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国际城市创新能力研究
——基于20个样本城市的比较研究
2015-07-11常征
常 征
(广州大学 现代产业学院,广州 510405)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纵观世界公认的创新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归根结底又源自于城市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经历阵痛,面临再造,有待重生的形势下,创新成为解决国家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世界共识,城市与所在区域共存共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澳门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最重要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世界和亚洲重要的国际城市,如何发挥自身独有优势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发挥引领、支持、辐射、聚合作用,将关系到澳门在华南、中国、亚洲、葡语国家和地区及全球的定位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专案将把澳门与国际创新城市样本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样本进行比较,找出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城市在创新发展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为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协同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1 城市创新的定义
创新概念最早源于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1912年出版的《发展经济学》一书,其概念被界定为:一种新组合和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意义就是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Nelson和Winter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启示和借鉴下创立了演化经济理论,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引发了从系统总体的视角剖析创新过程机理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创新概念的内涵及相关发展范式从最初局限在个人和企业的个别行为范围内进行研究,发展到对国家、地区和城市及组织体系的更大范围的研究。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阐释了创新型国家的概念,认为创新可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森宁(1994年)从区域角度来探讨创新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Maryann(1999年)认为城市正面临着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新竞争,要适应这种竞争,必须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在新技术突破及其产业化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更大的发展 。
从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城市创新在国外研究领域有两种英文表述“Creative city”和“Innovative city”,从字面意义上可以将其译为“创造性城市”或“创意城市”,后者则包含“创新的、革新的”意思。世界银行在2005年发表的《东亚创新型城市》研究报告中指出,创新型城市是在新经济条件下,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城市发展模式,它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城市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生态、城市地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认为城市是一种空间存在和空间创造,从经济功能审视城市结构,它是各种要素的经济化集聚和创造,是人、物、知识、技术、文化等要素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体,创新是提升现有要素,引入新要素,对要素不断地重新组合的过程,城市创新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结构体的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城市内外各种要素不断整合和协同作用的系统工程。因此,本文把城市创新定义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不断地提高要素质量,改善集聚要素的组织结构,持续提升城市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过程。
2 城市创新的评价标准
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体,其要素的集聚和组合非常复杂,有人与人的组合,有人与物的组合,有人与资本的组合等等,总之,人、物、资本、知识、技术、文化等等要素组合成不同表象的有形的或无形的不同层级的构成,表现为家庭、学校、医院、政府、公司、工厂、商店、银行、社团、制度、体系等等形式,以上这些要素或构成是城市这个社会经济结构体的发展动力,也是使其停滞或倒退的阻力。本文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本文主要从能最大限度地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评价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德慈(2005年)认为城市创新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产业创新、支撑条件创新和制度创新 。世界银行在2005年发表的《东亚创新型城市》研究报告中,提出了界定创新型城市的定性指标包括:拥有较强的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政府治理有效,拥有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才队伍,拥有优良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等等。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战略研究组(2011年)提出城市创新能力应包括: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以及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构建有效创新体系的能力 。国内学者朱凌等(2008年)强调城市创新的四个基本要素,认为:创新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包括人力、信息、知识、经费等;创新机构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政府等;创新机制是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规则,包括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机制等;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创新文化等软环境,还包括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外部环境 。本文认同朱凌等学者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但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中将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具体指标。
3 澳门城市创新能力的分析研究
为了客观评价澳门城市创新能力在全球的位置,以及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创新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本文在借鉴朱凌等学者对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与城市创新相关的一些评价体系包括: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GCR)2010~2011》 ,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MD)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WCY)201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科学、技术与产业计分表:知识经济基准2009》 ,欧盟的《欧洲创新计分牌2009》 ,和英国罗伯特·哈金斯协会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2008》(WKCI) 以及中国科学技术
