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家庭用电量动态监管方法研究
2015-07-10周钰翔吉林建筑大学管理学院长春130118
刘 喆 周钰翔(吉林建筑大学管理学院,长春 130118)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家庭用电量动态监管方法研究
刘 喆 周钰翔(吉林建筑大学管理学院,长春 130118)
阐述了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家庭动态监管的研究背景,针对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当前发展状况,通过提出一种对保障性住房入住者的家庭日常用电量情况进行动态监管的方法,计算出不同分类下家庭的合理用电量范围,以便于对被保障群体的保障资格进行管理,充实当前的退出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吉林省 保障性住房 动态监管 用电量
1. 言
随着近些年吉林省保障性住房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家庭得到了住房保障。但由于准入和退出制度上的不完善为投机者留下了谋利空间。当前,吉林省亟需一套科学、合理的针对保障性住房家庭的动态监管体系,在弥补现阶段准入与退出方面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公平性。
2. 究背景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缓解城市住房压力、保障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截止到2014年初,吉林省已经完成了对约204300户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租赁补贴,预计在2014年新增17200户的补贴并新建10500套公共租赁住房,这对低收入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1-2]。然而在政府不断增加财政预算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尚不健全,为投机者带来了巨大利益空间,所以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政府应当采取一套科学、合理的动态监管体系对被保障对象进行合理有效的动态监督,尽可能保证保障房资源的高效利用。国外保障性住房的动态监管建设已十分成熟,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专门机构进行保障性住房管理,如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香港的房屋委员会、美国的住宅和城市发展部等。这些部门在日常对于家庭的监管方面多采用定期(每年)对其收入状况、房产状况、家庭结构等信息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被保障对象进行清退。同时也会将相关审核信息以及保障房管理情况适时地向公众公示,接受社会监督[3]。但国外的动态监管依托于其健全的法律法规、专业的机构设置以及紧密的部门合作,相比于国内现状其条件更为完善。
笔者希望提出一种立足于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的监管方法,通过对保障性住房家庭日常用电量的监管,在保障日常基本生活的原则下,通过计算不同居住面积所容纳的不同居住人口的正常应消耗用电量,得到相应条件的合理用电量区间。在能源消耗上学者们普遍认为家庭收入的差异在决定用能总量与能源结构上起到明显作用,高收入家庭倾向于消耗较多能源,而低收入家庭更愿意减少使用能源[4]。因此,对不同保障层级的家庭设定其所属的合理用电量区间是可行的。
用电量区间是对家庭保障资格的一个预警标准,其上、下限对应的是合理用电的最大、最小用电量。监管部门通过将被保障家庭的月用电量与合理用电量区间相对比,就能从用电量上对该家庭的保障资格进行初步监督。若单月超过或低于合理用电量区间,那么可以再结合其他动态监管结果后,由监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目标家庭保障资格进行再审核。但当家庭用电量连续多个月或在一年中的一定月份中用电量都超出或低于合理用电区间,那么监管部门就应当对该家庭的保障资格进行再审核。
3. 电量模型影响因素及数据
本文在结合吉林省的自然条件下,设定了5个影响用电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月份、居住面积、居住人口、用电设备、用电设备使用时间。
3.1 月份
以2013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所示的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月平均气温为例,在用电量计算上将1~4月和11~12月归为一类月份,5~6月和9~10月归为二类月份,7~8月归为三类月份。
3.2 居住面积及人口
结合相关规定,本文的居住面积划分为该四个层次40~50m2、50~60m2、60~
70m2、70~80m2,其中40~50m2居住1~2人,50~60m2居住2~3人,60~70m2居住2~3人、70~80m2居住3~4人。
3.3 用电设备
经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选出8种家庭常用电器: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抽油烟机、电脑、电热水器、彩电。表1是8种家用电器不同型号的平均使用功率以及照明的计算参数[5]。
表1 用电设备功率参数值
3.4 用电设备使用时间
在用电设备使用时间上根据上文的三个类别月份分别进行设定。为了能得出与实际差异较小的家用电器使用时间及次数,本文设定的单位是周,具体参数见表2。
表2 用电设备每周使用时间
4. 模型计算方法
4.1 照明用电量估算公式[6]
根据住宅照明功率密度、使用面积和平均使用时间估算:
W照=P照×T照×α照×S照
式中:W照为照明每周用电量,单位kWh/周;P照为平均照明功率密度,单位kW;T照为平均照明时间,单位h;α照为照明面积占建筑面积的比例;S照为居住面积,单位m2(计算时按各住房层次的最大面积取值)。
4.2 彩电用电量估算公式
