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定新社区,共建新故乡

2015-07-10刘雨濛

社会治理理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马陆嘉定新城

记者/刘雨濛

嘉定新社区,共建新故乡

记者/刘雨濛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人们很少再去说“远亲不如近邻”这样的话。住在同一幢楼里,有多少人能知晓你的左邻右舍是谁。就算每天进出家门,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也依旧是陌生人。如果你住在嘉定新城(马陆镇)的某个社区里,情况会大不一样。

膨胀的城市人口

近日,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共同发布了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5.68万,外来常住人口996.42万人。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周海旺的《上海人口发展趋势特点与问题研究》报告中,他指出上海老年人口将会一路走高。报告对上海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2020年为2650.1万人,2030年为2856.4万人,2050年为2778.3万人。在上海人口波动过程中,会明显发现0至14岁人口的变化,将由现在的不到250万人上升到2025年时的308.4万人,以后则会出现迅速下跌的态势。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由2015年时的460.4万人一路走高,在2020年时达到569.9万人,在2030年时达到772.5万人,在2040年时达到974.2万人,而到了2045年后则将攀上1108.8万人的高度。

面对如此强大的人口压力,什么样的社会治理模式才能保证这座城市的居民安居乐业?2013年作为上海市的试点之一,嘉定新城(马陆镇)开始正式推行“镇管社区”的社会治理模式,期待通过设置“中间治理层”,让管理的神经更加敏锐,让共治的活力得到激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效果几何?

嘉定新城(马陆镇)户籍人口5.47万人,常住人口却有18万人,“人户分离”情况明显。随着新城建设深入推进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加快,大量楼盘落成,人口涌入,嘉定新城(马陆镇)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考验。由于原来的镇村式管理模式逐渐不适应新城的实际发展情况,社会管理薄弱、公共服务可及性和便捷性不够、行政权与财权权责不匹配的隐患慢慢浮现……探索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镇区一级的社会治理模式,可参考的经验有很多。“街道模式”、“镇直管模式”、“大市镇模式”等,在其适用的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模式各具特色,“街道模式”城市化要求100%、“镇直管”人口不宜超过10万、“大市镇模式”在人口、面积和产业功能上设置标准又比较高。但“镇管社区”的模式,在全市尚无成熟可借鉴的案例。嘉定新城(马陆镇)最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成为那个“吃螃蟹”的人。

“镇管社区”第一步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来的。20世纪3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在翻译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一本著作《Community and Society》(社区与社会,著于1887年)时,从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过来,后来被许多学者引用,并逐渐流传下来。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定义有140多种,尽管这些定义各不相同,但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尤其强调人群内部成员之间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感。到20世纪后期,无论中国台湾地区,还是中国大陆,有感于过去过度重视宏观经济发展忽略社区需求的情势,都分别将“社区建设”或“社区营造”提升到国家政策的层面。在地方组织方面,都开始在小型地缘组织中引入“社区”两字。

嘉定新城(马陆镇)的“镇管社区”,主要是在镇和居(村)委会之间设置社区,作为中间治理层,承接具体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通过增加管理单元、做实组织架构、缩小服务半径、充实管理人员,实现社会治理的全面覆盖和划片管理。自此嘉定新城(马陆镇)迈开“镇管社区”第一步。

V爱计划,V即volunteer志愿者的缩写,也是中午“微”的谐音。希望社区于2014年开始启动V爱计划,推行“微公益”、“微行动”、“微课堂”、“微联盟”等社区“V”活动,把志愿服务做到社区、做进楼组、做进家庭。若想顺利推动这项计划,少不了那些扎根于社区层级的人才。

一年前,作为镇里经济工作的能手封时跃,在“镇管社区”模式推行后,他被“割爱”派往新城核心区内的希望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工作委员会主任,要为7个住宅区居民做“保姆”。“我们在人才方面‘狠下血本’。”地区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希望社区内有不少正在开发的商业项目,需要一名有经济头脑的社区带头人。

无独有偶,在白银社区里有13个建成入住的居住小区,人口超过1.2万,需要一名在社会治理上经验丰富的“老法师”坐镇。于是,此前在镇里组织和社会管理等岗位上历练多年的张晔,成为了这里的党总支书记和工作委员会主任。她向记者坦言,尽管有经验,但面对“镇管社区”的新模式,新岗位并非“驾轻就熟”,压力还是不小。

白银社区管辖区域3.78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六个居委会。同大多数“移民式”社区一样,在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了让这些不同年龄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白银社区惠民家园把惠心扬艺制作兴趣班作为纽带,鼓励爱好手工制作的居民走出家门,摆脱“城市冷漠症”,拉近邻里间彼此的距离。

而在陆家社区,从文广到信访,已经在多个岗位“轮转”过的严斌通过竞聘方式,成为该社区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为社区的综治和联勤工作探索新的方式。村级小联勤模式,以联勤联动机制改善以往执勤管理力度分散、执法权限交叉不清,执法效率低下等实际问题。

这些原本已经在镇级行政岗位上发光的“金子”,如今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基层,通过他们的头脑风暴为整个嘉定新城(马陆镇)的镇管社区的治理模式贡献着不可磨灭的力量。

从“新社区”到“新故乡”

有的人会以为社区就是生活的小区,其实不然,两者截然不同。“区”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社”是指相互有联系、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群。简而言之,社区可以是一栋公寓、一个小区、一所学校、一个街道、一个乡镇,甚至整个城市。社区的核心是人们拥有共同的“社区意识”,也就是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每个人都成为社区的主人翁,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治理。

就在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在信义社区营造体验中心举办了一次为6岁高危白血病女孩儿范可欣的西点义卖活动。由“尚元食趣”公益社负责将爱心人士纯手工、纯天然、健康安全的西点美食进行义卖,义卖所得将全部用于小可欣的手术医药费用。精美的点心在不到一小时里就全部卖完,活动中不少爱心人士自愿提供物品来进行义卖,得到消息的朋友也力所能及的为小可欣的账户打进医疗费。短短的一周时间小可欣所需费用凑齐。许多家长带着与小可欣年龄相仿的孩子来参加这次活动,让孩子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确是到处都充满了爱。如果你身临其境的参加到这个活动,你会觉得作为社区的一份子,你应该而且有义务参与到这次活动,伸出援手,凝聚“善”的力量。

这次活动的举办场所是在信义社区营造体验中心,这是信义置业在上海的首个代表作品之一。信义企业集团把“社区一家”精神引入中国,希望将推动了十年之久的“社区一家”理念融入到打造具有“社区意识”的人文社区里。社区不仅仅是建筑范畴,更需要人文情怀的营造,其核心是人。正如信义置业与嘉定区社建办的领导达成的共识一样,他们希望住在嘉定新城的每个居民都能从自己做起、融化冷漠、用心关怀,在这里重新发现社区家园的新价值、邻里之间的新感动,拥有宜居、宜业的“新故乡”。

在台湾地区,有个流行词汇叫“新故乡”。这个词汇的创造者廖嘉展对它的诠释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偶然和机缘。如果,有某一片土地对你有所养分和启发,它就是你生命的所在、价值的所在。即使它不是你血缘上原生的故土,也可以成为你的新故乡。”

(供稿单位:上海市嘉定区社会建设办公室。)

猜你喜欢

马陆嘉定新城
一只想说话的虫子
路边的马陆
上海:马陆葡萄奏响现代农业发展强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奇猛蚁和毛马陆
长江新城
明成化唱本嘉定出土记
小记者在行动
——小记者在超市宣扬“感恩环卫”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