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
2015-07-06陈华
陈华
摘 要:传统的课外作业,一般布置固定的题目,不管学生学习层次,使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养成抄袭、应付的陋习。新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此理念指导下对农村中学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关键词:作业布置;评价;展评
参加教学工作已经二十个年头了,一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我经常会因学生作业的布置陷入深深的思考:教学的最初几年,一直采用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即布置固定的题目,不管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统一作业题目,结果养成了学生抄袭的陋习,久而久之,学生对作业也失去了兴趣,影响了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新课程下,如何有效地布置作业,让作业更科学、更全面,能客观地检测出课堂教学的效果呢?近十年来,我尝试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已经送走三批学生(今年大学毕业的学生是第一批实验班),效果较为理想,下面就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自己出题
既然给学生布置相同的题目,学生不是抄袭就是不做,那就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听课效果自己出题,设想是在出题考别人,并且同学之间开展竞赛,比比谁的题目设计水平高,证明谁上课认真听讲了。同时规定,班内不能出现两本相同的作业,否则就认定为抄袭。当然,在提出以上要求时老师要设置诱惑:“只要课上你认真听讲了,参考平时学习资料和试题的出题方式,一定能设计出令老师满意的题目,几周后,你就可以考同学,半个学期下来,自己就可以出试题,到那时还怕老师出题考你吗?你已经是一位小历史老师了!”有了这样的激励,学生做作业的劲头超出想象。
二、分层布置作业
新课标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的特殊性,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虽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题目,但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于优等生,可以不限制题型,不限制数量,让他们的才智得以发挥;对于中等生,要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这一环,鼓励他们尽其所能;对于平时作业有困难、经常要在别人帮助下才能完成(包括抄袭他人作业)的学生,则可布置一些通过翻书就能找到答案、依样画葫芦的题目让他们做,以便他们熟悉最基本的知识。
三、强化评价与激励
评价语言要准确。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言过其实是目前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主要问题之一。不管学生对不对,一个统一模式。这种言不由衷的评价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导致许多负面效应。评价的语言应准确得体,符合学生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随意打击,也不能夸大其词。教师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要重在激励。学生普遍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学困生更是如此。教师一定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加强感情投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内心奋发进取的火花,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四、组织展评与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规范字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作业书写水平,也为了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如何根据听课效果合理地自行设计作业,经常组织作业展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展评作业的选取可分优、中、差三个档次,这样可以起到让学困生学习中等生,而中等生向优等生学习的梯度作用,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所述是我在布置历史作业方式上的一些探索和总结,而且经过实践检验,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一些改变,也带来了实质上的变革:它使学生由被动抄袭变为主动思考,焕发了学生对作业的热情。当然作业形式不能太局限,还可以布置一些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如办历史小报、角色扮演、写小论文等等。教学中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既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又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又创设性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主动参与的动手、动脑能力,真正给予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参考文献:
江卫巧.浅谈初中历史作业的布置与设计原则[J].新课程研究,2010(1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