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雅石艺术的新主张谈起

2015-07-09吴世伟

中华奇石 2015年8期
关键词:雅石石友传统

吴世伟

艺术的诸多不同定义里面,制度性的观点和艺术家的企图,是两个强而有力的判断标准。对许多人来说,某件物品如果放在美术馆或博物馆内展示,就属于精致、高雅艺术的分类范畴,否则就属于民间艺术或民俗工艺。在这种观点下,创新被认为是艺术成就的重要特质,艺术家的创造产生艺术;艺术品,就是制造者企图使其成为艺术作品的东西。这些说法中,其实存在很多灰色地带,台湾雅石界近期的发展,就是一个可以进一步观察和讨论的现象。

雅石之美强调自然天凿,不假人工雕饰,可以上油保护,也可以用水或喷砂清洗表面附着的杂物,但排斥其他任何人为加工。雅石在台湾,除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件肉形石,曾经在院内的特展中崭露头角外,很少有机会在博物馆露脸,更从未在美术馆的殿堂上现身。

玩赏雅石的石友,不乏艺坛中高知名度的艺术家,他们也热衷于雅石的收集与展览,甚至从石头身上找寻创作灵感与心灵沉淀。以我比较熟悉的中部地区为例,像陶艺家蔡荣祐是南投县雅石协会的会员,雕塑家谢栋梁是台中市八风石友会的成员,他们的艺术作品十年前就已广为各大美术馆所收藏。而八风石友会第二任会长陈庭诗,更是华人艺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版画家兼焊铁雕塑艺术家,属于台湾艺术史上前辈级的人物,同时他也是我的研究对象——台中市爱石协会创会初期的美术顾问。然而台湾雅石并没有因为艺术家石友或会员的加持而提高声誉和地位。

爱石协会的其他石友告诉我,二十几年来,他们每年一度的雅石会展,都只能在县市文化中心的地下室举办;一楼的展厅,永远留给绘画团体或大专院校的艺术科系,展出像油画、水彩画、水墨画、雕塑和摄影,这类传统上被认定的创作艺术品。后来新建的台中市屯区艺文中心,虽然提供了另一个较大的场地选择,使用空间却仍然限于地下室,邻近的台湾美术馆,尽管拥有更令大家向往的展览空间,但是他们想都不敢想。我曾经私底下询问过在馆内展览组任职的友人,他也证实这种不可能;他的言下之意,认为雅石是不登大雅的玩艺儿,纯粹是一种休闲嗜好,不属于美术博物馆界所认可的艺术与创作活动。

雅石不能称为艺术吗?从制度性的观点来看或许如此,若从制作者的出发点来论则不然。雅石的收藏不同于地质学家的矿石收集,虽说传统雅石讲求的石质、石色之美,和它所蕴含的矿石成分有关,如台湾的龟甲石、广西的彩陶石和内蒙的戈壁石;但在雅石的捡拾和购买过程中,收藏者考虑更多的,还包括对于石形、石韵等整体美的呈现,决定收不收的判断准则,显然在于审美感受而不是物理、化学知识,注重艺术性而非科学性。艺术史和美学对于艺术本质的研究,基本上只论人为之美,不涉及自然美;虽然雅石藉由水、火、风的力量与时间因素雕塑成形,再经爱石者的慧眼挑拣收纳,兼具了自然与人为之美,但是石友所投入的感情、想象和价值判断,才是收藏关键;如果这些人工施为可以类比于制作,并公开展示出来,雅石应该也能归属于创造的范畴,称为艺术。

雅石开始被独立观赏的具体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南齐时代,文惠太子在修建楼观塔宇中多聚雅石。一般最为石友所津津乐道的,当然是北宋米芾拜石的故事。但是传统雅石的发展到了当代,评比的公平性和展览会场上一成不变的布置,也备受质疑跟批评。例如同一展场上,取名“问道”(两石,一师一生)的作品竟然出现十几组,或是像“石头越贵越容易得奖”,“评比等于鼓励大家拼钱”等等的话,都出自非常资深的评审口中。

