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分析和激励政策探讨

2015-07-07汤华杰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4期
关键词:外部性能耗建筑

◎ 文/汤华杰

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分析和激励政策探讨

◎ 文/汤华杰

节能建筑具有外部公共性

节能建筑是按照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改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与建筑相关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及维修过程中的用能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建筑运行能耗。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大部分能源消耗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因此,节能建筑界定的范围仅指建筑使用能耗,其中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能耗约占30%,门窗造成的能耗损失占40%-50%,通过建筑物的热损失约占20%-30%。

1.节能建筑强调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即积极主动的高效用能,通过节能材料的应用、先进技术的使用、合理设计的调和,达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

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或投资的行为,除了给居民带来一定的效用(舒适性的提高及节能收益)外,还产生外部效益,如控制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宜居性,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等。研究显示,在建筑物上增加5%的节能投资,可减少40%的碳排放;优化建筑内部环境对工作人员综合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占16%。同时,节能建筑可带动30多个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据估计,我国今后10年由新增节能建筑所带动产业的年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提供80万-100万个工作岗位。节能建筑带来的收益包括私人收益和公共收益两部分,私人利益的收益方是节能建筑的消费者,而公共利益的收益方是社区民众乃至整个城市的居民。虽然社会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收益,但社会并不会向采取节能行为的人或企业支付报酬,因此,节能建筑具有正外部性,具有部分公共物品的属性。

2.节能建筑在建造阶段增加的成本投入主要由开发商和消费者通过市场博弈来分担

建造节能建筑意味着投资和风险的增加,并对施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开发商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必将增加的大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提高售价不利于出售,与非节能建筑相比,价格高的节能建筑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增加了开发商的风险。尤其在商品房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开发商更致力于追求用更少的资金在更短的时间完成资金周转,从而获取更多利润。因此,开发商缺少投资动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其获得减少能源费用支出、改善居住环境等收益与所付出的成本即超出部分的房价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对于既有建筑而言,用于节能改造的投资如果全部由消费者承担,按目前的能源价格水平,至少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收回,对消费者缺少吸引力。因此,开发商和消费者都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不愿意承担更多成本,使得节能建筑成为一个“市场失灵”的领域。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有效办法是让外部性内部化,由政府通过补贴、减税等手段,使节能行为的成本下降,刺激更多的消费者或开发商参与,使节能建筑的外部性在经济上得以体现。因此,节能建筑的实施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在克服市场外部性上,尤其显示出政策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达国家发展节能建筑的主要激励政策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从1973年能源危机后开始发展节能建筑,经过40多年的努力,新建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减少到原来的1/3-1/5,其中节能政策的作用功不可没。

1.美国为了积极鼓励节能住宅发展,从立法、经济补贴和税收减免等各方面大力推进

在税收减免方面,新建节能住宅建筑可以获得税收减免。节能建筑设备也可获得税收减免的优惠,根据能效指标不同,减税额度分别为10%或20%。如节能型洗衣机、热水器减免50-200美元;地热采暖、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系统最多可减免1500美元。同时,美国政府还实施低收入家庭住宅节能计划,为低收入家庭免费进行节能改造,主要包括美国能源部保暖协助计划、健康部低收入家庭能源协助计划等,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美国能源部为5.1万个低收入家庭的平均节能改造费用为2568美元,节约了低收入家庭13%-34%的能源开支,投资收益率达到130%。该计划还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根据调查,投资低收入家庭住宅节能计划1美元,就能获得1.88美元的环境效益。2009年1月发布的《经济振兴计划进度报告》强调,近年内要对200万所美国住宅和75%的联邦建筑物进行翻新,提高其节能水平。在危机重建之际,奥巴马政府仍将节能建筑产业变革选择为美国经济复兴的重心之一,说明美国对发展节能建筑极为重视。

2.德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改革生态环保税,提高建筑采暖用油价格等,并对热电联产等新技术应用实施税收减免

