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磷脂对脑卒中患者hs-CRP及血脂的影响

2015-07-07万明勇郑春华邹小红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缺血性血脂神经功能

万明勇,郑春华,邹小红

(南昌市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8)



大豆磷脂对脑卒中患者hs-CRP及血脂的影响

万明勇,郑春华,邹小红

(南昌市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8)

目的 探讨大豆磷脂对脑卒中患者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昌市第一医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的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8例,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大豆磷脂;对照组38例,予基础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Hcy及血脂的变化,探索大豆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机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较低(P<0.05),TC、TG及LDL-C较低(P<0.05),HDL-C较高(P<0.05),总有效率较高(P<0.05),且不良反应较低(P<0.05),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豆磷脂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水平,改善血脂代谢,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磷脂;脑卒中;hs-CRP;血脂

脑血管病(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2]。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半身瘫痪、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利等症状,中医属“中风”范畴。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均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3],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于熟睡或安静状态发病,发病急骤,数小时或2天内即可达到高峰,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措施。本病的诱发因素与高血脂关系密切,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动物实验表明,大豆磷脂对血脂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4]。本文通过观察大豆磷脂对脑卒中患者hs-CRP、IL-6、Hcy、血脂的影响,探究大豆磷脂的疗效机制及其安全性,为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南昌市第一医院以急性脑卒中为诊断而收入院的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5.23±9.36)岁,其中血脂异常患者12例;对照组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4.93±9.16)岁,其中血脂异常患者14例。

纳入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5]中诊断标准而拟定以下纳入标准:①初次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②发病48 h内接受治疗的患者;③患者表现为神经缺损症状,并可用某一血管综合征解释;④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患者,并排除出血性脑卒中、脑肿瘤及脑血管畸形等;⑤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本实验得到本院伦理协会许可。

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本实验或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患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出血性溃疡、呼吸衰竭等重大疾病者;③患有乙肝、肺结核、艾滋病等具有较重传染性疾病患者;④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对大豆磷脂过敏者;⑥患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降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降血压、血糖、抗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措施: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5079)500 mL,1次/天静滴,盐酸噻氯匹定片(抵克立得,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86)250 mg 1次,2次/天,口服,20 %甘露醇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037)250mL 1次,2次/天,静滴,共治疗4周。

实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临床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大豆磷脂散(上海金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9594)7 g/d ,1次/天服用。有吞咽功能的患者可吞服,吞咽困难者可将大豆磷脂散加水成乳液后饮服、口吸或鼻饲,共治疗4周。

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空腹采集10 mL肘静脉血,将其装入预先装有EDTA的抗凝采血管中,将采血管按3000 r/min离心10 min,待离心结束后将上层血清装入EP管中,放入-80 ℃冰箱中保存备用。以上均由本院检验科专业人员负责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3.1 血清中hs-CRP、IL-6及Hcy含量:本研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hs-CRP、IL-6及Hcy的浓度水平。以血清中hs-CRP浓度的测定为例,首先用人hs-CRP抗体免疫实验微孔板,再分次向微孔中加入hs-CRP,与 HRP标记的hs-CRP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最后加底物TMB显色。显色后,TMB在HRP酶的催化下发生连续的颜色转化,最后变为黄色。由于颜色深浅与标本血清中的hs-CRP浓度呈正比例关系,用全自动酶标仪测定标本的吸光度(OD值),最终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可精确计算标品中的hs-CRP含量。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IL-6及Hcy的测定方法同上。

1.3.2 血脂:取研究对象备用血清,采用本院临床检验科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 AU5400)检测血清中各血脂指标。

1.3.3 疗效评判标准:参照2000年全国第五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判定,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微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1.3.4 不良反应:服药期间,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定期复查,详细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2 结果

2.1 血清中hs-CRP、IL-6及Hcy含量的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的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实验组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含量的比较Tab.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2 2组患者血清中血脂各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除HDL-C外,其余指标均降低(P<0.05),实验组TG、TC及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G、TC及LDL-C水平较低,HDL-C水平较高(P<0.05)。见表 2。

表2 2组患者血脂各指标比较Tab.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经4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71.05%)(χ2=4.07,P<0.05)。见表 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Tab.3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n(%)]