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0》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发布的《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 ,并充分考虑到本研究专案的经费额度和经费支持条件下最大限度获得相关数据的可行性,决定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相应的具体评价指标。
3.1 澳门与19个样本城市创新资源比较分析
表1 20个样本城市创新资源指数(2009~2010)
经过对20个样本城市创新资源的具体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圣迭戈、圣何塞、奥斯汀、慕尼黑、不莱梅、赫尔辛基、新加坡、大阪等8个世界著名的创新城市在创新资源方面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教育指数较高,二是大学指数较高,三是人均GDP指数较高。从澳门角度来看,在上述三项指标方面与这8个世界著名创新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在大学指数方面远低于香港, 在教育指数方面与珠三角除香港以外的6个城市处于同一水平。从珠三角包括澳门、香港在内的8个样本城市的总体水平来看, 尽管在GDP规模上,香港在20个样本城市中排名第一, 广州、深圳分别位居第4、第5位, 佛山、东莞分列第8、第9位, 但是人均GDP指数都低于上述8个世界著名的创新城市, 可见, 从创新资源角度分析, 珠三角8个城市的创新资源要素有待提高。
3.2 澳门与19个样本城市创新机构的比较分析
表2 20个样本城市创新机构指数(2009~2010)
经过对20个样本城市创新机构具体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澳门与圣迭戈等8个世界著名的创新城市相比,在创新机构的具体指标方面差距较大,澳门在R&D中心指数方面为0,在科技园区指数方面为0,在科技公司指数方面列第18位,在跨国公司指数方面列第13位。从珠三角8个城市的总体情况来看,除香港、广州、深圳以外,其他城市创新机构的具体指标都非常低,应该说如实反映了澳门、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创新能力低下的现状,如果从问题的反面来看,也可以说这是上述城市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的潜力所在。
3.3 澳门与19个样本城市创新环境的比较分析
与圣迭戈等8个世界著名的创新城市相比,澳门在创新环境的具体指标方面差距较大,在科技公司联系度指数方面位居第18位,在跨国公司联系度指数方面排名第13位,在经商便利度指数方面列第20位。从珠三角8个城市创新环境的总体水平来看,香港在自由度指数方面排名第1,在科技公司联系度指数及跨国公司联系度指数方面都位居第2,经商便利度处在第9位,如果从指数上来看,无论是与圣迭戈等8个世界著名的创新城市相比,还是与珠三角包括澳门在内的其他7个城市相比,香港在创新环境方面都属于世界一流水平,此外,广州在科技公司联系度指数方面列第7位,在跨国公司联系度指数方面列第4位,深圳在科技公司联系度指数方面列第8位,在跨国公司联系度指数方面列第8位,从这两项指标来看,广州、深圳的创新环境属于世界中等偏上水平,但是除上述三个城市以外,珠三角包括澳门在内的其他城市在创新环境具体指数方面的排名大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结合这些城市在上述表2中创新机构具体指数的排名情况,可以推断出创新机构缺乏和创新环境欠佳严重影响了澳门、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城市的创新能力。
表3 20个样本城市创新环境指数(2009~2010)
3.4 澳门与19个样本城市创新产出的比较分析
专利申请指数和专利指数是衡量一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表4中,圣迭戈、圣何塞、奥斯汀的专利申请指数和专利指数都处在前4名的位置,显示出这三个城市非常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GDP的增长是一个从侧面评价城市创新产出的辅助参考指标,在专利申请指数及专利指数方面,澳门都处在第20位,但在GDP的增长指数方面却处在第7位,如果结合澳门在创新环境及创新机构方面的具体指数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澳门的GDP增长不是源于科技创新。而印度班加罗尔虽然专利申请指数列第18位,专利指数列第15位,GDP增长指数列第8位,但如果结合该城市创新机构及创新环境的具体指数(R&D中心指数列第3位,科技园区指数列第1位,科技公司指数列第3位,跨国公司指数列第3位,科技公司联系度指数列第3位),就可以发现班加罗尔的GDP增长与科技创新正相关。从珠三角8个样本城市的总体情况来看,在专利申请指数方面,广州名列第17位,珠海名列第16位,中山名列第14位,在专利指数方面,珠海列第16位,中山列14位。而中山的GDP增长指数却位居第2位,珠海位居第5位,结合这两座城市的创新机构及创新环境指数,也可以看出这两座城市的GDP增长与科技创新没有正相关,此外,东莞、佛山的GDP增长指数与其专利申请指数及专利指数也没有形成对应关系,结合这两座城市的创新机构及创新环境指数也可以推断出这两座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偏弱,总之,珠江三角洲的8个城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与圣迭戈等世界著名的8个创新城市相比,具有各自不同的差距,香港、广州、深圳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短板,澳门、珠海、中山、东莞、佛山等城市在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机构、创新产出方面则存在较大差距,有待完善和提高。
表4 20个样本城市创新产出指数(2009~2010)
4 澳门提高创新能力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1 澳门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通过对20个样本城市的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环境、创新产出相关指数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澳门不论是与圣迭戈等8个世界著名的创新城市相比,还是和新竹、尼斯、班加罗尔、海德拉巴、香港、广州、深圳相比,在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甚至与佛山、东莞相比也不具有明显的优势,仅与珠海、中山处于大致的水平。在创新资源方面,教育指数、大学指数均处于末位,在创新机构方面,R&D中心指数为0、科技园指数为0、科技公司指数处于第18位,在创新环境方面,科技公司联系度指数位于第18位,经商便利度指数位居末位,在创新产出方面,专利申请指数和专利指数都居于末位,从表5中,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到澳门与世界8个著名的创新城市在创新资源和创新产出方面的实际距离,澳门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0.1%,与圣迭戈等8个世界著名的创新城市相比,差距非常大,而国内外学术界一般认为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超过2.5%,才被认为是创新型城市,澳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都远低于0.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方面,与上述8个世界著名的创新城市相比,差距极其明显,仅相当于上述城市的尾数零头。从表6中,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相比在创新资源和创新产出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澳门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仍然偏低,澳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也远低于珠江三角洲的其他城市,在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方面,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因此,澳门在城市创新能力方面,除了在人均GDP规模方面具有优势以外,在其他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应该说城市创新任重而道远。
表5 澳门与世界8个著名创新城市的创新资源和创新产出数据比较
表6 澳门与珠三角7个城市的创新资源和创新产出数据比较
4.2 澳门所在的珠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总体不足
