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教写作
2015-07-07王雪雯
王雪雯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可以通过巧用教材例子、进行模仿写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模仿;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42-2
一、研究缘起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写得痛苦,教学的有效性一直难以提高。俗话说,“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一群一点儿写作兴趣都没有的学生去大讲审题、立意、选材,学生的接受度有多高是可想而知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模仿策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高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思维能力相较于初中生更加成熟。但这一发展转化还不够成熟,往往要借鉴别人用过的方法或创造的一些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即可称之为模仿。如果能利用模仿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随之而来的写作欲望就不可阻挡了。
实施模仿策略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模仿素材的选择。如果教师能选择一篇内容丰富、构思奇巧的文章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相信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那么,如何选材?思索很久,笔者的目光落在了教科书上。目前教学中使用的教材都是经过筛选的经典篇目,各有所长,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利用书中的材料将写作方法教给学生?新课改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叶圣陶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由此可见,语文教材的确是训练读写能力的一个极好的凭借。
因此,笔者开始尝试以趣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课本中的优秀篇目的词句段落作为写作教材教学生写作。通过教学研究,笔者认为只要目标明确,有侧重点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并同步安排相关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描写方法。下面,笔者以一节作文片段训练课为案例,谈一谈如何利用课本教材例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行作文教学。
二、案例展示
(一)案例背景
“要有描写意识”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材中第二专题的写作要求,训练要求是能从生活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描写人物。目前,学生写作时,往往缺少“描写意识”,习惯于叙述,而不长于描写,因此,文章往往平铺直叙,干瘪乏味。写作时,如果能叙写结合,使用一定的方法创设细节,笔下的摹写对象有形态、有动作、有色彩、有声响,文章就会有栩栩如生之感、历历在目之效。
(二)案例设计
笔者通过明确概念、理解分析、概括归纳、当堂演练、点评交流这样一个教学流程来训练学生学会使用恰当的方法创设细节来描写与表现人物。
1.教学流程图:
明确概念——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与作用
↓↓
理解分析——结合学过的课文分析细节的创设方法
↓↓
概括归纳——归纳细节的创设方法及作用
↓↓
当堂演练——运用细节创设的方法描写某个人的吃相(优雅或粗俗)
↓↓
点评交流——学生交流点评他人的写作片段
2.教学思路分析:
(1)有关教学导入,笔者想了很久。如果直接由细节描写的含义引出,恐怕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如果从学过的小说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入手,未尝不可,但是缺乏新意。后来笔者想到了古诗,古诗以一种极为简略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无限的画面,所以笔者选择了学生熟知的赵师秀的《约客》。这首诗的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就通过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表现主人公等待友人焦急而无奈的心情。由此引出本堂课的内容“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利用过往的旧知识来导入新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2)对细节描写含义的理解,比较简单,关键是如何在作文中创设细节。于是,笔者选择了学生学过的一些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片段,带领学生分析细节创设的方法,并体会细节描写对反映作品主题活动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也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笔者在这里还举了屠格涅夫小说中的一句描写“他一笑,露出三十二颗金牙”,学生都乐了,觉得非常形象生动,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3)接下来进行当堂写作训练。运用细节的创设方法描写“吃相百态”的片段,主要用细节描写每天在一起吃饭的同伴的吃相。课堂上,笔者选择了几个写得比较有特点的典型片段让学生来分享、点评、交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
学生一(描写只爱吃肉不爱吃蔬菜的弟弟)
他低头看了看碗里的蔬菜,咽下了口水,嘴里嘟囔着。拿起筷子,把菜拨到一边,干扒米饭。老妈看到这一幕,吼了她一句。他又讪讪地抬起头,眉头在一起打架,夹起蔬菜往嘴里送,嘴巴紧闭头向前伸,碰到菜又缩了回去,看了老妈一眼,又向菜伸去。慢慢张开嘴,一点点艰难地把菜挤进嘴巴,慢慢嚼了两下就面目狰狞地往下咽,刚咽下去,就夹了一块肉放进嘴巴里美滋滋地嚼了起来。
学生二(描写同学的吃相)
他用筷子把粉条送到嘴里后,不是把它咬断再吃,而是向上猛地一仰头,任由粉条们肆无忌惮地甩在鼻子、腮帮子上,只见他使劲一吸,粉条们便又迅速集中进入他的嘴里。
学生三(描写同桌吃饭人的粗俗吃相)
他拿着筷子,盯着菜看了一会儿,然后开始动筷子。这时我好像是看见了上百只手在夹菜,只听见当当当,筷子碰到盘子的声音。这不妙了,我赶紧的伸筷子像夹点菜来,没想到立刻就被上百只手形成的墙给弹了回来,当我想再试一次时,菜已经没有了。
(4)在学生书面训练“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著作中类似“吃相百态”的文字片段,如阿城《棋王》中有关“吃饭”的片段,丰子恺《中国的女人、小姐们》中有关吃瓜子的精彩片段,是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从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三、案例分析
第一,课堂导入的巧妙设计。选择学生熟悉的古诗作为课堂导入,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初步领略细节描写的妙处。如果一上来教师就大谈细节描写的定义、方法、作用等,学生必定会对纯概念式的介绍提不起任何兴趣。此时采用一句既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又富有深远意味的古诗,可以迅速将学生带入古诗的优美意境当中,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第二,教学内容的个性化选择。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利用课本内经典的细节描写来讲解细节的创设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贴近我校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使学生亲切可感,对知识接受度高。教学内容的选择充分体现了教师针对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创设细节来描写吃相的写作片段训练,学生很有兴趣。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但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便会觉得作文有东西可写,就能对生活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一方面要多表扬学生的成果,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课堂上,笔者选择的这几个写的比较有特点的片段在学生间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此外,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也使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有了提高。
第三,学生写作才能的个性化展现。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努力为具有不同个性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个性、开发潜能的机会,同时把握个性表现的时机,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望,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发挥到最大。在本堂课当堂训练环节,教师让学生选择身边熟悉的同学、朋友来描写“吃相百态”,抓住了高中生同学之间爱调侃的心里,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动力,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感觉有话可写,能够让当堂写作顺利进行下去。
第四,从此次作文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写作指导课也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这要求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并且活用教学形式,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课堂点评环节里,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裁判”。教师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可以获得来自于其他同学的评价。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因此课堂里出处显示着学生的个性活力。作文评讲应尽量让学生参与评讲的过程,体现出对尽可能多的学生的鼓励,而不只是老让少数“写作尖子”频频亮相,使肯定和表扬成为他们的专利。评讲时还应该充满民主气息,师生平等对话,甚至可以争鸣,形式上也应该尽可能新颖生动活泼,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不能把评价当成一种对学生作文进行褒贬的形式,不能单纯地一味进行肯定和否定,而是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左后通过争论和碰撞达成共识。在作文点评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更过学生的作文被评价,充分利用学生的作文资源,赋予学生成就感,激发其写作兴趣和热情,让作文点评成为学生作文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