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契贝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2015-07-06杜志卿

关键词:译介

摘要:非洲文坛巨匠钦努阿·阿契贝是国内英语文学译介的重要对象。1963年,阿契贝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中国的期刊杂志上,1980年代国内学者对他作品的译介逐渐增多,但仍显零散单一。新世纪以来,由于文学经典的阅读不断受到重视,对他作品的译介迅速增多,成果丰硕,体现一定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所译介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儿童文学作品、政论性散文等文类。

关键词:非洲英语文学;阿契贝;译介

中图分类号:I4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5)03-0122-07

尼日利亚伊博族作家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 1930-2013)作家名字又译为契努阿·阿切贝、齐努瓦·阿契贝、奇努阿·阿契贝、齐诺瓦·阿切比,从笔者掌握的文献看,钦努阿·阿契贝最为常用。被誉为 “非洲现代文学之父”,是前英属殖民地英语作家的杰出代表。面对他卓越的成就与贡献,索因卡、马哈福兹、戈迪默、库切等非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曾“深感不安与惭愧”阿契贝长篇代表作《瓦解》(Things Fall Apart)2009年中文版(高宗禹译)封面的广告文字。。阿契贝的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故事等,其作品是“尼日利亚甚至是非洲人民生活变迁史的生动记录,具有文化人类学和历史学的价值” [1]。阿契贝是近年来国内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期刊数据库查询,2004至2013年间,国内学者撰写的专题研究文章已有57篇,硕士论文6篇,博士论文1篇,专著1部。2006年6月初,在南京大学举办的“当代英语国家文学研究的文化视角”全国学术研讨会上,阿契贝被列入英语国家作家专题研究的议题之一。2013年3月21日,阿契贝在美国去世。3月27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师生在北大文史楼特意举办缅怀大师的专题纪念会,随后国内有多人撰写文章悼念这位非洲文坛的巨匠详见马勇幼.钦努阿·阿契贝——打破西方文化成见的非洲文坛巨匠[N].光明日报,2013-03-28(8);颜治强.非洲文学的明灯熄灭了——悼阿契贝[N].深圳特区报,2013-03-28(B1);何卫华.钦努阿·阿契贝:以文学的方式重新想象非洲历史[N].文艺报,2013-10-11(4).。2014年5月初,北京大学举办非洲语言文学教学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是“阿契贝的翻译与研究在中国”详见魏崴,雅菲.“‘非洲现代文学之父阿契贝在中国暨非洲语言文学教学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国外文学,2014(2):152-155.。其实,早在1980年代之前,阿契贝的文学创作就引起我国学界的关注:1963年2月,《世界文学》率先译介阿契贝的作品;1977年5月,《外国文学动态》刊载了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篇专题评介阿契贝及其作品的文章。阿契贝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史已五十载有余。本文以具体的文献资料为据对1960年代以来国内阿契贝作品的译介成果作一梳理和评述,希望能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瓦解》的译介