表5和表6是根据各城市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从创新资源和创新产出两个角度整理出的指标数据,可以作为表1、表2、表3、表4的补充说明,尽管国际城市与国内城市在统计指标及数据计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表5和表6中国际城市与国内城市的数据不适宜一对一地直接进行比较,不过,表5、表6还是证明了前述表格数据的真实性,说明了珠三角城市在创新能力方面与世界先进的创新城市的较大差距。深圳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为2.82%,其他城市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都低于1.64%,深圳和中山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236%和2.392%在珠三角处于相对领先水平,但其他城市都低于1.596%,显示出这些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从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来看,东莞占6.8%,深圳占5.6%,两城处于领先水平,但是结合上述6个表格的数据,特别是东莞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0.54%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东莞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大多不是自主研发的产品,与该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不相关。香港的创新环境及创新机构具体指数显示出该城市具有世界一流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机构,按常理推断香港应该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但是从其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0.8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0.87%,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仅为1.01%的数据来看,至少可以说其科技创新能力没有在当地的产业发展中得以体现,而且该城市的专利授权和专利申请量与其人口总量和GDP规模极其不相称,从这个角度上看,香港不能算是一个科技创新城市,因此,本文认为香港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不足的。广州的创新环境及创新机构具体指数显示出该城市具有中等偏上水平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机构,但是其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1.5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1.575%,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仅为2.41%,这些数据说明广州尽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具有创新环境和创新机构的相对优势,但是从其创新产出来看,该城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珠三角的其他城市普遍存在研发投入较少,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例较低,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数量偏少的状况,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普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4.3 澳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从世界各国及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科技创新是国家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被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所证明。科技创新是澳门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战略抉择,是陶醉于一赌遮百业,听任城市创新能力日渐弱化,还是勇于科技创新谋生存求发展,这是摆在澳门社会各界面前一个紧迫而又亟待破解的问题。
澳门产业空间狭小,工业基础薄弱,民间资本有限,本地企业规模较小,从上述6个表格来看,澳门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从全球视野来看,澳门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也不属于先进的科技创新区域,尤其是澳门地缘上的近邻珠海和中山更是珠三角科技创新的洼地,因此,澳门在这种形势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难度较大。不过在本研究专案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法国的尼斯和印度的海德拉巴的创新历程值得澳门借鉴,尼斯和海德拉巴在科技创新兴市的初期,产业状况和城市综合要素环境与澳门现状相似,甚至在有些方面,澳门比海德拉巴更具优势(从表1可以看到,即使在2009年至2010年度,澳门创新资源的两项重要指数都远远优于海德拉巴,在GDP规模指数方面,澳门为0.237,居第15位,海德拉巴为0.100,居第20位;在人均GDP指数方面,澳门为0.3649,居第11位,海德拉巴为0.0109,居第20位)。但是,这两个城市却在没有任何科技创新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高端产业跨越。印度的班加罗尔和台湾省的新竹也是澳门城市创新发展的楷模,这两座城市在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增长,在把握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承接服务外包发展机遇方面值得澳门仿效。
目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再平衡的演变态势,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有了长足的提升,在各种压力的作用下,世界范围内的第三次技术转移已经悄然兴起。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格局,城市的发展得益于区域的互利,澳门地处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如果能以主动与珠三角各城市协同创新的战略思维,与兄弟城市取长补短,互帮互助,雪中送炭,比如:兴建像法国尼斯市的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集聚全球顶尖的研发机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主动为正处于转型阵痛的珠三角甚至中国各城市的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服务,就像当年购买乌克兰航空母舰那样,帮助世界范围内的高新技术向珠三角和中国转移,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发挥澳门作为国际城市的核心优势,使澳门成为服务珠三角和中国的国际核心尖端技术研发、服务和交易的枢纽和引擎。
[1](奥)约瑟夫·熊彼得 著,何畏 等译. 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73.
[2](美)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 等译. 国家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
[3]Maryann Feldman P,David Audrestch B. Innovation in Cities:Science-based Daversity Specialization and Localized Competi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43):409-429.
[4]Wong Poh Kam et al. 2005. singapore as an Innovative City in East Asia:An Explorative Study of the Perspectives of Innovative Industrie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568.
[5]邹德慈. 构建创新型城市的要素分析[J]. 中国科技产业, 2005,(10):13-15.
[6]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战略研究组. 2010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报告——创新城市建设[M]. 科学出版社,2011. 3.
[7]朱凌,陈劲,王飞绒. 创新型城市发展状况评测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08 (1): 215-222.
[8]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0-2011.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0.
[9]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IMD, 2011.
[10]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 2009. OECD, 2009.
[11]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 2009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PROINNO Europe, Innometrics, febrero 2009.
[12]Robert Huggins Associates.The World Knowledge Co petitiveness Index 2008.Pontypridd:Robert Huggins Associates.2008.
[13]中国科学战略发展研究院.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0[R].
[14]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统计信息中心 等. 2010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R].
[15]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201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