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雷类文献综述
2015-07-10闫语婷
闫语婷 刘 晓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4)
我国古代雷类文献综述
闫语婷 刘 晓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4)
现实生活中,恶劣的自然现象的频发让人们对大自然产生了畏惧甚至憎恶,在众多自然天体活动中,最令人恐怖的莫过于电闪雷鸣。那么,人们古代人民对雷电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是和今日人们愿意付诸社会实践、大胆和雷电说‘不’、勇敢的畅谈雷电的防护措施一样,还是惧怕和一味的崇拜,本文通过对古代记录雷类文献的研读,浅析我国古代人看待雷电的世界观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今,提出正确对待雷电产生的方法论。
雷;雷神崇拜;避雷措施
一、引言
据阿根廷Infobae网站于2014年12月29日报道,当地时间29日下午2点,一场暴风雨瞬间改变了巴西圣保罗州南湾海滩的宜人天气,并导致一场惨剧的发生—4名游客在躲避暴雨时被雷电击中身亡。者中有1名怀孕4个月的孕妇和3名男子,当暴雨袭击海滩时,他们躲进了附近的一个木屋,之后,雷电袭击了木屋。据悉,这场持续数小时的暴雨和雷电摧毁了南湾海滩的大量树木和道路。不久后,另一场暴雨又袭击了巴西大都市圣保罗市,市内多条道路和房屋受损,并导致交通运输停运;前不久,我国吉林省因为暴雨天气引发的电闪雷鸣导致一位在田里耕作的女士被雷击而当场毙命,雷暴雨来的太快导致女士为了躲避风雨跑离田地,不巧跑到树下被雷击中尔后被弹飞十多米,头部在下倒在水田里,衣服手机已被击坏。
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致命的噩耗让我们不得不对雷电有深刻的反思。雷电是雷雨天气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它雷电是大气层中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当带有电荷的雷云间产生了巨大的电势差时就会产生激烈的放电现象,与此同时伴随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形成电闪雷鸣。人在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绝大多数的环境是人类自身感官系统和心理能力所能够接受的,而对于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大自然的这种超脱的惊人力量强烈地震撼着我国原始先民的心灵,从而产生强烈而又普遍的恐惧心理。由于先民对其由恐惧而敬畏,于是就出现了雷神崇拜。
二、古人对雷电的盲目崇拜
雷电的出现,受到我国古代先民的盲目崇拜。现今很多学者通过对古代雷电相关文献的研究中得出在古代的世界各地普遍地存在着雷神崇拜,可从雷神崇拜和《庄子》寓言、从《夷坚志》中雷电灾害看宋代民间雷神崇拜、雷法与雷神崇拜等文章看出古代人对雷电的崇拜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
原始人类由于知识水平的欠缺,对于超出人的视觉等感官的承受力的雷电活动,一方面直接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又在思考着造成这种雷击灾害的原因。不得不说恐惧是雷电崇拜的根源,人类由于对雷电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感到恐惧尔后又思考着是什么驱使着这股强大的力量来到人间影响人类的正常安宁生活,是什么驱使着这股强大的力量对特定的人物产生雷击事件。在远古时代,不少民族曾奉雷神为最高的神,当“天”或“上帝”观念产生之后,雷神的地位才由至尊神逐渐降低为天的从属神,但我国民间对雷神的崇拜风俗自古迄今延续不断。这里要提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的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尔后儒家作为我国的主流思想,这和现今学者断言我国先民对雷神的崇拜的巨大影响因素。
古代学者,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代表人物,他们一致推崇取龙归天的思想,他们认为雷电是龙的附身,是一种对人类做错事情的批判和斥责,善恶因果报应都是由上天来主导的;还有一方面来自我国少数民族的信仰,天神是赫哲族人最尊敬的神,他们经常把天神供奉在树上,凡是被雷电劈过的树木,他们则认为树上附有神灵的存在,于是乎就在这类树上雕刻一个人的面型,作为天神。这体现了我国先民思想的统一性,即对生命的惧怕和对神的信仰。
三、古人对雷电的朴素唯物主义观
