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军突起嘉陵彩

2015-07-09周延锋

中华奇石 2015年5期
关键词:皮色嘉陵嘉陵江

周延锋

嘉陵江发源于中华龙脉——秦岭主峰地区,一江流水深切秦陇巴蜀,内屏中原,遥望青藏。这个地区岩矿丰富,地貌奇特,被李白《蜀道难》描述为“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玩石人一眼便知是盛产奇石的地方。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外地人从陕西宁强、略阳嘉陵江河道运走了大量绿石头、红石头,这些石头被冠以不同名目,以其他产地名义陆续出现在全国各类石展及奇石市场,嘉陵江奇石由此被唤醒。从那时起到现在,经过陕甘川毗邻地区石友的发现、发掘和整理,这条河流奇石的资源状况、石种分类、赏玩经验及文化解读、产业路径已经基本成熟,嘉陵江奇石也有了一个响亮的总称:嘉陵彩。

由于广元以上的嘉陵江上游河道曲折回环,“嘉陵彩”主要沉积于这一地区。《水经注》有:“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之语,今天汉、嘉陵两江分开是由于地质运动变化的结果。嘉陵江古代也被称为西汉水。所以,这一地区从地理和人文渊源上看属于西汉水流域,嘉陵彩也被视作汉水奇石的组成部分。

一、青铜时代、家国礼器

似乎是对中华文明发祥史的引领和暗示,发源于“青铜器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的嘉陵江江中奇石,一亮相便带着一种久远、神秘、奇异的气质,鼎彝之尊,龙骧虎步,把时间定格在夏商周三代,铺张扬厉着青铜时代的勃勃生机。

大致说来,我国“(夏商周)三代文化”具有突出的“礼仪文化”特征,目前可见的遗存,主要是青铜器及古玉器等。嘉陵江奇石以其铜铸金摩、蚀变多样、包浆沉稳的皮色和瑰丽神奇的造型,较好地比拟了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这种以绿彩为主,色系丰富而又万变不离其宗的一江美石完全当得起“青铜时代、 家国礼器”的美誉。

她们不仅仅是“天然艺术品”,更多地,是那种比附于礼器的品格,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学意义。这是嘉陵江奇石最突出最主要的审美特征,也是她最重要的文化品格。

信手拈来图一和图二就足以展示嘉陵彩的这一品格。以图二为例,那种略显夸张的造型,很像商周礼器上的神兽饕餮;而他的生猛凶悍神态,极似商代青铜器虎食人卣。中华文明源头时期的青铜器物造型在嘉陵彩中比比皆是。

二、庙堂江湖、神仙祥瑞

观赏嘉陵江奇石,每每被她们那种超乎想象的奇特造型所震撼。从题材上看,嘉陵彩中既有大量具象人物、动物、器物类,也有大量山岛景物及抽象造型类,更有大量质色玉化类,给我们从广阔视野上解读她们创造了条件。换个说法,就是嘉陵江奇石不仅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而且具有深厚的、多样化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嘉陵江奇石的文化品格之一。

肇始于炎黄时期,形成于青铜时代的庙堂文化,以宗法关系为纽带,以祖先崇拜(表现为图腾崇拜)为特征,彰显现实社会秩序的合法性,逐步演变为道法自然的天命观。与此相应,三教鼎立格局逐步形成,构成传统中国社会的主要价值观。映射到精英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呈现在社会礼仪及器物文化上,突出表现为庙堂文化与龙凤神佛相关联;精英文化与山水清供相关联;民俗文化与风水祥瑞相关联。

如图一、图四的“鸟尊”、“卧佛”,隐含了传统中国社会天道轮回、神灵护佑的天命观。图五“卧牛岭”,灵山胜水,江湖平远,显示了文人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襟怀。瑞兽等吉祥题材,表达了普通百姓期望国泰民安、生活幸福美满的良好愿望。

嘉陵江上游地区也是古氐羌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及中原文化、巴蜀文化、两汉三国文化等交融演进区域,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也为我们解读嘉陵江奇石提供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坐标。比如图五“卧牛岭”,亦可命名为“青泥何盘盘”,可以与金牛道、古蜀道文史相链接,等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嘉陵江奇石中大量神秘奇异的动物、人物类造型石与氐羌文化遗存中的神秘动物、人物十分吻合,这也为我们解读“嘉陵彩”提供了另一条可行的路径。

三、皮色肌理、山水褶皱

在国内各地盛产奇石的河流中,嘉陵江很独特,嘉陵江的石头也很独特。由皮色而肌理,由肌理而褶皱,形成了嘉陵江奇石特有的审美特征——褶皱。

皮色:嘉陵江奇石的皮色并不主要表现为包浆或浸染,而更多展现原岩自身的固有色,以绿色为主调,五彩纷呈,多数带有明显的金属感,很容易和青铜器及其多种蚀变色相互印证。还有一部分嘉陵江奇石有很高的玉化度或已完全玉化,还有些具有彩陶或彩釉的皮质感。

肌理:相同或相似图样不断重复乃至布满画面就是肌理。肌理是皮色的演化,是一种特殊的皮色。嘉陵江奇石中有几个主要石种就是肌理胜出的典范,包括竹叶(茶叶)石、龟纹石、梨皮石等。竹叶石已被藏家热捧;龟纹石家族至少也可以细分为三四个类别;梨皮石往往出现奇特造型,是嘉陵江造型石的主打石种之一。

褶皱:嘉陵江奇石的褶皱或细腻精致,或大气爽朗,但都朗润光洁,山高水长,风生水起。

就嘉陵江奇石来说,褶皱是一种特殊的肌理,是带有突出浮雕效果的肌理,是石皮的一种特殊形态。这些褶皱与石形和色彩相得益彰,形成或山或水或鸟或兽或器或画,增强了表现性,丰富了奇石审美内容。褶皱在嘉陵江奇石上普遍存在,是嘉陵江奇石最特别的审美特征。其中的大器、具有磅礴气势的作品,有不少是这类石头(图六)。

四、花红叶绿、色彩丰富

嘉陵江奇石最初被称作“嘉陵江绿彩石”,主要原因就是她张扬、丰盈的生命之绿。这种绿细分下来有几十个亚种,已经很难用“绿彩”两个字来描述,而要比对色系图仔细加以分析。同一种颜色如此细分,在奇石界是少见的。图七所示嘉陵彩,一米三以上大规格厅堂石,碧玉质地,彩鱼造型,色彩斑斓,意象丰沛,较好展示了嘉陵彩的色彩特点。

被更名为“嘉陵彩”,是因为嘉陵江奇石色彩丰富,绿红黄黑紫五色皆备,特别是红色鸡血玉惊鸿一现,浓艳厚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图八)。

总起来看,赏玩、研究嘉陵彩要深化细化“色彩”“肌理”“褶皱”等理念和分析方法,不断丰富赏石语汇。

结语

嘉陵江奇石以绿彩造型石为主,人文底蕴比“天然艺术品”的概念更丰富,比“儒道佛”传统格局更久远,直至中华文明源头。其色彩、造型、图纹、褶皱等多种优秀的特质,可以满足有不同喜好的赏玩人群。也许,下一个明星石种,就是她。

猜你喜欢

皮色嘉陵嘉陵江
碱液显色鉴别小麦皮色的方法研究*
嘉陵新型桑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
VR宝石显微镜下和田玉籽料的鉴别特征
浅谈和田玉籽料
嘉陵江东满福坝
竹枝词
在嘉陵江边
探讨小麦皮色的化学检验方法
我的嘉陵江(组诗)
在3759米深海感念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