让印度向载人航天迈进了关键一步。
印度这次发射的火箭是属于印度的“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系列。该系列火箭有4种型号,分别为MK1、MK2、MK3和MK4。MK1与MK2结构大致相同,采用3级结构,芯级直径为2.8m;但MK2的三子级与MK1不同,采用印度国产低温上面级C12。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并开发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印度研制了运载能力更大的MK3,它采用装有110t液体推进剂的直径为4m的芯级(L110)和2枚装有200t固体装药的助推器(S200),上面级装有25t的低温推进剂(C25),其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超过4t,相当于中国1997年首次成功发射的长征-3B运载火箭。
印度这次发射的一大亮点,是成功发射和回收了质量超过3t的无人返回舱。它既作为有效载荷,检验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MK3的运载能力,又模拟了载人航天器的发射和返回过程。该返回舱高2.7m,直径3.1m,未来将载2~3名航天员。它由铝合金的内舱及防热外壳构成,同时配备了由印度制造的直径达31m的降落伞,保证返回舱以7m/s的速度在海面降落。在火箭成功发射约5min后,返回舱从距地126km的轨道返回大气层,最后坠落在孟加拉湾距离安达曼群岛英迪拉角180km处。
这次发射试验成功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拉达克里希南称:“这是印度太空探索历史上极具意义的一天,它意味着印度将有能力发射4吨级卫星上天。”印度总理莫迪称赞说:“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MK3发射成功是智慧和勤奋的印度科学家的又一胜利,我们对他们的不懈努力表示祝贺。”
对于印度的这次发射试验,有些中国媒体流露出“不屑一顾”,有文章的标题就是“差中国近20年”,文章称“印度距离载人航天飞行至少还有10年时间”。但是笔者认为,印度和中国国情不同,其航天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每个国家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无可厚非。中国是“先火箭,后卫星”,印度是“先卫星,后火箭”;中国是“先实现载人航天,后实现无人探月和探火星”,印度是“先实现无人探月和探火星,后实现载人航天”。就总体实力而言,印度与中国相差不远。由于载人飞船和空间实验室都只需低轨运载能力10t左右,导致中国的重型火箭发展计划有所延误,给了印度追赶中国的一个机会。
关于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国内报道不多,可以确定的是印度目前并无建设空间站的计划。2010年4 月13日,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拉达克里希南在新德里对媒体表示,印度将宣布开展载人火箭发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印度将在2017年之前用国产火箭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他表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已将有关的计划提交中央政府审核。在这之后,印度媒体发表了许多对印度应否发展载人航天的讨论。讲述印度火箭发展的《接触星空》一书的作者戈帕尔·拉杰说:“这表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希望追赶中国。这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声望问题。我不知道航天员进入太空能给我们带回什么,即使比我们富裕得多的欧洲人也没有载人航天计划。”
有印度军方背景的印度防务研究与分析研究所发表文章说:“像空间站这样既昂贵又具技术挑战性的实验只取得有限成功。中国的空间站计划显然是它科技力量的展示。然而,需要数十年才能清楚这类计划的实际具体利益。不过,这类计划有助于发展航天产业和促进开发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包括军事领域。因此,出现了关于中国在航天领域里超过印度的大量讨论和担忧。为了理解中国超过印度的优势,重要的是不要进行盲目对比,尤其是在载人航天和空间站这类计划上更是如此。印度应该克制自己,不要效仿中国,也没必要实施像载人登月这样纯粹为了提升民族主义感情的炫耀项目。”
对于这些不同意见,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回应说:“这种说法低估了印度的最终目标,我们这样做并非因为中国。我们希望走到比月球更远的地方,未来月球将只是我们的一个中途基地。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需要人,光机器人是不够的。”
India Takes A Key Step to Manned Space Flight
黄志澄: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技术评论家。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航天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大型试验基地建设、载人航天方案论证、新型航天器研制做出了贡献。近十年来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宏观科学领域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