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5-07-07申海玉超乔莉娟张彦昌张彦军栗桂平
叶 嘉 申海玉 杨 利 韩 超乔莉娟 张彦昌 张彦军 栗桂平
河北省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叶 嘉1申海玉1杨 利2韩 超1乔莉娟1张彦昌2张彦军2栗桂平3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集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和推广为一体的农业园区,在其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平衡原理,以科技引领贯穿始终,它的成功运行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现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53个,现代农业整县制推进势头强劲。
河北省作为国家产粮大省,目前建有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均以县(或县级市)域为单位,综合各自区域内优势,围绕做好京津冀菜篮子农产品安全供给示范基地,在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化生产、组织化经营管理程度低等问题。为更好地推进其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特对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为其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参考。
一、河北省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河北省现有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包括石家庄藁城、唐山玉田、保定定州、沧州肃宁、衡水武强和邯郸武安。
1、示范区物质装备水平有所提升
表1 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相关指标
由表1,2012年河北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程度已达到86.7%,物质装备水平平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6%,高标准农田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平均水平比全国水平高14.6%。表明我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由传统方式转向依靠现代设施、机械作业为主。
2、示范区科技推广水平提高明显
由表1,3年建设期内,河北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推广水平综合得分10.13提高到12.2,与国家平均水平之间差距缩小,其中,定州和玉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大专学历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比重、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比重和具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的乡镇比重均超过国家平均水平。最后,6个示范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比重均达到100%,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3、因地制宜,区域产业优势明显
河北省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和高原,其间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形成了以中南部平原为主的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区,示范区形成了以粮食种植、生猪、禽类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布局。2010—2012三年间,耕地面积由500万亩增加到655.9万亩,粮食总产量由49.96亿斤增加到53.06亿斤,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实现稳中有升,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来不同程度地实现增长。同时,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龙头的第二产业规模发展,以农业生态园、采摘园为特色的第三产业初见端倪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4、示范区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经过3年期建设,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了以玉田、武安瘦肉型生猪、林果、蔬菜、中药材等为主产业的丘陵、山区辐射带动型发展模式;藁城作为石家庄“1+4”组团城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中小城市城乡统筹型发展模式;中南部平原定州、肃宁、武强则走的是一条粮食、蔬菜生产、畜禽养殖及加工为主产业的粮食生产带动型发展模式。示范区实现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运行、农民受益”的发展模式。
二、河北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虽然取得一定建设收效,但在2012年全国综合水平考核中得65分,未达到国家基本现代化农业75分的要求。考核数据多方反映出,其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示范区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河北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经营管理水平仍相对较低,2012年内仅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的55.7%,已成为制约示范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问题。其中,农业标准化水平是短板中的短板,6个示范区平均水平仅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的31.8%,其中只有武强县达到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值。
2、示范区支持水平低,且差别较大
2102年国家示范区考核数据显示,农业示范区建设财政支持水平和农业信贷水平较低,玉田、定州、藁城三个示范区均排在后20名,反映出河北省农业示范区建设资金缺口大。3年间,河北省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水平没有明显增加,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最后, 6个示范区支持水平差别较大,武安市和武强县的支持水平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但距离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还有一定差距。
3、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足
统计数据表明,河北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不足。首先,农业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2012年,国家考核数据显示:肃宁、武强2个示范区“12316”等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率为零,这与建设信息化社会要求不相符,信息化水平落后,还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影响种植大户、农民对于市场的了解。其次,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人才培育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各示范区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少,大专学历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比例低,专业配置不合理。
4、示范区运行示范机制薄弱
示范区建设增速不大。2010—2012年农业实现三连增,农民收入仍未达到国家示范区平均水平,2012年国家考核统计数据表明,河北省6个示范区中,只有藁城示范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收入超过国家示范区平均水平,其余5个示范区均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农民收入增加比例不高,均未达到国家平均水平。
三、对策研究
1、着力构建科学的示范区管理模式,加大示范区的影响示范力度
各示范区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农业、水利、林业、发改、国土、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建设领导小组,赋予其对示范区实行统一管理和开发的权利,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管理原则进行运作。形成以专家组为顾问的管理团队,聘请一些相关专家学者在管理理论上做相关探索。在管理过程中,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分工合作,协调有序,可以避免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科技投入,切实提高示范区的科技水平,进而提高示范区科技服务能力
(1)示范区要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密切稳定的合作关系
开展示范区与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结对活动,搭建示范区与农业科研院校科技合作平台,推动示范区与农业科研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增强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同时,促进农业科研院所在示范区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集成、熟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
(2)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①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建立科学的人才竞争机制,同时应对其相应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与福利待遇进行合理的调整。②重视对现有的农业信息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信息服务理论水平和处理业务能力。
3、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河北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支撑体系,需建立由政府主导,主攻方向明确,按照区域发展模式,资源优势互补,研究开发一体,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体系。不仅将农业科技专家、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创业者纳入农业科技支撑体系,而且还要将农业技术推广、示范指导等人员纳入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以市(县)农技中心为龙头,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支撑,村农技服务站为依托,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多元主体的参与”的基层农技推广与服务体系,成为实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的枢纽与桥梁。
4、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构建新型农民培育体系
在原有土地承包经营主体不变、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情况下,通过优化环境,引进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服务推广人才,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效益;还需要建立农民培育体制,通过建立以县为培育主体的培育机制、规范培训形式和内容,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等内容和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建立长效的新型农民培育体系。加快农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民向现代新型农民的转变,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5、健全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各级政府应根据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不断完善相关的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流转政策,同时出台规范土地流转相关制度,在政策层面和技术操作层面规范土地流转。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做到土地流转报告制、登记制、合同制、备案制、调解仲裁制和档案管理制等规范化制度管理。
6、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管理机制,拓展农业产业链条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应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大项目带动大产业,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产业基地面积不断扩大,通过农业生产要素流动、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流通过程、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形成产业集群,实现政策、资金、科技、信息等要素在示范区的高效流动和集聚,实现规模经济跨行政区域进行,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的农业大生产、大市场,推动河北农业整体竞争力水平上升。
(作者单位:1.邯郸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2.邯郸市农业局 3.邯郸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HB13JJ085),2013年
叶嘉(1963-),女,河北邯郸人,教授,硕士研究生,邯郸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植物学相关研究,Email:yejia630819@126.com
韩超★(1978),女(汉),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研究,Email:chaoh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