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万荣:以石为趣悟人生
2015-07-09王建乐
王建乐
秦岭,横空出世,纵贯东西,构划出中国南北区域的绮丽风光;秦岭,在亿万年前的地质运动中,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秦岭,以司马迁“天下之大阻也”的喟叹,唤起了天下无数挑战者逾越的脚步,浇铸了可歌可泣的栈道文明史。在秦岭南麓,有一条南北垂直的大河——嘉陵江,它与故道并驾齐驱构起了南北文化交流的通道,它伴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闻名遐迩,这是一条蕴玉怀石的美丽大河。
在嘉陵江边一座临江而建的民居里,我见到了在汉中奇石界享有“资深玩石人”的杜万荣先生,从他屋里与众不同的奇石不难看出,他高雅的文化品位和灵敏的艺术嗅觉。自然,我们的话题也是从石头开始的。
情系山水天地间
见到杜万荣的第一印象:沉稳、爽快、睿智。他说起石头如数家珍,嘉陵江红彩石、绿彩石、象形石、红梅石、五花石等等,无不把嘉陵江流域的奇珍异宝悉数道尽,他以国内各类奇石品相比较,品鉴嘉陵彩石的独特之处,他以艺术的视觉角度分析奇石蕴含的文化底蕴。在他的眼里每一块石头都是一个生命的载体,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杜先生出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自小在嘉陵江边游玩,秦岭的峻秀,嘉陵江的旖旎,使他对大自然中的奇珍异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大自然生灵的“诱惑者”,成为无所不好的“玩家”。他玩过鸽子,在成群结队的鸽子翔舞蓝天的时候,他的追随者络绎不绝;他玩过盆栽,灵动神奇,是众多家庭厅堂、几案不可或缺的尤物;他玩过镌刻,使沉没已久的具有深远历史文化的五花石雕刻工艺重现于世。他手工琢刻的五花石葫芦,巧色应用精美,打磨细致准确,是把玩者争相求购的佳品。
在嘉陵江采砂淘金兴起的时候,他又把目光投向了被扔弃在河滩上的石头。说起捡石头,杜先生酣甜地笑着说:“那时候,真有人把我当傻子看”。也难怪,当时汉中玩石才刚刚起步。在秦岭山地有“出门石头多”的俗语,众多的人对奇石观赏很是不理解,以为他捡石头用于修房造屋,还捡的尽是一些砌坎子也难以摆稳的“四棱抱巧”的石头,你说怎能不把他当“傻子”看?对此,杜先生也不气馁,一有空闲不是徒步就是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坎坷的嘉陵江沿线,不论春夏秋冬、酷暑寒天,他都痴迷地徘徊在乱石河谷间,有时候弄得一身泥水甚至忘记吃饭。帮助他运石的当地农民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收集起了石头。市内外有对奇石感兴趣的朋友前来求教,杜先生也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赢得了众多石友的尊重。杜先生认为“一个人玩不是玩,众人玩才是玩”。当嘉陵江彩石成为陕西名石、省内外的人络绎抢购之时,人们才发现他并不“傻”,他把他的情感和文化都寄托在这山水间了。
求石悟道塑人生
杜先生沉迷于石头一发而不可收,每当得到一方奇石后,总是与石久久相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在夜里家人入睡后,他还悄悄地爬起来执灯秉烛把玩。用他妻子的话说“他的沉迷劲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他非但对嘉陵江略阳段的奇石深有研究,还利用休假上到宝鸡、凤县,下到广元、宁强,对嘉陵江流域的奇石进行探访,他的步履几乎踏遍了嘉陵江上游的每一处河滩和沟沟岔岔。当他在发现嘉陵江彩石并被奇丽的色彩所征服后,为了尽快弄清楚石质、石种和准确的命名,他联合石友共同商议,使锁在深闺的嘉陵奇石有了命名,也为嘉陵彩石寻找到了不同凡响的市场定位,赢得了玩石界朋友的好评。略阳红梅玉是奇石的新贵,也是一枝独秀的奇葩。它的发现很快引起了国内玩石界的青睐,一时可谓“洛阳纸贵”。杜先生根据民间传说和史籍,对红梅玉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深入研究。红梅玉早在唐朝就已经开发利用,并影响巨大,由于历史的更迭和战乱的交替,使红梅玉沉没在岁月的风雨之中。红梅玉的再次问世和研究,无疑是当地石文化的重要发现,对研究当地石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与略阳石友一道根据红梅玉的色形和物理分析提出了“红梅玉”的概念,得到了众多石友的认可。
在杜先生看来,看似冰冷的石头其实就是一个个生命载体,它吸取了日月甘露、天地精华,灵动美艳的色彩就是它饱含深情的语言,是诗情画意的格调,当你一旦读懂它的语言,那么这一刻就是你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妙时刻。杜先生正是在这种无尽的融入与享受之中,感受着自然天成相互融入的妙趣。美石为玉,奇石也然,奇石就如同饱经沧桑历练的贤者,它蕴含着诚信、仁义、宽厚等美德,它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种教悟。
以石会友抒情怀
在笔者尚未见到杜万荣先生之前,与石友闲聊,一提到杜先生,都说他是一个老玩家。笔者在写稿之中有幸参加了在略阳举办的2014年汉中观赏石协会一年一度的年会,由于杜先生家中有事未到,但有许多外县石友问到了杜先生,大家从内心牵挂着他,使我很感动,这不难看出杜先生平时的为人。
十年前,有一个韩国商人一眼相中了他的嘉陵彩石“鸿运当头”,开价为二十五万元。作为一个企业效益并不好的普通职工,家庭并不富裕,他急需要钱补充家用,但他更痴爱这方奇石,他认为这是嘉陵彩石最精美的结晶,是嘉陵之神赋予嘉陵儿女最神圣的艺术精品。韩国商人每天都打一次电话,一年中几乎没有中断,最后急了,让杜先生开价。杜先生说:“这方奇石不属于我,属于这方热土,除非我倾家荡产才会考虑出售。”他喜石、爱石、痴迷于石,但不保守封闭自我欣赏,对奇石的出产地一旦有了新发现,他就四处奔走告之石友,甚至是省市以外的石友。他把奇石作为会友的载体,如果哪位石友得到一方奇石他也会赶往其家中与之分享。他时常把捡回来的奇石送给朋友,让更多的人都能受到自然艺术的熏陶;他擅长雕刻,对有兴趣的雕刻爱好者毫不保留进行技术指导;他善于制作底座和寻找到奇石摆放的最佳角度,很多石友登门造访请教,他都会不厌其烦给予满意的解决。他受人尊重但不自傲,一有石友聚会,他就会和盘托出对奇石文化的感受心得,对玩石的初学者,他会赠送《中华奇石》杂志等刊物并用各种奇石进行实例指导。多年来,他远到广州、成都、西安数十个省市以展会友,结交了许多奇石爱好者,也使嘉陵彩石得以传播。
杜先生不赞成让奇石熏染太多的铜臭味,他认为奇石的经济价值是透过文化价值而体现的,在奇石交流过程中,应该着重体现一个“缘”字,这个缘字里,有着精神和文化的内涵,结缘于石,结缘于情,物我相融,以石言志,以石抒怀,这是玩石赏石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