德国《关于新建筑物节能法》要求新建筑物必须做隔热保温,违反此法律者罚款5万马克。1999年,德国开始实行生态环保税收改革,同时适当提高了汽油和建筑采暖用油的税率,提高社会各界节约能耗的积极性,大力推动各种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2008年,德国施行税收同环保挂钩的做法,即耗能大户企业只有执行能源管理系统,才能获得减少生态税的优惠。还专门规定,如果房间没有安装节能窗户,租房者可以要求降低房租等。2009年1月,德国要求新的建筑物,用于采暖和水加热的能源至少有15%来自可再生能源。德国的节能指标非常细,有7个档次,每一个档次都有不同的政策要求和系统的技术指导,有强制执行的,有推荐执行的,有税收优惠的,有政府资金扶持的,材料应用指标非常清晰。德国的“被动屋”(这种建筑采取了特殊设计,使得室内取暖主要来自“被动源”,如太阳光、室内电器的散热以及居住者本身散发的体温。冬天即使没有热能泵,20平方米的房间只要安装两个75瓦的白炽灯,室温仍可达到20摄氏度),虽然造价比普通房屋高20%,但每平方米每年的取暖能耗为15千瓦,仅为普通房屋的1/10。

3.日本运用金融优惠制度,鼓励建筑采用节能措施,以较少的能量消耗获取舒适的居住环境条件

日本实行住宅金融公库贷款,只有满足1979年标准才能贷款;对于高于1992年标准的住宅,可给予50-100万日元的额外贷款;对高于1999年标准的住宅可获得额外贷款250万日元。日本实行的金融优惠制度还包括住宅采用隔热构造的补贴贷款制度,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型供水设备和供暖设备等的补贴贷款制度,以及办公楼、饭店等建筑采用热泵设备的长期低息融资制度等。正是在这一系列经济鼓励政策的推动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逐渐成为世界上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完善我国节能建筑激励政策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的节能减排任务将更加艰巨,发展节能建筑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策激励,促进节能建筑发展。

1.完善激励机制

■ 革命建设改革进行伟大实践 救国兴国强国实现伟大复兴 刘金富/书

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分担企业在节能建筑起步阶段的系列成本和风险,更能增强企业在节能建筑领域投入研发的决心,同时会对全社会的居住理念产生长期的渗透影响,降低推行节能建筑的难度。因此,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激励购买节能建筑的消费者,拉动节能建筑的市场需求。同时,可在某些环节兼顾对节能建筑开发商的激励,以多样化、多层次的经济激励政策措施,弥补节能建筑“市场失灵”。如对消费者购买节能建筑给予一定比例契税优惠,对既有建筑改造实行补贴;成立节能建筑发展基金,用于节能建筑开发以及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应用;对节能建筑设备实行优惠贷款政策、特别折旧和税收减免措施;对节能设备推广和示范项目实行补贴制度,评选节能建筑示范和试点项目;对节能建筑技术开发给予财政补贴;对建立相关检测实验室的给予财政奖励等。

2.探索节能建筑金融支持

建议鼓励发展节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方式为节能地产开发提供资金。参照《美国绿色建筑LEED》,尝试建立建筑“碳积分”,将建筑节约的能源折算为相应的碳减排量,把项目碳排放指标作为招拍挂的因素之一。推进金融创新,金融部门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减碳量进行评级打分,以此授予不同额度的信贷。同时,创投基金也将根据房地产项目“碳积分”,进行股权投资。

3.建立节能建筑标准体系

健全节能建筑技术标准,重点抓好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以光伏发电建筑应用试点为抓手,规范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结合的相关设计标准和图集、施工技术规范、验收规范和运行管理规则等问题。加强建筑节能的技术储备,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对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系统的整理,编制节能技术目录。制定实施节能建筑能效测评和标识制度,对建筑物实施严格的强制性节能设计标准。建立完善用能标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节能服务等硬性标准。健全节能建筑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加大安全性、节能性高的节能建筑材料开发。

4.发展建筑节能市场服务

节能服务企业(简称ESC)集咨询、融资、设计、施工、调试、运营为一体,从节能改造所获节约的能源费用中收回投资,并与客户共享节能效益。合同能源管理(EMC)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并节约能源,且客户一般不必投入资金或投入少量资金,这得到了建筑业主和使用者的普遍认可和青睐,甚至被人形容为一道“免费的午餐”。因此,应根据不同规模、不同特点、不同技术重点的建筑节能需求,构建多层次的节能服务企业体系,鼓励形成节能服务战略联盟。同时,积极培育发展节能建筑的专业资质建设单位、技术服务机构、中介评估机构,满足节能建筑市场需求。建立建筑节能技术咨询服务管理制度等。

■ 编辑:云霞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政府研究室)

猜你喜欢

外部性能耗建筑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关于网络外部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