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处理好初中物理习题教学

2015-07-10李建华

卷宗 2015年1期
关键词:习题课动机探索

李建华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它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但我发现学生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听课都能听懂,但自己做题时,无从下手,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处理好物理习题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习题课;动机;探索

在物理教学中,解题是一个重要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实践,它对于深入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中汲取广博的实际知识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上好习题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习题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面对习题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呢?在当前的教学条件下需要努力发掘下列三种可能性。

问题作为出发点。教学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对某些问题进行观察和磋商,逐渐造成这样的情况——这个问题学生急于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却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了促进这种可能,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当有步骤的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起促进和调节的作用,使之指向明确并维持一定的程度。

面对适度的困难。训练中教师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让其得到一定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兴趣。为了促成这种可能,教师应恰当的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引导学生追求克服困难的愉悦心理,体会解决问题的满足感.但是问题的难度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标准,鼓励的程度也要因人而异,因此必须采取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措施,以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感到满意。

向学习的结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感到新的问题“高不可攀”而气馁,或者解决问题过于容易而自满时,学习的热情往往都会下降。为了避免这种可能,应当根据结果作出调整.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失败了,而又不能获得有助纠正失败的策略,他们很容易丧失信心,从而导致更大范围的延误。此时应考虑重新确定适宜的梯度,还要抓准时机,使学生及时发觉其错误,并修正你策略就是说当学生碰到学习上的失败时,要通过提供失败的信息,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反过来,如果学生易于成功,也应考虑进一步设置障碍,然后让他们探索冲破障碍的新方法,在向成功努力中,克服骄傲情绪。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讨论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之后,必然要讨论的是学习过程的最佳模式问题。我认为在采取讲授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在习题课上也特别有效。教法一定要适应教学实际而注意改变,物理习题教学不能把结论答案都直截了当的讲给学生听,把各种类型的例题面面俱到的示范给学生看。抱着学生走路会增加他们的依赖性,对解题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害!在习题课上,教师可以指出一题多解,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形式为集中思维占主导地位,往往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并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他们的思维陷入固定模式,造成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思维的热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应精选一些“一題多解”的习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思维。

例如,密度应用练习,我选用这样的一道题:实验室需要购买4kg的酒精,用容积为4.5L的容器够装吗?先让学生解答,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4kg酒精体积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我进而启发学生从4.5L的容器能装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种液体体积为4.5L,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以上解法中,方法一属于常规思维,一般学生都能想到,而方法二和方法三看似简单,但都隐含着一种发散思想——先假设后论证.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还有运用一题多变的方式也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3 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个方面:(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学生在做“用一动滑轮把重为100N的物体提到9m高的楼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么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我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①求总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机械效率,并引导学生重温在动滑轮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学生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顺利实现认识的飞跃。

4 促进学生发展

1、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

2、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所谓独立的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猜你喜欢

习题课动机探索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实现课堂高效的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之高中数学习题课初探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