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2015-07-06张新胜
张新胜
立德树人,是学校办学施教的最基本目标,是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基础和前提。但在实际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却常常有形无实,收效甚微。如何才能让学校德育工作名实相符,开花结果呢?结合我校的实际做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德育工作要贯穿在学校的管理育人理念中
学校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独立存在的,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处处是德育课堂,事事为德育内容,时时是德育实践时机。因而在学校管理实践中,要树立管理育人的理念,突出德育工作的优先地位,把德育工作贯穿在学校的整体管理过程中,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充分发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年级组、心理辅导室等功能部门作用及思想品德课、周会课等主阵地作用。在其内容上,除传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外,要特别把公民意识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下的德育作为学校德育新的增长点,以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增强学校德育教育的时代性、实践性、实效性。
二、德育工作要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学校德育除了要充分发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年级组、心里辅导室等功能部门作用及思想品德课、周会课等主阵地作用外,还要充分体现在各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中,让“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如语文、史地、艺术课要突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德育点,理科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生命意识、规则认知的培养。特别是在各学科教学中,要注意挖掘课堂教学内容中隐含性德育点,通过巧妙设计、合理安排,使德育内容明朗化,效果最大化。
三、德育工作要体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则与之化矣。学校校园文化对学生德育形成的无形影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会使学校德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给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涓涓细流般熨帖经典的墙壁话语,深情激进旋律优美的校歌,匠心独到安静舒适的教室布置等,都会使学生精神愉快、心境开阔,向善近美、和谐文明,体现出文化育人的德育功能。
四、德育要凸显在各种校园活动中
德育工作中要尽可能少说教、多体验,做到德育内容与学生品质形成的相容和自然生成。这就需要学校开展各种有益的社团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集体利益和个人荣誉的关系,体会尊重、爱的付出与回馈的相互作用,感受公序良俗的公平与对等等。这样,德育工作的效果就会水到渠成、自然生成,体现出“学校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因而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好军训、升旗仪式、晨操、运动会、艺术节、校外采风、红色之旅、知识竞赛、校园讲坛、争创文明班级、宿舍等活动,为学生德育在活动中自然形成搭建好平台。我校在这方面充分发挥文学社、美术社、体育社、音乐社、英语社等社团活动引领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友爱、学会竞争协作,体验真善美、体验公平,效果显著。
五、德育工作要形成在学生养成教育中
1.教师的榜样示范
桃李不言,其下成蹊。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倡导教师衣着得体,语言文明,按时上下课,作业批阅规范认真及时;要关爱学生,学生行礼问好时,教师必须回礼等。
2.依据“六抓”,规范行为
依托学校提出的学生养成教育“六抓(升旗仪式、红歌传唱、文明出行、集体宣誓、文明礼仪、卫生习惯)”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强化宣传,明确要求,加大检查,公正评估,形成学校德育网络和有效机制,促使学生优良品质和规范行为的形成,最终在长期的规范中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六、德育工作要落实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学校德育工作的极终目的是端正学生品行,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人才”。因而学校德育工作应与学校存在问题相伴而行,离开解决实际问题,德育工作将空洞无力,有名无实。这就决定了德育工作既要有长期计划和目标外,更要有短期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学生抽烟、酗酒、打架、上网、玩手机等。同时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及学困生。面对这些学校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德育工作应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的,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并重,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合作,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德育内容、巩固德育效果,从整体上提升德育有效性的目的。
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很多,方式不一。我校近几年围绕以上几点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很具体地落实到了年级组、班级,落实到学生的心坎,内化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目前,学生中抽烟、酗酒、打架、上网、玩手机等现象基本消失,学生语言文明,习惯良好,行为规范,公民意识增强,整体学风好转。但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进一步开拓创新。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