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
2015-07-06蒋永清
蒋永清
邓小平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了对台工作的许多重大决策。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亲自领导了党和政府的对台工作,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解放”到“解决”,
对台方针实现历史性转变
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在建国后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经过毛泽东审定的《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1974年元旦社论,将对台方针表述为:“要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和解放台湾。解放台湾是包括台湾省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神圣义务。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期,仍然延续了“文革”中的一些提法。1977年中共十一大政治报告和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都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这个方针的调整缘起1978年5月美国总统卡特对华政策的转变。1978年5月,卡特表示接受中国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三项基本条件。从7月开始,中美就建交问题进行艰苦的谈判。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作出调整对台工作方针的历史性决策,把“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调整为“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统一大业”。不提“解放”二字,代之以“解决”二字。从10月起,邓小平开始在内部讲话中使用“台湾归回祖国”的提法,不再提“解放台湾”。之后,中美建交公报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也用“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新提法,替代了“解放台湾”的提法,对台工作方针实现历史性转变。
“叶九条”发表,
“一国两制”思想开始形成
对台工作方针实现历史性转变后,邓小平将解决台湾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作《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提出了20世纪80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其中第二件事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
邓小平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和台湾方面建立沟通的渠道。
1978年5月,蒋经国当选为第六任“总统”,成为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
邓小平第一次给蒋经国带话是1980年5月14日。这天上午,他在会见日本国策研究会代表常任理事矢次一夫一行时说:“请你对蒋经国先生讲,我们都是过七十岁的人了。在我们这一代解决这个问题,历史会给我们讲些好话,为后代做点好事。”
1980年9月9日,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学者陈树柏,他是國民党元老、曾任广东省政府主席陈济棠的儿子。邓小平请陈树柏带话给陈立夫。在谈到两岸统一问题时,邓小平动情地说:“元老中他还能说说话,在统一方面可以做点事嘛。”
邓小平还让陈树柏带话给蒋纬国。他说:“你可以给蒋纬国谈一下,如果我们这一代不解决,下一代解决这个问题更困难一些,那时出现什么情况很难讲了,例如台独。”
这些带话,开启了两岸沟通的新阶段。
然而,对台工作深受中美关系大局的影响。1980年是美国大选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在竞选中发表了鼓吹“两个中国”的言论,受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为了适应新形势,排除干扰,邓小平提出,要全面、系统、具体地公开阐释对台政策。
1981年9月30日,在建国32周年国庆即将来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后称“叶九条”。其中,对统一后台湾的地位问题作了明确定位:“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叶九条”的发表,表明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开始形成。
提出“邓六条”,
亮明在台湾问题上的“底”
“叶九条”发表后,对台工作进入新阶段,两岸开始进行多渠道沟通。
1982年7月24日,在邓小平决策下,廖承志发表致蒋经国先生公开信。廖承志时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其父廖仲恺与蒋介石是国民党时期的同事,他本人与蒋经国是儿时的好友,也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由他来写这封信,于公于私都很合适。
邓小平具体指导这封信写作和发表的细节,他和廖承志商定了信的主旨,亲自批示发表,还关心发表的方式和效果。对于蒋经国拒绝的态度,邓小平很大度,表示能理解。
经过三年扎扎实实的工作,到1983年,两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国民党当局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取代过去“武力反攻大陆”的僵硬立场,两岸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方面有了接触和联系。
邓小平是一个善于捕捉机遇的战略家。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选择时机,发表一篇精心准备的正式谈话,以规划两岸沟通的具体事宜。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了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在会见中,邓小平详尽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后来被概括为“邓六条”。
“邓六条”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充实和完备,对中央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作了更为具体的阐释。其具体内容是: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构成了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也不是台湾把大陆吃掉;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举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不允许外国势力插手。
“邓六条”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海外舆论极为重视,普遍认为,这是和平统一中国的最新构想、最新方案和最新倡议。用邓小平的话来说,这是我们的“底”。
强调发扬中华文化传统,振兴中华民族
从1985年开始,蒋经国的糖尿病日显严重,身体每况愈下,蒋经国之后台湾政局的走向引起各界广泛议论。邓小平多次利用有关途径向蒋经国传话,希望蒋经国能从中华民族利益着眼,一起来解决台湾统一问题。
由于祖国大陆坚定地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从1986年起,两岸关系开始缓和。3月,蒋经国在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幕式上发表《中国之统一与世界和平》的讲话,强调“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必须统一”。台北舆论开始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和平渐进地与中国大陆统一是正确的道路。
在和平统一潮流的推动下,蒋经国决定实行开明的政策。1987年7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台湾本岛及澎湖地区解除戒严令。10月14日,蒋经国主持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决议,决定除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的亲属者可赴大陆探亲。11月2日,台湾当局又出台了《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实施细则》,终于打开了封闭近40年的“台海大门”,实现了海峡两岸有条件的人员交往。
令人遗憾的是,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咯血而逝。蒋经国的去世对中国的和平统一是一大损失,邓小平尤感痛心。
面对蒋经国去世后的新形势,邓小平再次强调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思想。1988年6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台湾客人时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反对任何导致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发扬几千年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们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1990年4月7日,邓小平在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时说:“我们相信,最终将靠‘一国两制把我们国家统一起来。”
(张源荐自《湘潮》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