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璧石明珠:莲花瓣小记

2015-07-09马浩瀚

中华奇石 2015年5期
关键词:灵璧山口石友

马浩瀚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有石友问我:莲花瓣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告诉他,这就是我初见莲花瓣时最鲜明、最清晰的印象。它像天际流星、像镜花水月、像白驹过隙,但是它跟白马纹石一样,一下就站到了灵璧石舞台的中央,成为一个传奇,受到万千爱石者的推崇与景仰。

初遇莲花瓣

认识莲花瓣,就从一个故事讲起吧。

2008年3月份,在二里庄散石市场,我见到两块美石,形状、纹理跟莲花石大致相似,但是花瓣更加明显突出,皮灰泛蓝,石肤沧桑,造型虬劲,而且石音清越绵远、纯净空灵。当时还不知道这石头产自古代制磬老坑附近的村庄崇山口,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因其“花瓣”特征更加突出,故称其为“莲花瓣”。于是赶紧问价,人家说那两块莲花瓣在大门口就已经卖掉了。我便进一步问石头产地和相关情况,想请他帮忙再寻一块,石农讲就出了这几块,全被抢完了……我也就信了。之后很长时间,确实再也没有见着,于是只能盼着某一天在某个地方能再次见到那两块莲花瓣,心头的遗憾啊,至今唏嘘难释。

6月份一天傍晚雨后,与朋友一起到二里庄毛石市场转悠,没有收获,就准备回家。在大门口遇到渔沟石友韩学习拉一车石头正往里进,已有几位“猎头”围上,我赶紧赶过去。车未停好,一方莲花瓣就已轰然入眼,我箭步上前,一把抱住石头,不再松开,让同伴看石头背面如何,同伴说很好。然后谈价,几秒钟谈成拿下。当时心情:不要江山要美石,得此一石一生足矣。

清洗之后,看到了纹和珍珠。纹有纵横的剑痕纹、流畅的水线纹、清晰的回旋纹;珍珠有零星的碎珍珠和淡黄色成片的卷云珍珠。当然最为迷人的是它极富立体感的莲花瓣!花瓣如真的莲朵一个挨着一个,手掌沿花瓣一拉,都会嗡然发声。倘若耳贴石瓣,轻轻一击,顿时会乐音大张,石体如空,清越绵远,直入灵台。

昙花一现的资源

最早的时候,宿州某石友最先得到崇山口出土莲花瓣的信息,说是有李、朱、张三家地里产莲花瓣,但是并没有声张,不管大小形态,照单全收,价格也适中,以至于李家的石头很快被收完,只剩下朱、张两家仅余亩把地还有。后来又有几位石友闻风而至,风卷残云,短短两个月时间,把崇山口莲花瓣抢购一空。据讲,最狂热的阶段,这几位石友吃住在村,雇人抢挖,出土石头直接上车,不看不品,满车就走。想想当时是何等激动人心的场景和气氛。同年,朱、张两家都盖起了三层洋楼。雨季来临之前,出产莲花瓣的几亩地头层石全部挖完。后来者只能望望出产莲花瓣的山坡和废坑而兴叹了。

2008年秋后,挖石旺季来临时,村里其他人家看到朱、张两家宫殿般巍然矗立的洋楼,如梦初醒,纷纷在各自“领地”挖宝。但是,错过那几亩地,竟然再也见不到莲花瓣的踪迹。崇山口莲花瓣仿佛天公刻意私藏的瑰宝,让石友和石农深切体味了收藏界冷暖三味。

我是个莲花瓣痴迷者,有幸获得几方,也帮朋友获取了几方。回想起来,仍然感觉那是我个人赏玩灵璧石最为巅峰的阶段,在那个状态里,生活如梦,无比舒适、无比幸福、无比清明。

如今,莲花瓣资源早已枯竭(后来,郑巷子、平山子等地也相继零星出土一些近似“莲花瓣”的灵璧石,但是在形、质、皮、色、润等各方面已相去甚远),可是每次去渔沟,仍然要去那个村,到朱、张两家走一圈,想竭力捕捉曾经的快乐在这片神奇的土地里、空气中留着的信息。

莲花瓣的鉴别

莲花瓣的出现,在赏石界确实有石破天惊之震动,很多石友特别是外地石友对莲花瓣认识不清,对莲花瓣的特点不掌握,更加难以分辨头皮和二皮莲花瓣、莲花石和莲花瓣的差别。借此机会,聊一聊莲花瓣的鉴别。

不同皮层莲花瓣的区别

赏玩灵璧石,第一要素还是注重石头的形态,其他诸如质地、皮色、神韵都是依附于其形态,莲花瓣也概莫能外。莲花瓣因为硬度高、质地纯,反而不易成形,故不是每一块都很美。

头皮莲花瓣指在宿州市灵璧县渔沟镇崇山口村后山坡地下1至4米范围内出产的石头。其莲瓣大、皮油润、色纯正、音清越,有纹路、有珍珠,灰土泛蓝,石色自然黝黑,刷净后局部带点黄浆,犹如和田玉的糖皮。这些特别显著的外形特点是将其命名为莲花瓣的最主要原因。它的每一块花瓣都像隆起的深浮雕,花瓣之间深深的沟壑自上而下贯穿,线条如圆弧张力强劲、花瓣分明。竖向走向的密集纹路与石底部横向走向的水线纹自然相会,犹如瀑布入潭,十分壮美。我又进一步给它总结了四超优点:形超美、皮超润、音超靓、质超纯。本来,莲花瓣产量极少,堪比纹石。在宿州能拥有一块莲花瓣的石友也很少,更不必讲外地石友了。所以聊莲花瓣也只是在一个小圈子里赏赏、评评。

