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李娜变成《李娜》

2015-07-07格鲁

新体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陈可辛李娜上场

格鲁

再次出现在公众前,李娜跟人打招呼:“大家好,我是前网球运动员李娜。”变了形象,没变幽默和爽朗。

李娜是最近影视圈的关键词,之所以引人关注,跟转做演员的体育明星不同,李娜不是去演绎别人,而是别人要用电影诠释李娜。

有点出乎意料,李娜传记《独自上场》改编的电影就要开拍,高水准商业运作总是动不失时。在李娜影响力势头未减、网球运动厚积薄发的当下,在姚明渐行渐远、刘翔退却荣光、丁俊晖波澜不惊、邹市明挑战金腰带失利的当下,中国体育精神的传承需要李娜。而在充斥着情色、暴力、浮夸和媚俗的影视圈,同样需要一部好电影。

让人欣慰,李娜这次没有独自上场。

电影的导演是风头正劲的陈可辛,从《甜蜜蜜》到《亲爱的》,陈可辛把握各类题材所展现的高水准让人确信这会是一部好电影,何况由李娜用15年网球生涯写就的剧本本身就不赖。

《独自上场》,这名字看上去有一种孤独又骄傲的既视感,让人很容易想起传说里的场景,大漠落日,形单影只,影子在画面里被拉得老长。就像电影的先行海报一样,球网上李娜的影子似乎能延伸出一个世界。那远处渺小的身形在光影的对撞下顿时让人心驰神往,这就是电影要表达的“李娜影响力”。

较真地说,李娜还影响着这部电影的票房。

传记式的电影是只有极少人享有的褒奖,在体育界更是凤毛麟角。在陈可辛导演审视的世界里,究竟会呈现给观众一个什么样的姿态,这恐怕是很多人走进电影院的原因。打破常规开启中国网球职业化的勇士?奋力拼搏夺取亚洲第一、第二座大满贯奖杯的先锋?还是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坚韧、幽默、直爽的开放性中国新形象?就像网友在评论《姚明年》时说过的,通过镜头,至少能给出过往英雄才能给予我们的那些因素:智慧、奋斗、对悲剧的抵抗、身体的健美、人类的力量。

2014年9月19日,李娜宣布退役,同年11月11日,李娜WTA积分正式清零,一个时代的终结,这是中国网球有李娜的时代。

对于网球运动,中国不缺人才,也可以粗鄙地理解为不缺人,缺乏的只有对一项运动的认知与关注。网球和乒乓球、羽毛球一样,我们在投入之后成就彪炳,而李娜带给中国的就是对这项传统绅士运动平民化的热情,更是后李娜时代中国网球运动的希望。

对于普通的电影受众呢?

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闲暇时为了一部好电影走进电影院,相对于被揭开的网球面纱,更希望看到的是李娜其人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故事推进中与自身相匹配的共鸣,然后发现一些活着该有的态度。

这恐怕也是李娜的初衷。《独自上场》是一部传记,诚然有李娜质疑体制的经历,也有被质疑人格的过往,有辉煌也有挫败,有激荡人心的赛事,也有温婉感人的爱情。这一切只是李娜通过网球贯穿的经历,阐述对人生的理解。

谈及成名后的心路历程,李娜不无心酸和骄傲:“有时候我真想穿越回去,告诉那个在陌生人群中茫然无助的中国女孩儿:‘振作点,一切都会好的。’但有时又觉得不必,那些小磨难和小障碍最后都被证明是命运指派给我的催熟剂,让我学会勇敢和承担。”

白岩松在李娜退役时说总有一种告别让人笑容满面,这是说李娜开创性的职业成就,我宁愿相信他是在说给所有那些坚持初心、敢于拼搏、无论成就大小都无愧于心的人。

哪怕你不必独自上场,也一定敢于独自上场。

也许只有这样,我们在多年后回望人生,才有资格像李娜一样,在感谢过所有人之后,还可以对自己说:这么多年从没有感谢过自己。32岁的李娜感谢15岁的李娜,虽然32岁的李娜没有15岁的李娜坚强,但很感谢那时候的坚持。

我想,这种精神力量的传承应当是电影的精髓所在。

猜你喜欢

陈可辛李娜上场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光影视界
陈可辛不再执导《酱园弄杀夫案》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新年音乐会上的欢呼
除夕赴年夜饭
金城武手捧剧本羡慕嫉妒
上场之前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