#P<0.05,与对照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实验组不良反应9例,对照组不良反应18例,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68%)低于对照组(4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半身瘫痪、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人们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会加速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7],随着年龄增加,脑动脉逐渐发生硬化,加之血液黏度较高,极易形成管腔狭窄或血栓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机体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其脑部组织随即产生大量自由基,使脑神经细胞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而死亡,故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受损症状。研究证实,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改善脑卒中患者症状,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的有效措施。有学者研究证实[8],早期应用磷脂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疗效优于胞二磷胆碱。

hs-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蛋白,能够敏感地反应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程度,也是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之一。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 hs-CRP水平明显升高[9],其中在伴有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患者中,其升高更为显著。由此可见,血清hs-CRP水平的高低可作为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IL-6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效应,可诱导纤维蛋白原和血清hs-CRP的产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IL-6含量均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患者血清中hs-CRP、IL-6含量较对照组减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看出,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大豆磷脂,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IL-6水平。大量研究表明,Hcy升高可促进氧自由基的生成,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并可影响凝血调节因子及血纤溶活性,从而促进脑动脉硬化的进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cy含量均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患者血清中Hcy含量较对照组减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可看出,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大豆磷脂,可明显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水平。

血脂代谢异常亦可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0],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TG、TC、LDL-C及HDL-C能够反应血脂的水平,LDL-C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在血管内皮内形成粥样斑块,因此伴有高脂血症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率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者。TG的升高也会促进粥样斑块的形成,其原因可能与其促进LDL-C转化为B型颗粒并降低HDL-C水平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血脂异常,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TG、TC、LDL-C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近年来有动物研究证明,大豆磷脂能有效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血脂代谢[11],抑制血栓形成,这一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大豆磷脂改善血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大豆磷脂进入血液后掺入到HDL-C中,使HDL-C的含量升高,促进了TG、TC的代谢。由此可见,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大豆磷脂,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能够有效反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水平,评分减少越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越好。本研究结果显示,经4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基础治疗上联合大豆磷脂,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在本研究中,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大豆磷脂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腹泻,但症状轻微。由此可见,大豆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改善其神经缺损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轻微。

实验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s-CRP、IL-6、Hcy、血脂、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证实了大豆磷脂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hs-CRP、IL-6及Hcy水平,改善血脂代谢,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因此,选择大豆磷脂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在下一步研究中,将寻找新的信号分子和目的基因,为本实验所反映的现象做出进一步论证和分析。

[1] 张卫东.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现状及变化趋势[C]// 河南省卫生部脑卒中及高危人群内科诊治技术培训班暨国际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脑卒中诊断与防治新进展资料汇编2012.

[2] 张威, 肖伟.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 23(12):1121-1123.

[3] 华扬.血管超声对颈部多支动脉狭窄病变的检测评估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10):1-2.

[4] 池莉平, 谭剑斌, 陈瑞仪.大豆磷脂调节血脂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7, 13(2):51-52.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3, 20(8):16-19.

[6] 陈伟群, 王新德.全国第五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0, 33(4):45-46.

[7] 刘溯, 杨宇红.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21):76-77.

[8] 石富成, 周景春, 孟冬娅,等.大豆磷脂对脑梗死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21):1301-1303.

[9] 朱卫香, 刘彦敏, 韩亚军,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Hs-CRP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2, 28(4):341-343.

[10] 王杰 王凌燕.血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J].中国社区医师, 2002(8):18-20.

[11] 句连云, 郭英.大豆复合提取物对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14):2650-2652.

(编校:谭玲)

Effect of granulesten on hs-CRP and lipid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WAN Ming-yong, ZHENG Chun-hua, ZOU Xiao-ho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Cardiovascular, Nanchang First Hospital, Nanchang 330008,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ranulesten on hs-CRP and lipid in patients with stroke.Methods76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therapy, 38 case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tre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granulesten.hs-CRP, IL-6, Hcy, and lipid fat were detected and the clinic effect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hs-CRP, IL-6, and Hcy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lower(P<0.05), TC, TG and LDL-C were lower, HDL-C was higher(P<0.05),the clinic effect was higher(P<0.05), the rate of side effect was higher(P<0.05).ConclusionGranulester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serum hs-CRP, IL-6 and Hcy levels, improve blood lipid metabolism,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are mild,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granulesten; stroke; hs-CRP; lipid

万明勇,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E-mail:wanmingyongy@qq.com。

R743

A

1005-1678(2015)07-0122-04

猜你喜欢

缺血性血脂神经功能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你了解“血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