阿契贝以长篇小说蜚声文坛,《瓦解》(Things Fall Apart, 1958)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尼日利亚伊博族英雄奥康克瓦(Okongkwo)的生活遭际及其生命悲剧再现了西方殖民主义对非洲传统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和影响。该书被誉为“黑非洲英语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 [2],已被译成50多种语言,销售量已超1000万册,是现代非洲文学中最为广泛阅读的作品,也是东、西方许多国家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必读书目”。国内阿契贝作品的译介是从《瓦解》开始的。1963年2月,《世界文学》杂志第2期刊载了该书第三部分第21、22、23、24章的中译文(繁体字),译文前附有作家作品的简介,译者是高宗禹[3]。高宗禹把作家名字译为钦努阿·阿契贝,小说主人公的名字Okonkwo译为奥贡喀沃。1964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高宗禹译的《瓦解》中文繁体字全译本。1977年5月,彤立在《外国文学动态》第5期上发表的《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及其主要作品》一文对《瓦解》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彤立颇为中肯地指出,《瓦解》展示了非洲原始部族同拿着枪炮和《圣经》的西方殖民者打交道的共同遭遇[4]。1983年4月,康昭在《西亚非洲》第2期上发表的《非洲现代文学作品简介》简略地介绍了《瓦解》的情节和主题,康昭把作家的名字译为齐奴阿·阿契伯。1984年4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该小说的英文版,该书被列为英语浅易原著注释系列读物之一,注解人李季芳把小说题名译为《分崩离析》,作家的名字译为契努阿·阿切贝[5]。该注释版的发行量不小(14900本),无疑有效地提高了阿契贝和该小说在中国的知名度。1985年8月,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相逢在黑夜——非洲当代短篇小说选》中文版里的一个故事《死于蝗灾的少年》实际上是取自《瓦解》第7章里那位异族少年伊克美弗纳(Ikmefuna)被惨杀的故事[6]。2003年9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了《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系列丛书,《瓦解》也名列其中,导读者为塞丽娜·沃德和扎尔萨义德(Selena Ward and Zahrsaid),中文翻译为方慧敏。2005年9月,重庆出版社推出了该书的新译本,作为“重现经典系列”的丛书之一(高莽主编)。新译本的译者林克和刘利平把小说题名译为《崩溃》[7]。2009年1月,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再版了高宗禹的译本,除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该重印本的译文与1964年的译本基本无异。或许因为经典译本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2014年5月,南海出版公司又一次再版了高宗禹的译本,小说题名被改译为《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8]该小说新译本(2005)和重印本(2009, 2014)的封面广告文字都说此书曾获英国布克奖。此信息有误,有以讹传讹之嫌:《瓦解》1950年代末出版,而布克奖1960年代末(1969)才开始颁发。该奖项以赞助商Booker McConnell冠名,全称为Booker McConnell Prize for Fiction,每年评选一次。最初,其评选对象是上一年度在英国、爱尔兰及英联邦国家出版的英语长篇小说。2005年,布克奖主办机构设立曼-布克国际奖,旨在奖励在小说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全世界用英文创作或作品有英文译本的在世作家都有资格参评。首次摘得布克小说奖的作品是纽比(P. H. Newby)的《需要负责的事》(Something to Answer for)。南非作家戈迪默(N. Gordimer)的《自然资源保护论者》(The Conservationist)、库切(J. M. Coetzee)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年代》和《耻》(Disgrace)、尼日利亚作家奥克瑞(B. Okri)的《饥饿之路》(The Famished Road)曾获此殊荣,详见Margaret Drabble, ed.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6th Ed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1172. 1980年代末,阿契贝的《荒原蚁丘》曾获布克奖提名并进入最后决选名单,详见M. Keith Booker, ed. The Chinua Achebe Encyclopedia[M].Westport:Greenwood Press, 2003:18. 2007年6月,阿契贝战胜来自英美等国一些重量级的作家,包括多丽丝·莱辛和萨尔曼·拉什迪,斩获第二届曼-布克国际奖。。新的题名是否更好,值得商榷。但应该肯定的是,此次重版对小说部分译文做了修改和润色,语言变得更为准确、流畅。