但是古代还有一类人物,他们坚持着朴实唯物主义自然观,他们以大自然客观具体事物的现象和某些表像作为事物普遍性的客观规律的根本属性和特征,比如把“气”、“水”、刚柔、软弱、明暗这些具体自然事物表面现象作为宇宙万物背后或深层的普遍客观规律的本质或实在本身。尽管这种猜想还不完全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但它毕竟是唯物的,它破除了人们对上天雷神的迷信,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解放。人们的思想一旦从上天雷神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征服雷电的种种设施也就陆续出现。
王充作为坚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的学者,对雷电的存在和形成做了深刻的阐述和说明,他批判了儒家学说所谓的“雷电是上天发怒”的说法,探讨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这与现今所说雷电形成机制的原理是相吻合的,在当时有此等研究深度的也就王充能够做到了。
王充的《论衡-雷虚篇》反驳了把打雷说成是上天在发怒,有意惩罚暗中犯有过错的人的说法,‘雷虚’也由此而得名。王充认为,雷是一种火,因为被雷击而死的人,头发被烧焦,皮肤被烤糊,尸体上都能嗅到火气。他进一步指出,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是阴阳二气互相碰撞、冲击而形成的。“人在木下屋间,偶中而死”他指出‘雷打死人’只是一种偶然事件,这与当今人们开玩笑所言“被雷击中的概率犹如中彩票”有过之而无不及。
读“盛夏之时,雷电迅疾,击折树木,坏败室屋,时犯杀人。世俗以为击折树木、坏败室屋者,天取龙;其犯杀人也,谓之阴过,饮食人以不洁净,天怒,击而杀之。隆隆之声,天怒之音,若人之 吁矣。世无愚智,莫谓不然。推人道以论之,虚妄之言也。”这句话便能深刻体会到电闪雷鸣的感受了:炎热的夏天,打雷闪电快速而又猛烈,击断树木,摧毁房屋,有时还伤害到人。普通人们以为雷电击断树木、毁坏房屋的,是龙这个神物来了;它杀人,是以为有人在暗地里做错事情,给别人吃不干净的东西喝不干净的水,所以老天天发怒,击杀了他。隆隆的声音,就像天发怒的声音,好像人的怒吼。世界上不管是愚蠢人还是聪明人,没有人认为不是这样的。推究人间的道理加以评论,它是虚假的说法。
幻想龙这一动物的思想,可能不是因为古人看到了龙等类似的动物,而是反应出来先人对大自然的好奇精神和探索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也借助了雷电反应出来当时人们内心的思想浪潮。
王充在《论衡·雷虚》中关于雷的真正属性也作了解释,“夫雷之发动,一气一声也”,即雷的产生,乃是一种气一种声音而已。同时又指出:“盛夏之时,太阳用事,阴气乘之。阴阳分争,则相校轸。校轸则激射。激射为毒,中人 死,中木木折,中屋屋坏。”意思是说,夏天阳气占支配地位,阴气与它相争,于是便发生碰撞、摩擦、爆炸和激射,从而形成雷电。相互产生的物质是有毒的,击中人的话人就会死去,击中树木的话树木就会折断,击中房屋的话房屋就会毁坏。这与今日所说的正负粒子相撞而产生巨大的电势差理论相近,本文这里不再赘述。
他又指出:“雷者,火也。以人中雷而死,即询其身,中火则须发烧焦,中身则皮肤灼焚,临其尸上闻火气,一验之。道术之家,以为雷烧石色赤,投于井中,石焦井寒,激声大鸣,若雷之状,二验也。人伤于寒,寒气入腹,腹中素暖,温寒分争,激气雷鸣,三验也。当雷之时,电光时见,大若火之耀,四验也。当雷之击,时或燔人室屋及地草木,五验也。夫论雷之为火有五验,言雷为天怒无一效。然则雷电为天怒,虚妄之言。”王充用很多详实的例子证明雷电就是火,并用此驳斥雷电是“天公发怒”雷电崇拜的迷信之说。
宋代朱熹,在对雷电问题的探讨上也作出了卓越的成就。他是理性思想学派的集大成者,理学,顾名思义,他坚信“理”是万物的主宰,他认定“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朱熹也用阴阳和气来解释天文现象,最为代表的便为雷电现象,这与之前所论述的王充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类同的,均认定雷电的产生是阴阳相撞。
四、古人的避雷措施
面对突如其来、毫无征兆的强大的雷电伤害,我国古代的先民对待如何应对雷电的状况体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的聪明智慧,与今日人们所防雷措施不同的是,他们不是采取接地、架设避雷线(网)、使用避雷针等措施。1752年,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从而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根避雷针,尔后人们的意识里才有了避雷针的概念,那么我国先民是怎么样采取避雷措施的,这是十分令人骄傲的:之前的论述中我们提及的先人遭遇雷电、产生对雷电的深刻认识才能研究出避雷的措施,在搜集雷类文献过程中可以找到关于避雷室的记载:一孟奥北征豁:“凌云台南角一百步,有白石室,名避雷室”。另一盛弘之荆州祀:“湖阳县,春秋爹国,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为母立石室,以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至今犹存”。这是证明我国古代有避雷室的最好论据。避雷室顾名思义,其建造肯定能够达到防火防雷击的效果,这是值得今人所学习的一点。