二皮莲花瓣指崇山口莲花瓣原产地头皮之下出土的莲花瓣,约处于地下4米以下。二皮莲花瓣各方面特色都略逊一点,花瓣不易成型,大多是乱刀纹,纹路深、宽、直,有的也带珍珠和黄浆(虽然细分出头皮、二皮,但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也只有崇山口出土的莲花瓣是正宗莲花瓣。鉴于以后陆续出土的平山子莲花瓣、郑巷子莲花瓣等,藏家建议交易时应加上前缀产地名以示诚实。跟白马纹石一样,其他地方产的纹石即使被当作白马纹石叫卖也过不了行家的法眼)。

跟头皮莲花瓣相比较,二皮莲花瓣在以下五个方面均稍次:一是体量普遍偏大。动辄十几、几十吨,甚至一、二百吨,多数适合作为园林石观赏,不宜置于厅堂案几把玩。二是多为刀劈纹。花瓣的饱满度和曲线张力不明显,石表多扁平,像铠甲一样条块纵横。三是声音不清亮。有的甚至没有声音,让人如跌冰窖。四是皮色不油润。头皮莲花瓣皮不恋灰,薄薄一层,刷掉灰土不需手抚就呈现油润黝黑的皮色,老气温润,儒雅大方。二层莲花瓣略恋灰,皮色稍干燥。五是形态美略次。品相好的二皮莲花瓣很难见到,在后来石友强烈要求下,石农开始尝试切割、分解莲花瓣。一批截底、切背莲花瓣应运而生,但是成交价格比前一年原石头皮莲花瓣还高几倍,却仍然因为头皮莲花瓣的绝迹而被外地慕名者争相收藏。

莲花瓣和莲花石的区别

莲花石状如莲花,石表纹路线条流畅简洁大气,又分为白莲花、青莲花、玉化莲花等,少数能发音。我对莲花石很是喜欢,也收藏了几块。但是多数莲花石硬度相对较低,结体不紧密,受震动易解体。

莲花石与莲花瓣,仅仅外形相近,皮、质、色、音有霄壤之别,具体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石质不同,莲花瓣石质纯净,硬而脆,微晶分布均匀。莲花石则常伴杂质,石质较绵软。二是结构不同,莲花石的瓣一般结构较松散,莲瓣之间有结合层,天然粘合在一起的,受震动、温差影响易分裂。莲花瓣却浑然一体,即使受力断裂,不会自然解体。三是颜色不同。莲花瓣多玄黑;莲花石有豆青、有浅白、有淡黄、有绯红、有五彩。四是瓣形不同。多数莲花石瓣形更加丰满,纹路清晰细腻,线条流畅柔美,石肤光滑平坦。莲花瓣瓣形张力四射,轮廓粗犷虬劲,石肤又有珍珠、花纹装饰,极尽华美。五是产地不同。莲花石分布很广,南起淮南、南京,北到鲁南、徐州都很多见,形态、质地大同小异。六是价值不同。莲花石一般用于堆假山、或做草坪点缀,分布广、存量大,除少数精品之外,一般按吨出售,价格较低。而莲花瓣只在崇山口村后山二亩地范围内出产,存量极少,一问世便被抢购一空,极少展示,少数交易的也达天价。

莲花瓣效应

如前面故事所讲,莲花瓣之初出,并不为多数人所知晓,本身产量很少的莲花瓣,很快开采殆尽、销声匿迹。崇山口头皮莲花瓣产量小、精品少,像昙花一现,神龙不见。大多数石友只闻其声、不见其物,总是有种遗憾埋在心底。一时间,莲花瓣成了一段传说。

2011年前后,比邻崇山口的郑巷子、平山子两村相继出土了少量类似莲花瓣的石头,虽然与正宗莲花瓣有诸多区别,但是因为共同的心理和实际需要,大家欢呼雀跃称其为“莲花瓣”。 而郑巷子、平山子所产“类似莲花瓣”正如一缕春风,抚平了石友心中的惆怅。于是这些“类似莲花瓣”鲜衣怒马地登上中华赏石的历史舞台,掀起新一轮莲花瓣收藏热的高潮,一时间相关趣闻佳话不断,传奇野说迭起。莲花瓣石种梅开二度,再次风生水起,成为灵璧石坛一时明星,备受赏石界众口一词的推崇。

莲花瓣以石界王者的气象和舍我其谁的气势唱响了不负时代风流的主旋律,担当起宣传灵璧石审美、推动灵璧石文化发展的主角。如今,平山子、郑巷子类似莲花瓣资源也已绝迹,但是,莲花瓣却注定要成为灵璧石家族中最为璀璨耀眼的明星之一。

喜看如今,莲花瓣携石界新贵之盛名,势头如日中天,价格连番飞涨,影响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石友以拥有一块称心如意的莲花瓣为豪,不断丰富它美的内涵,探索它美的精神,拓展它美的意义,逐步形成了灵璧石大家族的一支瑰丽奇葩!

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美有万种风情,而感觉竟如此相同啊!

猜你喜欢

灵璧山口石友
山魂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磬云岫
钟灵毓秀灵璧石
nevi 加维亚山口的雪
礼就送灵璧石
小山口水电站泄洪系统泄流能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