二 其他长篇的译介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国内对亚非拉等地区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成绩斐然,但“文革”爆发后相关的译介工作也毫无例外地陷入停滞状态。“文革”结束后,亚非拉文学的译介工作重新受到重视。1977年彤立在《外国文学动态》上发表的《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及其主要作品》一文里除了介绍《瓦解》之外还介绍了阿契贝在1960年代出版的3部长篇,即《动荡》(No Longer at Ease, 1960)、《神箭》(Arrow of God, 1964)和《人民公仆》(A Man of the People, 1966)。1983年康昭在《西亚非洲》上发表的那篇文章《非洲现代文学作品简介》对这三部长篇作品也有简略的介绍,康昭把No Longer at Ease译为《舒适不会长久》,把A Man of the People译为《人民中的一员》A Man of the People 也有多种译名,《人民公仆》最为常见,又译为《一个老百姓》《来自民间的人》。。《人民公仆》是1980年代国内阿契贝作品译介的重要对象。1985年8月,《世界文学》第4期刊载了安·伯吉斯撰写、殷枚祖译的《现代小说:九十九本佳作》资料里,《人民公仆》的故事再次被介绍给中国读者,该小说被伯吉斯认为是“来自西非的最最优秀的一部作品”[9]。1988年2月,外国文学出版社推出了《人民公仆》的中译本,印数2630册,译者为尧雨,译文后附有“译后记”,简略介绍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尧雨在“译后记”中指出,《人民公仆》是“阿契贝最出色的一本讽刺小说,是尼日利亚文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详见阿契贝·人民公仆[M].尧雨,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8:174.。

2007年,阿契贝荣获第二届曼-布克国际奖对此消息,国内一些重要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如《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动态》等都有相关报道。详见《世界文学》2007年第5期、《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4期。。获得文学大奖往往迅速推进作家及其作品的译介与研究。2008年10月,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再版了《人民公仆》尧雨译本。该重印本是该出版商“重现经典系列”丛书之一(高莽主编),译文与1988年的译本一致,印数不详。2009年6月,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了阿契贝第五部长篇《荒原蚁丘》(Anthills of the Savannah, 1988)的中译本,译者为朱世达[10]。该译本也是该出版商“重现经典系列”丛书之一(高莽主编),印数不详。2011年8月,同一出版商的“重现经典系列”(陈众议主编)又推出了阿契贝本人最喜爱的长篇《神箭》的中译本,译者为陈笑黎、洪翠晖[11],印数不详。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原先也把阿契贝第二部长篇《动荡》列入出版计划,但不知何故译本一直未能与读者见面。令人欣慰的是,2014年10月,南海出版公司推出了此书的中译本,小说的题名改译为《再也不得安宁》,译者为马群英[12]。马群英近些年致力于阿契贝长篇小说的重译工作,南海出版公司2014年11月出版的《神箭》新译本[13]、2015年2月出版的《人民公仆》新译本[14] 、2015年3月出版的《荒原蚁丘》新译本[15]均为其所译。

三 短篇小说的译介

1950年代至1970年代,阿契贝发表了20篇左右的短篇故事,这些作品先后收入其短篇小说集《祭祖的蛋及其他故事》(The Sacrificial Egg and Other Stories, 1962)和《战争中的姑娘及其他故事》(Girls at War and Other Stories, 1971)。据笔者所获的资料,最早被介绍到国内的短篇是《报复的债主》(“Vengeful Creditor”)。该作品1971年发表在尼日利亚文学杂志《奥基客》(Okike)上,后收入阿契贝的短篇小说集《战争中的姑娘及其他故事》。小说讲述了年轻女孩弗润妮卡(Veronica)当保姆受人欺的故事。1980年4月,由《世界文学》编辑部编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丛刊》第二辑《亚非拉短篇小说集》收入该短篇的中译文,译者为王逢振[16]。该书发行量巨大,多达190000册,它对中国读者接触和了解阿契贝及其作品无疑具有普及作用。较早被介绍到国内的短篇还有《战争中的姑娘》(“Girls at War”)。1983年6月,该短篇的译文收入高长荣编选、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非洲当代中短篇小说选》,译者为胡天慈[17]。2002年2月,该短篇译文又收入宋兆麟主编、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外国小说读本》[18]。该选集发行量不小(4000册),且译作多出自名家之手,它无疑能让更多的中国读者了解和关注阿契贝的作品。2010年5月,《外国文学》第3期刊载了《战争中的姑娘及其他故事》中的另一个短篇《天下太平》(“Civil Peace”)的译文,译者为杜志卿、张燕。2013年12月,译林出版社推出了阿契贝和英尼斯(C. L. Innes)编选的《非洲短篇小说》(African Short Stories, 1985)与《当代非洲短篇小说》(Contemporary African Short Stories, 1992)的中文译本,该译本把两个选本合二为一,书名改为《非洲短篇小说选集》。该中译本为集体成果,译者有查明建、张曼、郑青斌、顾悦、闻琛和叶娟6人,他们把阿契贝本人的经典短篇“Civil Peace”译为《国内和平》[19]43-49。2014年5月,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了阿契贝的短篇小说集Girls at War and Other Stories 的中文译本(常文祺译)[20]。具体作品中,译者把“Civil Peace”译为《庶民的和平生活》,把“Vengeful Creditor”译为《一报还一报》,把“Girls at War”译为《战地姑娘》。同一作品的题名有不同译法,这无可厚非,但该中译本把书名改译为《一只祭祀用的蛋》似乎不妥,因为阿契贝196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祭祖的蛋及其他故事》(The Sacrificial Egg and Other Stories)的时候,《疯子》(“The Madman”,1971)、《报复的债主》(1971)、《天下太平》(1971)、《糖宝宝》(“Sugar Baby”, 1972)等短篇故事尚未发表。

