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一体化的历史沿革
2015-07-10刘文芳
摘 要:从19世纪至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一体化历经探索,不断推进,取得长足发展。从拉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看,玻利瓦尔主义奠定了其理论基础,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提出的发展主义和开放的地区主义对其产生积极影响,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成为其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因。另外,美拉关系、拉美政治生态变化等亦对拉美一体化影响深刻。
关键词:拉美;地区一体化;历史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一体化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地区之一。从19世纪至今,拉美一体化进程跌宕起伏,不断推进,呈现出全覆盖、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反映出地区国家追求联合自强的不懈努力以及对地区合作方式的不断探索。本文拟就拉美一体化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简要梳理和总结。
1 思想起源
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历史际遇相似、语言文化相通,拉美国家间形成了较强的认同感,这为拉美一体化提供了厚实的土壤。早在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拉美反殖民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西蒙·玻利瓦尔、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何塞·德·圣马丁等拉美独立运动领袖就已认识到,拉美国家同宗同源,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必须打破300多年来殖民统治造成的地区割裂,结成命运共同体,才能扩大和捍卫独立运动的成果。其中,“真正系统地提出美洲一体化理论,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行动将之付诸实践的应当首推玻利瓦尔。”在理论方面,玻利瓦尔主要提出了如下思想:一是“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起自由的国家”,即倡导西属美洲大陆团结起来,争取独立自由;二是“使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依靠一种联系使各部分同整体连接起来”。上述思想被称为“美洲主义”。在实践方面,玻利瓦尔积极推动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范围覆盖现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拿马和厄瓜多尔。他还推动召开了拉美首次地区性会议——巴拿马大会,并为会议起草了《团结、同盟和永久联邦条约》等富有价值的文件草案,呼吁拉美人民携手实现以团结捍卫独立成果、以合作促进各国发展的“拉美梦”。由于美西方列强干涉,加之拉美考迪罗势力为一己私利宁愿选择分立割据,玻利瓦尔关于建立西属美洲国家联邦的梦想未能实现。尽管如此,玻利瓦尔的思想和实践为拉美一体化描绘了最初的宏伟蓝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初步兴起
自独立运动后,拉美国家主要关注本国国内事务,特别是政权巩固问题,对地区一体化重视度不高。因此,拉美一体化进程在玻利瓦尔首创受挫后停滞不前。20世纪50年代,以阿根廷经济学家、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拉美经委会”)首任执行秘书劳尔·普雷维什为代表的一批拉美经济学家在继承和发展玻利瓦尔主义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地区形势提出了发展主义理论,亦称普雷维什主义、拉美经委会主义,其重要内容之一是主张将经济一体化作为团结地区国家力量、摆脱资本主义大国控制与剥削的重要手段,对拉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一战后,拉美国家普遍采取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造成其经济结构的脆弱和依附性以及作为初级产品出口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劣势地位,导致其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严重受创。为解决“中心-外围”的困境,发展主义主张通过工业化改变拉美经济结构,摆脱其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外围边缘,并通过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共同市场,这样既可扩大市场,又可协调立场与大国抗衡,从而实现经济独立发展。
从国际环境上看,二战后,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着力将拉美打造成其战略后方,对拉关注点主要聚焦于安全领域,对拉美地区间经济合作持默许态度,客观上为拉美一体化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1960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发起了“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其“最主要的目标是加快拉美的经济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肯尼迪政府采取了……促进拉美经济一体化等措施。”
在上述背景下,自20世纪50年代起,拉美首个次区域组织——中美洲国家组织、拉美首个区域性组织——拉美自由贸易协会等一批经济一体化组织相继宣告成立,成为发展中国家最早的经济一体化实践。
