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实现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

2015-07-10谭炜翌

卷宗 2015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人文精神

谭炜翌

摘 要: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变。新的思想和新的精神不断冲击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理念。而人文精神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引入和不断实践正是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研究如何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能够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人文精神;图书馆服务;现状和问题;方式和方法

公共图书馆是服务于社会大众,帮助公民建立主流文化价值感,形成良好的精神道德修养的国家指定服务单位。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水准与层次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功能和价值的发挥。作为先进精神和理念而被广泛借鉴和实施的人文精神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基本原则。本文在简单分析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和特征的基础上,对人文精神与图书馆鼓舞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论述和分析。

1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与必要性

1.1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

人文精神的概念首先来源于西方,所代表的是一种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的发展趋势。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于对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关注,要求社会环境和民众对人自身的自由和权利保持一种敬畏之心而不可侵犯。人文精神的内容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是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敬畏。這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体现为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的约束和目标上的指引,是“自为”的层面。在第二个层面上,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能够进行自我反省和思考,对自己的身份、权利等内容进行思考,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对自身具有十分清晰和透彻的了解,也就是“自觉”的层面。

1.2 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的必要性

图书馆服务为民众提供读书服务这一行为和过程本身就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也是社会人文现象之一。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对象是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独立个体,是已经在自觉、自为层面觉醒的现代人。从这个角度上说,图书馆坚持将人文精神与自身服务相结合实际上为了将自身服务内容和水准能够与服务对象进行更好的贴近和契合。除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要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之外,坚持人文精神也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强化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意义与价值的重要方式。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围绕着为读者提供读书或者其他信息供应这一核心要素才能积极展开。从这个角度上讲,只有坚持人文精神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图书馆藏书、图书馆基本服务设施、图书馆整体阅读氛围以及图书馆运行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的人文关怀色彩。对于图书馆中的使用者而言,在图书馆中读书最希望的是能够享受到一个十分温暖妥帖的读书环境。而人文精神应当成为这种适宜的读书环境的底色和背景。

2 当前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相结合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性已经被当前社会所普遍认识和接受。并且在图书馆的实际管理和运行中得到切实的实践,然而由于国族之间文化差异和我国改革开放还处在初级阶段,传统思想挂念依然比较顽固,所以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局限。

2.1 管理制度存在硬伤,人文观念渗透不够

考察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图书馆运行和管理现状,可以发现无论是从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内容和种类以及图书馆管理运作的规章制度来看,人文精神和人文观念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依然存在不够人性化的地方。比如,大部分图书馆的营业时间都比较固定和死板,且早上都固定在八点半到九点之间开馆。这样相对较晚的开馆时间往往导致图书馆规定适用人群需要在门前等待很久才能入馆。相对的,除一些大型的图书馆能够实现在晚上九点之前完全闭馆,会让一些对图书馆有特殊需求的公民产生妨碍。而国外类似英国、美国和国内的香港,这些城市中的图书馆都设置了专门的区域实行通宵开馆,更好的实现了人文观念与服务制度的相结合。

2.2 服务内容没有做到现代化转型,不够人性化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外界提供的产品、服务都具有新的要求,并设置新的衡量标准。图书馆作为国家制定的服务民众阅读需求的单位理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满足人们的服务需求标准,提供尽可能完善和精细的人性化服务。然而,从具体的图书馆使用经历来看,当前很多图书馆并没有强化这种服务意识,更没有将人文精神作为服务的基本准则。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时受到过多借书程序的限制、图书馆外文书库中没有外语词汇查阅器、缺乏必要的饮水设施、图书馆内容其它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等种种现象的存在都在表示当前图书馆服务工作在内容上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转型,人性化程度与民众期望值之间还存在差距。

2.3 受网络信息时代影响,过度重视技术而忽略人文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第一台计算机产生开始,人类文明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个人都在体会着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风云剧变和巨大的便利。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也进入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图书馆的运行和管理带来极大改观。然而这种积极性影响的反面却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和领导层过度重视信息技术的意义而忽略了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单位所应该秉承的人文观念,造成发展方向上的偏离。

3 简析强化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

实现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切实结合,其方式和方法的制定与选择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并且具有长远眼光和宏观格局。

3.1 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以人文本

人本原则应该成为图书馆在下一阶段进行工作改善和服务优化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人本原则,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文本。图书馆应该密切联系实际,考察当地公民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和管理制度的态度和建议,并在切实的可行性调查之后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对于图书馆馆的工作来讲,具体服务内容和方式的改变需要正确的服务观念的指引。所以,在意识形态层面上树立这种人本观念和人文精神,能够保证图书馆在进行服务工作过程中方向不会发生偏离。

3.2 优化当前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性化

图书馆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套可行和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同时这种管理制度体系也是图书馆为公民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基础。因此,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服务工作之间的结合也应该在管理制度层面有所体现。这种体现方式多样,比如延长开馆时间,甚至尝试通宵开馆;提供更多配套服务设施,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定期举办图书展览和作家讲座,提高图书馆工作的生机和活力等。

3.3 建设高素质管理和服务队伍,提供人才基础

任何一项课题的圆满完成都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课题和工作的实践者。因此,建设一支专业技能过硬,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观念和人文情怀的图书馆服务队伍和管理队伍是实现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基础。这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可以通过对已有员工的定期培养和加强学习来实现,同时也应该注重对社会上青年人才和专业人才的招募工作。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4 结语

图书馆是提供阅读服务的国家指定单位。在强调精神建设的当今社会,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相结合是时代发展大势,图书馆应该从制度、观念和人才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和改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杜道群.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本思想———谈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6):42-43.

[2]丁晓红.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人文精神[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02-104.

[3]沙则勋.人文精神与图书馆读者工作[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31-132.

[4]徐丹黎.论网络时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淡化与重塑[J].镇江高专学报,2005,(3):109-111.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挑战传统的“真人”图书馆发展现状调研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