四 儿童故事及散文的译介

尼日利亚在独立前少年儿童文学读物基本上都是欧美作家所写,其文本内容和插图与非洲文化无关。阿契贝对此颇为不满,他认为非洲作家必须成为非洲孩子的老师。为此,他身体力行创作了《契克过河》(Chike and the River, 1966)、《豹子怎么会长爪子》(How the Leopard Got His Claws, 1972)、《鼓》(The Drum, 1977)、《笛子》(The Flute, 1977)等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契克过河》的篇幅最长,故事情节也较复杂,它讲述了纯朴的乡村少年契克在城市里接受“启蒙”的生活经历,该书折射出作家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成长感受。1981年6月,《世界文学》第3期刊载了该书的全译文,译者为邵殿生,译文前附有《契克过河》的故事梗概,译文后附有作家生平及其主要作品的简介。邵殿生在介绍中十分中肯地指出,“阿契贝是一位严肃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21]。

散文也是阿契贝创作的重要内容,其较有影响的作品包括《一种非洲的形象:康拉德〈黑暗之心〉中的种族主义》(“An Image of Africa: Racism in Conrads Heart of Darkness”, 1977)、《尼日利亚的问题》(The Trouble with Nigeria, 1983)、《希望与困境》(Hopes and Impediments, 1988)、《家园与放逐》(Home and Exile, 2000)、《一位受英国保护的儿童之教育》(The Education of a British-Protected Child, 2009)、《曾经有个国家》(There Was a Country, 2012)等。目前,国内学界关注较多的是《一种非洲的形象:康拉德〈黑暗之心〉中的种族主义》和《一位受英国保护的儿童之教育》。2001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文论译著《后殖民批评》收录了前者的中译文,译文前附有该书编者对阿契贝的评述:“阿切比并没有依赖福柯和葛兰西的理论而取得了和赛义德许多相同的成就”,“他预见了爱德华·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一书中的思想” [22]。译者刘须明把该论文题名译为《非洲的一种形象:论康拉德〈黑暗的心灵〉中的种族主义》。

自传性散文集《一位受英国保护的儿童之教育》出版后不久即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2010年10月,《外国文学动态》第5期刊载了苏鑫所写的有关该书的评介文章。苏鑫把书名译为《受英国保护儿童的教育》,他认为,此书彰显了“阿契贝几十年来无畏地参与政治和文学的努力,以及他对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性的尊重” [23]。2011年10月,《世界文学》第5期刊载了该散文集中两篇作品《我心中的尼日利亚》和《拼写出自己正确的名字》的中译文,译者是张春美。头戴黑帽子、脸略显严肃的阿契贝是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一位受英国保护的儿童之教育》是研究阿契贝后殖民文化思想的重要文献,国内出版界已看到了它的文化与市场价值。2014年8月,南海出版公司率先推出了该书的中译本,译者为张春美[24]。笔者通读全文,感觉译文流畅,文字表述能较准确地转达原著的意思。有点遗憾的是,中译本的书名改为散文集中另一篇作品的题名《非洲的污名》,与原著题名不一,让人感觉好像是阿契贝的另一部作品。但愿此举不是商业广告之使然!