式中:W彩为彩电每周用电量,单位kWh/周;P彩1为彩电正常使用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P彩2为彩电待机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T彩为彩电每周平均使用时间,单位h。
4.3 电冰箱用电量估算公式
式中:W冰为彩电每周用电量,单位kWh/周;P冰为电冰箱正常使用平均每天用电量,单位kWh/天。
4.4 微波炉用电量估算公式
式中:W微为微波炉每周用电量,单位kWh/周;P微1为微波炉正常使用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P微2为微波炉待机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T微为微波炉每次平均使用时间,单位min;S微为微波炉每周平均使用次数,单位次/周。
4.5 抽油烟机用电量估算公式
式中:W抽为抽油烟机每周用电量,单位kWh/周;P抽1为抽油烟机正常使用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P抽2为抽油烟机待机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T抽为抽油烟机每次平均使用时间,单位min;S抽为抽油烟机每周平均使用次数,单位次/周。
4.6 电饭煲用电量估算公式
式中:W饭为电饭煲每周用电量,单位kWh/周;P饭1为电饭煲正常使用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P饭2为电饭煲待机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T饭为电饭煲每次平均使用时间,单位min;S饭为电饭煲每周平均使用次数,单位次/周。
4.7 电热水器用电量估算公式
式中:W水为电热水器每周用电量,单位kWh/周;P水1为电热水器正常使用加热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P水2为电热水器待机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T水为电热水器每次平均使用时间,单位h;S水为电热水器每周平均使用次数,单位次/周。
4.8 洗衣机用电量估算公式
式中:W洗为洗衣机每周用电量,单位kWh/周;P洗1为洗衣机正常使用加热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P洗2为洗衣机待机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T洗为洗衣机每次平均使用时间,单位min;S洗为洗衣机每周平均使用次数,单位次/周。
4.9 电脑用电量估算公式
式中:W脑为电脑每周用电量,单位kWh/周;P脑1为电脑正常使用加热平均用电功率,单位W;P脑2为电脑待机平均用电功率,单位kW;T脑为电脑每周平均使用时间,单位min。
5 模型计算结果
运用EXCEL,通过用电量模型的计算能够清晰的看出不同居住面积所对应的不同居住人口每月的合理用电量区间(表3),从表中可以很容易看出随着家庭人口以及居住面积的增加家庭的用电量也在增加,并且用电量最高值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素,一类月份以及二类月份的用电峰值基本上明显高于三类月份,这也符合吉林省气象情况。对于表3这种形式的用电量区间表就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一种针对不同类型保障房住户是否符合保障条件的预警依据,若住户单月用电量低于或超过所属区间则监管部门会接到预警,而被预警住户是否要进行资格再审核则需由监管部门根据其他资料而定。
表3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家庭用电量(单位:kWh/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 结束语
居民用电量动态监管只是动态监管体系中的一个小分支,不同于外国普遍采用的定期信息审核动态监管体系,该形式的动态监管在当前吉林省保障性住房的发展阶段更具有可行性和研究性。动态监管能够绕过直接对家庭收入、财产的监管,实现对与家庭收入、财产密切相关的用电量的监督,从而达到对其收入、财产的间接监管。同时,动态监管体系更需要依托于一个完善的监管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就能够实现诸如供电公司的电表、燃气公司的气表等计量表数据的实时连接,这样大大减少了部门之间的协调时间,提高了监管的工作效率,从而更有效的确保了保障性住房的公平性。
[1] 关于下达2014年全省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任务计划的通知[EB/OL]. http://zfbz.jljsw.gov.cn/bzxajgc/ndjh/20140418/457.html
[2] 关于下达2014年全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任务计划的通知[EB/OL]. http://zfbz.jljsw.gov.cn/bzxajgc/ndjh/20140418/456.html
[3] 罗孝玲、马世昌、曹渝;保障性住房准入与退出机制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创新周刊,2012(5下):4-5
[4] 郜晓雯、张霁阳、曹广忠;城市住宅能源消耗的国内外研究评述[J].城市观察,2012(2):168-178
[5] 任晓欣、胡珊、燕达、彭琛;基于实测的家用电器用电模型研究[J].建筑科学,2012(10):223-231
[6] 蒲清平;城市居住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2
[7] 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省统计年鉴.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G322
B
1007-6344(2015)11-0085-02
作者简介:刘喆(1968~),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副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010);
吉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项目(〔2012〕551);吉林省科学发展规划项目(20130420086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