如何为传统雅石找寻出路,也逐渐成为众多石友争辩的话题。台中市爱石协会2014年会员成果展中,除了景观、抽象、形象、小品与本土等传统分组竞赛外,开始增设创作组。会长兼策展人林仁光医师如此说明:在不设限展示空间的大小,不排斥其他媒材的应用,不拘泥表演形式的意念下,创作者依个人独到经验及见解,完成以雅石为主的艺术作品。该展览以“石说新语”为主题,如图中的作品:石头好似在相互对话,个个争着对雅石新观念提出见解,暗喻雅石艺术有多样的表现可能性。另一作品“照镜子的女人”,则以非洲木雕和雅石雕像前后相映出“一石一木,一正一反,一立一跪,一柔一刚,一实一虚”等的强烈对比,标题中的:“照镜子”也可以看成互相凝视,对比还可以列举出古典与原始、西方与非西方、繁饰与简略。2015年会员成果展以“石现创艺”为主题,作品中有传统雅石之鸟被禁锢在牢笼中的,线条流畅与几何造型的现代之鸟破笼而出,实现创意。还有的雅石代表传统太湖石,传统病了,患了精神官能症,急需吊点滴治疗,具体而且清楚的诉求,让许多观众对这件作品印象深刻。另一作品“鬼湖之恋”从鲁凯族的神话故事出发,再现嫁给蛇郎君的巴冷公主沉入大鬼湖没顶的刹那,左侧的蛇是雅石表现的重点,头饰作为象征,搭配作者的摄影输出,表现迷蒙凄美的意境。

这几件作品中,虽然还是以雅石为主角,但是结合了更多媒材造型元素,更注意形式美学的样貌与意念的表达,也采取更多样的组构方法。西洋艺术史上,杜象使用现成物创作艺术的观念,几乎影响了此后所有世代的艺术工作者。《喷泉》是他最早的现成物作品之一,制造过程中他只做两件事:买来一个男生小便斗,写上作者假名和标题名称,创作就完成了。这件工业制品参展时虽然被退件,最后却改写了美学定义、艺术观念和创作手法,成为艺术史上空前绝后的经典。爱石协会的石友大都不知杜象其人与其艺术,但是他们的创作无意中却和杜象的现成物手法与观念操作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而且比起传统雅石来,这些作品呈现出更丰富的视觉性、趣味性、象征性、感动性及意义性,表达出更多创作者的想法与情感,和一般美术馆及其类似展览机构中的许多当代雕塑复合媒材创作,甚至小规模的装置艺术作品相较,也多了几分融合自然淬炼与人工智能的巧思和魅力。

爱石协会这两次的创新组展演,让许多会友重新找回玩石的乐趣,也引起外地来石友的好奇,以及海峡对岸最大的赏石杂志《中华奇石》杂志的邀稿。大陆受到台湾石商的影响,这十年来,奇石热潮迅速升温,不但广设奇石博物馆与奇石艺术市场,而且艺术、商业经济与文化资产三线并进,从地方到中央都极为重视,还不时到台湾来取经,搜集绝版资料,许多早期从大陆进口的雅石,更陆续以倍数成长的价格回流对岸。反观台湾,随着产业外移与经济不振,石友人口与石会数量大幅下降,官方、学界与艺坛长期以来对雅石更是处于无感状态,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在于国内艺术文化深受西方美学与形式主义的影响,遮蔽了自己的主体性思维,因此在国内艺术社群与博物馆机构所谓专家的认定中,充斥许多西方美学的偏见与艺术史的刻板印象。结合传统雅石与现代艺术的创作展演,爱石协会这个案例明显告诉我们,西方既有美学与艺术架构的解释力不足,除非扩充或是调适,无法处理当代社会艺文现象的多种变迁。同样源自于西方学术传统的人类学,向来主张应将艺术置于其生产与使用的社会文化脉络中来探讨,认为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与现象,文化则是艺术制作欣赏与理解的根源,从这个观点来看,创新的雅石是艺术,传统雅石也是不折不扣的艺术,雅石的变革,正是艺术与文化变迁的一环。

以上这项讨论在补充西方传统狭义的美学与艺术的不足之余,并无意斥责或贬低主导艺术生态的学院派及其同路人,而是要提醒其他可能性的存在,正视雅石的现况与贴近雅石发展的脉络,毕竟只要艺术这一用语,继续指涉人类美丽愉悦的事物,坚持代表社会中文化精英的部分,艺术就应该被不同文化社会的惯习与内在思维所检验,因为就如同人类学大师葛兹所说的,艺术乃一文化体系,既作为文化系统的部分,同时也是地方知识的一环。

猜你喜欢

雅石石友传统
本期石友通讯录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雅石置景与环境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雅石置景与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