五 其他相关文献的译介

阿契贝作品的汉译是中国读者接触和了解阿契贝的重要渠道,但不能忽略的是,国内学者对国外一些非洲文学研究或后殖民文学研究成果的译介也让更多的中国读者知晓阿契贝的名字。1976年《外国文学动态》第5期刊载的《美刊介绍非洲文学》一文论及阿契贝的主要作品,文章中A Man of the People 被译为《一个老百姓》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未能找到该文献资料。此信息出自彤立. 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及其主要作品[J]. 外国文学动态,1977(5):12.。1980年4月,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非洲现代文学》(上)中译本的第9章里有不少篇幅评介了阿契贝早期四部长篇中的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25]译者把A Man of the People译为《来自民间的人》。1981年10月,《外国文学动态》第10期刊载的《现代非洲文学概况》简略地评介了阿契贝早期四部长篇小说的主题[26]该文出自美国学者菲利斯·姆·马丁和帕特里克主编的《非洲论文集》(1977)。该书由多位美国非洲问题研究专家所写,是一本探讨非洲历史和文化艺术的集体性学术成果。具体信息见《外国文学动态》1981年第10期,第50页。。 1991年10月,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非洲文学》中译本的一个章节《尼日利亚文学》简要地介绍了阿契贝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27]。 1998年11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一书中有多处[28]论及阿契贝的小说创作,译者盛宁和韩敏中把Things Fall Apart 译为《解体》,把Arrows of God译为《上帝之箭》。2001年7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学术棱镜译丛·新学科系列”之一《后殖民理论——语境 实践 政治》一书中也有多处[29]论及阿契贝的后殖民思想,译者陈仲丹把Things Fall Apart 译为《分崩离析》。

阿契贝作品的译介是国内非洲文学研究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果说,1960年代我们对《瓦解》的译介与当时的政治语境有关——当时国内对非洲文学的译介,“既是帮助中国读者通过文学作品了解非洲,同时也是对非洲国家友好的表示” [19]译序4,那么,1980年代我们对《报复的债主》《战争中的姑娘》《契克过河》《人民公仆》等作品的译介则说明我国学界已意识到非洲文学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文艺服务政治”不再成为外国文学翻译的紧箍咒。新世纪以来,由于文学经典的阅读不断受到重视,加上后殖民文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国内学界对阿契贝作品的译介迅速增多,译介成果丰硕:2005年至2011年间,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相继推出他多部长篇的中译本,有的是重译本(如《崩溃》),有的是新译本(如《荒原蚁丘》和《神箭》),有的是重印本(如《瓦解》和《人民公仆》);2014年起,南海出版公司陆续出版了阿契贝较具代表性作品的重译本或新译本,其中包括他的五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散文集。

阿契贝已驾鹤西归,他生前或许都不曾想到自己在中国已广为人知,其作品已成为我国读者心目中非洲文学的典范之作。目前,阿契贝长篇和短篇作品都已有中译本,有些作品还有多种译文,可供读者和研究者选择、参考,但我们对他的散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仍显不足,诗歌的译介仍为空白。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他所有的作品都能译成中文并广为人知!

参考文献:

[1] 杜志卿. 荒诞与反抗——阿契贝小说《天下太平》的另一种解读[J]. 外国文学,2010(3):4.

[2]任一鸣,瞿世镜. 英语后殖民文学研究[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2.

