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立干部人事诚信档案的思考

2015-07-10王洪梅

卷宗 2015年1期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诚信作用

王洪梅

摘 要:干部人事档案是诚信的第一手材料和原始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措施,对诚信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诚信;问题;对策;作用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如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完善现有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不足,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原始凭证及见证性作用,督促干部人事诚信建设,确保建立一支政治可靠、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是摆在当前人事档案工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当前干部人事档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 是收集范围有限,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发布于1991年,当时还处于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并存的状态。经过20多年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干部人事工作面临的社会大环境已不可同年而语,但干部人事档案涵盖的内容始终没有做出大的修改,基本保持20多年前的状态,与计划经济模式基本适应,但很难历史、全面地反映市场经济下的党政干部真实的个人状态。例如,新招录的财务类的公务人员,有无个人大额欠债或担保,领导干部工作前后个人住房、用车等大额资产有无变化等。这些为条例所忽略的材料虽然不能直接说明干部的德能勤绩等情况,但属于党政领导干部重大个人事项报告的范围,同时与势必要实行的党政领导干部个人财产公开的要求相适应,可以间接反映廉洁或者能否影响廉洁等方面的问题,是预防腐败犯罪的重要参考资料。

1.2 是收集模式陈旧,不能动态反映干部人事发展的全过程

人事档案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建立健全制度是做好该项工作的有力保障。当前人事档案的形成机制有两种,一是档案原生部门的主动归档,主要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主动将相关文书资料归档;二是档案部门的主动索取,主要方式是年终或者重大活动期间与有关组织人事部门联系,索要新形成的人事档案资料。

由于教育背景不同,一些档案生成部门归档意识欠缺,相当一部分应当归档的档案资料可能在具体的业务部门保管,甚至流失。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做到嘴勤、手勤、眼勤,才能不断拓展档案来源渠道,通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收集各种诸如履历表、登记表、简历表、任免呈批表、违法违纪处分决定等资料。受当前体制限制,一些反映干部消极执法、玩忽职守的非忠诚、反诚信的资料,不能得到有效收集。

1.3 是自我封闭性强,难以形成网络联动机制

干部人事档案主要由组织人事部门搜集形成,基本限定在招录、任命、提拔、奖惩、考核等内部环节,终生由干部人事档案部门保管。对外借阅需要特殊的审批手续,并限定在特定的组织和人员范围内,个人无权查阅、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这种高度的封闭性、保守性、单向性,决定了档案材料本身难以与外部社会充分互动,难以充分反映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领导干部组织、业余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几年来,在干部任用中尽管采取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相应的民主参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纯组织考察及运用干部档案资料的不足,但民主推荐测评通常限定在“熟人圈”范围内,一些痼疾很难通过类似方式予以克服。

2 现有干部人事档案缺陷造成的负面影响

档案年龄与实际年龄脱钩,裸官、红顶商人、吃空饷人员不时显现,这些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也充分暴露了预防及惩治腐败体系建设的不足,致使少数腐败分子有机可乘。现有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至少在如下三个方面给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2.1 是不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私财产分明,个人资产随着从政经历的增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增长过程。国家公务人员严禁经商办企业,其收入来源清晰,消费水平亦可根据一般统计规律大体确定。如果能从干部录用阶段开始,即将其个人住房、用车、大额存款、外欠债务等主要财产登记入档,同时根据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履职期间个人财产发生的重大事项随时搜集登记,即可以档案资料为依据,通过内外的监督、调查途径,客观把握一个干部的财产收支合理走向。

2.2 是不能动态把握领导干部的思想改造进程

主观世界的改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外化于言行,才能为外界世界把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干部,能否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视角,发现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促进和谐;能否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有效抵制各种外来不良思潮的迷惑,站稳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需要一个全方位的考察、确认过程。

2.3 是不能全盘反映领导干部能力作风建设的方方面面

干部档案材料的高度封闭性和材料形成范围的局限性,决定了其与当前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相当程度的脱节,不能准确反映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能力、作风的真实状况。干部群体处于相同的工作生态,单靠内部的民主测评,无异于自我评价,不能有效解决日常考察、监督不足的问题。因此,适当延伸干部工作的考察范围,引入第三方考评机制,设计有利于行政相对人自由发表鉴定意见的民意收集方案,以及以网络段子等为体现形式的民风、民谣采集机构,将相应的文书、数据资料形成档案,作为现行干部人事档案及考察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档案收集范围及模式的不足,并能有力督促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及作风能力建设,真正做到上为党分忧,下为民解难。

3 完善现有干部人事档案的几点具体建议和措施

干部人事档案法律法规的长期稳定性,决定了其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模式逐渐脱节。当前,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做大的修改的前提下,可以《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关于档案资料“第十类 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为接口,逐步吸纳适应干部考察环境的新的资料,确保人事档案能够全面反映领导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横向及纵向的方方面面,并反过来推动党员领导干部以务实、为民、清廉为核心的诚信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是把握好入口,为动态管理确定起点和基点。在公务员录用政审、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事项报告、离任审计、任职回避审核的时点、节点,及时收集公务员个人及其配偶、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房屋、车辆、投资、经商等方面资产资料以及个人任职、是否移居海外等方面的自然资料,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参考,并及时归档。上述节点性的档案建立后,可以随时考察干部任职期间的资产变动轨迹,资产变动幅度是否异常,个人交际及人事变动是否符合组织原则等,从而为干部人事动态管理、预防腐败常态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是加强联动,确保档案资料来源多元化。作为公务活动轨迹的档案资料,在行政、司法、立法等各个部门均如同滚雪球般大量生成、堆积,其中不乏反映干部日常生活中真实面貌、是否真正自觉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参考资料。这些资料因脱离组织视野,能够显著增加干部考察的视角,克服领导认可、群众不认可,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偏离的矛盾和问题,让政治可靠、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走上合适的领导岗位,让那些投机取巧、作风不纯、无德无才的公务人员无机可乘。实践中,可通过组织函调、档案交流、特别调查等模式,搜集相关的文书、卷宗,经本人解释说明并确认签字后,纳入干部人事档案。

3、是搞好开发,确保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档案的生命在于运用,沉睡的档案不可能发生其应有的作用。现实工作中,大量的纸质档案因其检索手段落后,查询费时费力,在干部考核任用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储存、利用的电子化、可视化,是当前干部人事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走向和选择。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应与信息技术人员充分合作,按照不同的标准确定干部分类,制作对应的信息表格,对特殊情况采取信息备注等方式,提供给具有相应人事管理分工权限的领导和部门,以备随时参考。

猜你喜欢

干部人事档案诚信作用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浅谈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浅析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的安全问题
小议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