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库恩范式理论的视角谈高校“马原”课的创新
2015-07-06梁帅
梁帅
摘 要:在现代教育体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高校“马原”课面临的困难,从库恩范式理论的视角出发,根据高校“马原”课面临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对策和建议,为“马原”课更好在高校开展尽绵薄之力,同时为这方面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库恩;范式改革;“马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41-02
导语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后简称“马原”)课程历来是高等院校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不管是在以前的传统教育时代还是当今的现代教育时期,此课程在大学生正确对待问题的立场和观点方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今时代“马原”课在高校中面临的瓶颈,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逐步显示出来了,而且根深蒂固影响着这一课程的开展和效果的发挥,虽然“教育课程改革”已被提升日程而且付出实施,但是这一境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所以本文试图从库恩范式理论的视角出发,来谈一谈“马原”课的创新性改革。
一、库恩范式理论介绍
托马斯·库恩是美国著名的科技哲学家,他在科学哲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其中以著名的科学哲学方法论——范式理论著称,这一理论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被阐述为“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范式包括基于共同观念的共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体系,以及共同的自然观和共同的信念,并提供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模式,“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与此同时,在库恩的范式理论中,涉及了三个重要的词汇,科学共同体、反常和科学革命,其中反常被认为是在原有的范式不能被解决的困难,而当这种困难越来越多时,就是发生科学革命的时刻到来了。我们在这里把库恩的范式概念借鉴到高校的“马原”课的改革中,正是运用了库恩范式理论的内容,即“马原”课也有着自己特有的基本范式,曾经这一范式在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而在教育环境从传统时代进入到了现代,反常在这一范式出现的越来越多,也就是“马原”课的教学方式出现了很多难解的问题,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实现“马原”课功能的高效发挥。
二、当前高校“马原”课面临的困难
当传统教育时代进入现代教育时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教育体制问题愈来愈明显,不管是从教育主体、教育方法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考评机制都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为:
1.教学主体存在的问题。在高校,“马原”课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高校教师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体制遗留问题的影响和束缚,导致“马原”课的顺利开设以及教育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教师作为“马原”课的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不从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而导致学生“失语”,以至于“马原”课开展困难;哲学的生涩以及教师文本话语的难懂而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没有了兴趣;教师课件的千篇一律以及毫无生动可言的课堂氛围是影响“马原”课效果的重要原因。
2.教学方法和理念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当前高校的“马原”课还存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兴趣全无,是为了应付考试得学分而被迫去学习,自然而然就影响了这门课开展的初衷和所应该具备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另一方面,当前的“马原”课的教学理念依旧是向学生传输知识,而没有把人本思想,即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相联系,没有形成双向互动,没有达成知识性和意识形态的思想性教育相结合,这种被动状态的学习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最终导致“马原”课效果的不理想。
3.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马原”课的教学内容依旧是按照教材课本的内容来进行,这样就过分地局限和注重书本上的结论性的知识和内容,而忽视结论背后问题的分析解释。虽然教材进行过很多次版本的改进,但是整个一本书里全部都是文字,没有一幅插图,也没有一个案例,这样单纯以理论知识组合起来的课本导致其内容不仅与现实生活是相脱节的,更别谈与学生和实际相关联,最终导致学生觉得这门学科离自己很远,尤其是在这个功利的社会氛围下,学以致用的环境中,“马原”课的封闭性导致其作用和功能的失效,不能使得学生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教育。
4.教学的应试教育体制和考评机制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高校的“马原”课考试是闭卷考试,考试的内容是围绕书本的,所以这种为了应付考试的理论课的开设已经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和内涵,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去学习去应付考试,而没有将其与自身的实际和问题相联系,这样充耳不闻和毫无兴趣地学习“马原”,其效果也不能深入人心的。再来看高校的考评机制,现在的考评机制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如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以及一篇相关的小论文等,我们在看到这样的考评机制的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实这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归根结底还是闭卷考试,只是增加了让学生去上课的平时分和不挂科的比重而已。
三、从库恩的范式理论视角谈“马原”课创新的对策
1.从教学主体的角度看:首先,教师要改变“马原”课上存在的学生“失语”的现象,从文本范式向人本范式转变,即要加强教学的目标性和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如可以以一些当今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出发点,如何正确适应大学的生活以及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等情商的锻炼,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从“马原”课中找到适当的理论来对他们进行思想和观念的教育,增加学生对这一课程的趣味性。其次,教师要把哲学的理论语言转变为生活语言,从理论话语的范式向生活话语的范式转变,用通俗易懂的交流方式与学生产生互动,在消除他们对哲学的误解的同时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的课件要加入关于实际生活以及最近新闻或者是和学生利益切身相关的案例,增加教学针对性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endprint
2.从教学方法和理念的角度看:一方面,变单向灌输范式向交往实践范式转变,即在“马原”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产生互动,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向案例和影视等教学情境转变,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另一方面,变知识性的教育向意识形态性的教育转变,即达到二者的内在和谐的统一,不仅要进行知识性的传递,还要通过解答学生的问题来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更好地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
3.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面对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马原”课教师笔者深有感触,从绪论部分开始到马哲里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内容,再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最后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部分,我们可以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联系实际去教学,如可以还原理论产生的社会情境来构建具体的教学情境,也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辩论、演讲、访谈等形式来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还可以通过学生个人体验和身边小事以及模拟现实生活情境等来引出具体的教学情境,例如可以通过提出假设、激发矛盾、进行对比等方法来设置问题教的具体情境等。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问和思考。
4.从教学应试教育和考评机制来看:作为一名“马原”课教师,曾经在课堂被学生问到学“马原”课以后能做什么,今后的职业规划会用到这里的知识吗,面试官会在面试过程中聊哲学吗等等问题,由此可以看到学生眼中对为应付考试而学的“马原”的种种不满,所以,教师要变应试教育范式为素质教育范式,即不光要进行试卷的考试,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和素质的考核,包括实践课的设计和参与等应用能力的考评,让学生对“马原”课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
总之,高校“马原”课在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希望本文的书写视角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时杰会,耿亚飞.“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1,(12).
[2] 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 王章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4] 许建领.大学参与性教学——理论探讨与系统构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5] 王德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6,(2).
[6] [美]托马斯·库恩[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96952.htm.
[责任编辑 王晓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