[3][尼日利亚]阿契贝. 瓦解[J]. 高宗禹,译. 世界文学,1963(2):26-47.

[4]彤 立. 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及其主要作品[J]. 外国文学动态,1977(5):15.

[5][尼日利亚]阿切贝. 分崩离析[M]. 李季芳,注释.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6][加纳]科梅,[南非]姆哈雷雷,等. 相逢在黑夜——非洲当代短篇小说选[M].郝章印,马胜荣,焦玉玺,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7][尼日利亚]阿切比. 崩溃[M]. 林克,刘利平,译.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8][尼日利亚]阿契贝. 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M]. 高宗禹,译.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4.

[9][英]伯吉斯. 现代小说:九十九本佳作[J]. 殷枚祖,译. 世界文学,1985(4):300.

[10][尼日利亚]阿契贝. 荒原蚁丘[M]. 朱世达,译. 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

[11][尼日利亚]阿契贝. 神箭[M]. 陈笑黎,洪翠晖,译. 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

[12][尼日利亚]阿契贝. 再也不得安宁[M]. 马群英,译.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4.

[13][尼日利亚]阿契贝. 神箭[M]. 马群英,译.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4.

[14][尼日利亚]阿契贝. 人民公仆[M]. 马群英,译.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15][尼日利亚]阿契贝. 荒原蚁丘[M]. 马群英,译.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16]世界文学编辑部. 亚非拉短篇小说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423-442.

[17]高长荣. 非洲当代中短篇小说选[M].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194-215.

[18]宋兆麟.20世纪外国小说读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969-981.

[19][尼日利亚]阿契贝,[澳大利亚]英尼斯. 非洲短篇小说选集[M]. 查明建,等,译.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译林出版社,2013.

[20][尼日利亚]阿契贝. 一只祭祀用的蛋[M]. 常文祺,译.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4.

[21][尼日利亚]阿契贝. 契克过河[J]. 邵殿生,译. 世界文学,1981(3):104.

[22][英]穆尔-吉尔伯特,等. 后殖民批评[M]. 杨乃乔,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81.

[23]苏 鑫. 阿契贝出版散文随笔集《受英国保护儿童的教育》[J]. 外国文学动态,2010(5):28.

[24][尼日利亚]阿契贝. 非洲的污名[M]. 张春美,译.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4.

[25][苏联]尼基福罗瓦,等. 非洲现代文学·上[M]. 刘宗次,赵陵生,译.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409-417.

[26][美]斯奈德. 现代非洲文学概况[J]. 张士智,摘译. 外国文学动态,1981(10): 56-58.

[27][美]克莱恩. 20世纪非洲文学[M]. 李永彩,译.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166-169.

[28][英]博埃默. 殖民与后殖民文学[M]. 盛宁,韩敏中,译.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135、138-139、191、216-217、219-220、222-225、236、240.

[29][英]穆尔-吉尔伯特. 后殖民理论——语境 实践 政治[M]. 陈仲丹,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9、31、67、198、222-228、243、249、262.

Abstract:Chinua Achebes works have become a canon of African literature in English which have drawn much attention from readers and critics in China. In 1963, Achebes name first appeared in a Chinese journal. In the 1980s, more of his works were introduced to Chinese readers, which owed much to translators personal preference rather than publishers well-regulated plans. With mor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he reading of literary classics in the new century, the translation of Achebes works in China has witnessed a fruitful success. So far, most of his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have been put into Chinese. Yet, the translation of his essays and poetry still demands more efforts.

Key words:African literature in English; Acheb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责任编辑 程彩霞】

猜你喜欢

译介
奥尔特加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出版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发布
传播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的译介模式与翻译策略
西方读者视野中的残雪
季羡林的荷尔德林早期译介研究
浅谈莫言作品英译文本的译介与翻译模式
漂洋过海的满洲词
20世纪80年代后《儿子与情人》在中国的译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