那么避雷措施到底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这里要提及一个有趣的故事:有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出游,他告诫学生们遇到天气不好的状况切记不能站在树下以防止雷击,这足以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经懂得一些防雷的最基本措施,比如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空旷的地方、树下等都是易引发雷电灾害的高发地段,雷电即将来临时候应当避免接触这些地区。
古代先民既然已经深刻认真到雷电的巨大冲击力,那么是如何取代今日的避雷针进行避雷的是我们本文着重需要探讨的话题,据唐代《炙毂子》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屋顶上所设置的鱼尾开头的瓦饰,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认为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这表明中国早有类似避雷针的装置,只是缺少这三个字的命名而已。现今我们所游历那些知名的古建筑物的屋顶上随处可见,尖锐的金属物体高高伫立于房尖,从而引流于大地之下,这些鲜明的实例足以表明古代先民对待雷电采取的避雷措施还是很不错的。
五、结论与启示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不受人类所操控的,如果能够汲取雷电所产生的电流用于实验与大规模生产中那么我们所节省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但是这只能是在能够有效避免雷电灾害的前提下专业从业人员才能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技术活动。
作为生活在大自然的我们,是不可以去避免雷电的发生抑或减少它的发生频次的,只有饱含信心的面对雷电才能够免于雷灾,对待雷电这种瞬时的强烈电流,我们需要敬而远之,我们需要听取专业性的雷电防护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多多听取雷电防护知识,在平时生活中多加演练,才能免于雷电风险。
[1]暴雨袭击巴西圣保罗州4名游客被雷击身亡.天山网,2014-12-30.
[2]谭光广等.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概览[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p20.
[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天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5p2
[4]{宋}梨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徐山.雷神崇拜-中国文化源头探索[M].上海三联书店,1992.
[6]龙非了.我国古建筑的避雷措施[J].
[7]广西大学电力系大批判组.两汉时代雷电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自然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2).
[8]张应斌.雷州雷祖神话的文本渊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2).
[9]朱任飞.雷神崇拜和《庄子》寓言[J].北方论丛,1997(5).
[10]张应斌.雷州雷神与道教[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2).
[11]张静.从《夷坚志》中雷电灾害看宋代民间雷神崇拜[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12]王明丽.从汉画看古代雷神形象的演变[J].中原文物,2002.
[13]禹璟.从《太平广记》看雷神及雷神崇拜思想[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14]陈立人.“酃”--雷电与神龙崇拜的文字记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6(3).
[15]张学城.《招魂》“雷渊”考辨[J].湖北社会学科,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