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语文课堂中道德教育渗透的意义和途径

2015-07-06楚丽娜

新课程·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楚丽娜

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历来被国内外教育界所重视,这也是教育课题研究的一大领域之一。当前,国家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的关键时期,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当代中国主流政治理念要求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倡导爱国主义,但在强调经济发展,提高高考成绩的同时,我们却忽略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过程,身处21世纪的青少年,他们在道德尚处于“朦胧阶段”,无法准确客观地、辩证地理解传统道德观,但是他们从根本上愿意明白书中的“道”,但更有见解独到的“理”;他们有赖于师长的教育而成长,但对师长的思维方式却不一定全盘地接受,我们要加强调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育,自身蕴涵着巨大的文化资源和道德教育的素材,教学大纲中也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强调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至此,如何利用与开发语文学科中道德资源与功能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近年来,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经过课程标准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部分问题得到改善,但如果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常规的文化知识教学之外,适当加入包括对传统道德教育在内的思想品德教育,并且适时在中学生中加强道德渗透的活动,尤其对落实新课标下三维目标之中的道德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将会为全面推动中华民族道德建设起到铺垫作用。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一篇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我们不但可以将语文课作为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可以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讲堂。

那么,在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大前提之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青少年道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让语文学科满贮着文化和道德的精华来到课堂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建“语文与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性学习平台,加厚课堂文化底蕴,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我们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都了解语文课有承载道德文化的德育功能,却缺乏有针对性的了解和感悟。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我们将引入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体系中的“四书五经”的内容、创建“亲近经典,感悟美德”的专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的思想、灵魂及情操能在这些优秀的文化道德体系中得到全面的滋养,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

教师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依据国学经典中的优秀篇目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德育性质的讲解,也可以在作文讲评中有适当的德育渗透;而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教师设定的德育教育目标,也可以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在背诵、理解、感悟中完成德育作业。在课后的评价体系中,务必要体现出对德育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在评价后的第一时间看到自己德育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调查研究、课外阅读、组织有意义的活动等渠道进行德育渗透。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学生有利于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将课堂内领悟到的道德美感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之中。

定期举办语文课外活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层面交流读书心得,寻找读书知己。全班学生分组交流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然后每组选出1~2名学生在全班交流。为了促进大家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可在交流会上设立专题引发讨论,引起争鸣。如“怎样在文学中定位传统道德文化的存在”“如何看待课文中的封建文化”等。通过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对作品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二、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建立中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教育篇目的阅读体系

教材、读本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鲜活的血液。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道德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和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在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中,引入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的典范之作,如,将“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纳入学生们的阅读体系,在课本教材和国学典范之作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领会并透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的内容。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语文教育理念,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是传统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传统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规律,发展语文素质。这种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可以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注:本文系“高中语文课堂中道德教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课题研究论文。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