3 20世纪90年代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行发展,拉美国家以新自由主义为指针对经济模式进行调整,从进口替代工业化向出口导向型工业化转型。在总结拉美一体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根据国际和地区新形势对发展主义进行重新评估和修正,提出“开放的地区主义”理论,主张打破过去封闭式的一体化模式,以地区一体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拉美与世界接轨,分享全球化红利。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拉美国家以更务实、开放的态度参与地区合作,在充分利用地区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基础上减少贸易保护措施,形成了开放度更大、整合度更高的地区和次地区组织。仅1991年当年,拉美地区建立或宣布将建立的共同市场或自由贸易区就达7个。另外,墨西哥于1991年与美国和加拿大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创了拉美国家与域外国家组成经济集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建立南北混合型自贸区的先例,极大激发了拉美国家践行开放地区主义的积极性。
从政治角度看,受全球民主化浪潮影响,拉美出现了军政府还政于民的民主化进程,主要国家注重发展,对外寻求对话与合作,为重振地区一体化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另外,随着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革,拉美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下降,国际地位日益边缘化,拉美国家重新认识到加强一体化对提高地区作用和影响力的重要性。同时,中美洲危机、马岛战争等事件引起拉美国家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强烈不满,进一步坚定了联合自强的决心。
受上述因素影响,这一时期拉美国家积极拓展与区内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对话与合作,均以某种身份加入了一个或多个地区组织,地区一体化呈现出相互交叉、内外交融的多层次结构,一体化涉及范围从经济拓展向政治、社会等更广阔的领域。以1986年里约集团成立为标志,拉美出现了首个完全独立于美国的地区政治磋商和协调常设机构。
4 进入新世纪的拉美一体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拉美国家积极顺应国际格局新变化,一体化进程取得积极进展。面对后危机时代复杂的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拉美国家抱团取暖的意愿日益增强,促成一批新的地区组织成立,有效推动了区内贸易发展和地区整体合作,提高了地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以拉美一体化协会为例,从2003年至2008年,该组织12个成员国间的贸易额实现五连增,区内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拉美政治力量对比、美拉关系调整等也对地区一体化产生重要影响。拉美在2000年前后出现经济衰退,造成激烈的经济社会矛盾,也引发拉美政学界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在此背景下,拉美中左翼力量得到发展并在巴西、委内瑞拉等国相继执掌政权。地区国家独立自主、团结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推进地区一体化、探索新型一体化模式作出积极努力。在美拉关系方面,继2001年“9·11”事件后,反恐占据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位置,拉美在美外交政策中的地位下降。同时,美国以反恐、扫毒等为名义加大对拉美国家的干预,引起地区国家不满,美拉关系进一步疏离,拉美国家要求摆脱美国干预、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自身独特作用的呼声渐高。2008年12月,首届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发展和一体化峰会在巴西召开,33个国家首脑或其代表出席。2012年12月,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成立为里程碑,拉美地区整体合作取得新突破。作为拉美首个囊括地区所有独立国家的综合性组织,该组织在促进地区合作、提高处理区内事务独立性、加强对外政策协调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有力提升了地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值此,玻利瓦尔的一体化理想迈出关键步伐。
从上述历史沿革看,尽管路途曲折、经历复杂,拉美一体化已取得长足进展,推进地区一体化已成为拉美国家的共识,并被列入地区重要发展议程,显示出地区国家联合自强、掌握自身命运的姿态。在拉共体的引领下,拉美一体化有望迎来又一轮整固攀升期。同时,也应看到,拉美传统上推崇“防御性多边主义”,对于将国家主权让渡给超国家组织态度谨慎,更多关注国家自身发展,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地区一体化发展水平。另外,地区国家利益取向多元化、地区大国主导权之争、美国因素的牵制等也是对拉美一体化的挑战。目前看,多个地区和次地区组织在拉美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将常态化。正如拉共体第二届峰会通过的《哈瓦那宣言》中所指出的,“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多样性始终是我们的特点,我们应从这种多样性出发,明确共同的挑战和目标,找到能够促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的融合之路。”
参考文献
[1]洪国起:《玻利瓦尔主义与拉丁美洲一体化》,载《南开学报》,1999年第5期,第131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译:《玻利瓦尔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62页,第60页
[3]Harold Molineu, U.S. Policy Toward Latin America: From Regionalism to Globalism,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6, p.19
[4]Declaración II Cumbre de la CELAC, 28 y 29 de enero de 2014, http://celac.cubaminrex.cu/sites/default/files/ficheros/doc__3_1_declaracion_espanol_2.pdf
作者简介
刘文芳,女,籍贯湖南省,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