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的思考
2015-07-06张衡嘉夏颖新曾茜仪
张衡嘉 夏颖新 曾茜仪
摘 要:浅谈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的思考与理解,认为教材对本课设计的两个实验尚有改进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物质变化;白糖加热;思考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为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该单元题为《物质的变化》,把物质的变化划分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两大类,而侧重点在于后者,旨在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会简单判断出什么变化是化学变化。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的重点是学生在第一节《我们身边的物质》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化学变化中的“变”——有新物质生成和物理变化中的“不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课本中安排了“沙豆混合”与“白糖加热”两个实验,以对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的特质。而实际上,白糖加热的实验中包含两方面的观察:一是观察加热过程中白糖的变化,溶解—变黄—颜色变深,变成深褐色或黑色—变成含碳的黑色物质;二是加热过程中观察蜡烛本身的变化,这包括了蜡烛燃烧的发光发热、石蜡的溶解、蜡烛燃烧后在勺子底部留下的黑色物质。对于作为参照对比的沙豆混合实验,由于比较简单,而大部分学生在实验前也会猜测到结果并顺利完成,难度不大。而教师指导的重点应放在白糖加热实验。对于白糖的观察,由于现象明显、生动,学生一般不会忽略,但必须提醒学生在加热时注意观察加热白糖的蜡烛在燃烧时的变化,尤其要细心观察石蜡的溶解这一细微现象。
对于实验后白糖变成的黑色物质与蜡烛在勺子底部留下的黑色物质,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探究验证其为新物质的方式。笔者认为:小学阶段要求学生验证这是一种新物质并顺利理解不太现实,而且本课仅是本单元开头的第二节,旨在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本质的认识,在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这个概念上在学生的头脑中先种下一颗种子,而对于化学变化的更深入了解会在后面的课中逐步解决。因此,可以让学生以一些简单的方式进行验证,例如,把白糖与黑色的物质均放入水中对比观察溶解情况,又例如,对比观察两种物质的颜色及软硬程度,总之,点到即止,让学生明白有“新东西”出现了即可,更无需点出这些黑色物质是碳。
最后,笔者要指出的是,无论从学生的兴趣考虑或者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例证材料考虑,教材为本课设计的实验是有所不足的。因为沙豆混合实验的结果早已被大部分学生熟知,难以达到激趣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用其他简单的物理实验替代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利用食盐溶解再加热蒸发得到食盐的实验代替,学生的兴趣会更浓。而对于实验课调控比较好的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实验来扩充本课的实验内容。例如,在物理实验部分安排沙豆混合、食盐溶解蒸发、撕碎白纸等几个实验,而在化学实验部分安排白糖加热、小苏打加醋、硫酸铜混合小苏打、往石灰水吹气等几个实验。若担心课堂时间不足,又希望学生尽可能在有限时间内体验更多实验的话,还可以安排分组对比,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实验。这样,课堂效果定会更好。
编辑 张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