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争强好胜的危机

2015-07-06PattyWipflerLauraMarkham

家人 2015年3期
关键词:陪伴竞争情绪

PattyWipfler? Laura Markham

孩子太过争强好胜,也许是想向你寻求情感的慰藉!

孩子们最大的对手是“别人家的孩子”,无论哪一国都一样。

生活、学习、性格……处处都有对手和你比赛。有竞争不是坏事,心理学家Sylvia Rimm进行的一项研究就表明:善于竞争的孩子,长大之后的成就——至少在收入上——比不善于竞争的孩子高10%。

父母们乐意看到孩子因为竞争而不断进步,却容易忽略竞争“度”的问题——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便与长期竞争过度导致的争强好胜、压力过大却无处求助有关。

注意,孩子在向你求助!

争强好胜的渴求,除了父母等外界因素施加的压力,孩子在成长早期经历的一些小细节,也会埋下伏笔。

“我从来不知道那次出差会给儿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母亲安娜曾经因为忙于事业,不得不把发烧的两岁的儿子托付给保姆照顾。虽然这样的经历只有一次,但儿子当时撕心裂肺地哭喊与绝望的眼神却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在她看来,孩子应该很快就会忘记母亲的疏忽,但实际上,这次分离让儿子感受到了深刻的无助和孤独感。长大后的儿子并不善于与妈妈交流,但在其他各方面却非常要强,凡事都争取最好的成績。在别人眼里儿子是一个非常完美、优秀的人,但在妈妈心里,儿子还是少了点什么。

生病、住院治疗、与父母的分离或亲子时间很少、受到威胁或恐吓、家庭中折磨人的紧张气氛,甚至一个大人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小惊吓等等,这些常常被大人忽略的生活细节,都会给孩子留下情绪上的负面印记。

“我要想尽办法留住父母,不让自己被抛弃。”这是他们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意识。这种感觉被深藏在孩子的情感记忆里,心理学上称为“内隐记忆”,孩子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当他们与其他人产生互动时,负面影响就显现出来。

就如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孩子也会因为那些以前想得到而不曾得到或不曾满足的关注,而不断地证明自己是第一、是最棒的。这时,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你看到的表象——快来表扬我拿到了冠军——而是父母主动的亲近和爱。

帮孩子走出阴影

要诀是释放孩子一直压抑在心底的紧张情绪。我们推荐两种方法:游戏倾听法(playlistening)和陪伴倾听法(staylisten)。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能帮助孩子开怀大笑和放声大哭,让情感得以释放,感受到你的关爱。

1.游戏倾听法:

让你的孩子确信他是被爱的,让他大笑。

Patty接诊过一个特别好胜的三岁小男孩儿,他对胜利的执着很容易就上升到暴力程度。为此,Patty建议孩子的父亲:玩一个轮流投篮游戏。

游戏的要诀是:爸爸要假装总是投不中,获胜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投越积极,尤其每次宣布悬殊得分(比如10∶0)时,他会非常开心。而爸爸要拿出他的演技,扮演一个努力但老是输的选手,比如完全泄气,因莫名其妙的失败倒在地板上捶胸顿足, 然后又飞快地跳起来,摆出“下一轮一定会赢”的样子, 或者至少投中一次。

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会彻底释放他的心情,由衷地肯定自己,而且越到后面,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赛变成了爸爸的滑稽表演秀,儿子的注意力渐渐从成绩转移到爸爸身上:原来,输也是可以这么快乐和幽默。

Patty还针对年龄大一点的好强孩子,设计了另外一款竞争更激烈的游戏:“我要抓到你的100个吻。”

在追逐中,每次当父母抓住孩子时,就给他一个吻,孩子边笑边拼命挣脱逃开,而父母被要求以搞笑的姿态继续努力。“来,宝贝,感受下我的爱!”你可以用激情而搞笑的口吻召唤他,也可以向他可怜兮兮地抱怨:“爸爸好可怜!爸爸的吻没地方着落呢!”

游戏的重点是为了让父母表达关爱,填补掩藏在他情感记忆里想得到的肯定和安抚。Patty强调:“千万不要到最后,输不起的变成父母自己啊。”

2. 陪伴倾听法:

当孩子输了的时候,或者当需要对孩子的跋扈

行为立规矩的时候,请尝试陪伴倾听法。

孩子因“输”而不快的时候,其实是与他加深沟通的好机会。比如,孩子玩篮球输了,黑着脸,把书扔在地上,情绪十分暴躁。这时候,你只需要静静地陪伴在孩子身边,等他的情绪稍微平复,再温柔地询问一句:“能告诉妈妈,你哪一局打得最满意呢?”

此时,孩子讲述的“原因”并不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他深切地需要有人来关注和倾听他,即便最开始他会对旁人的倾听和靠近发脾气——这恰恰说明他真的需要释放情绪、得到安抚。

先用同理心与孩子沟通,让他能接受输的事实,然后,父母可以在此时提出规矩:即便是输了,也没有理由乱发脾气,冷静的反省才会帮助我们更快进步。

打破孩子的争强好胜特质

1.如果他是“吹牛大王”

告诉孩子:除了“赢”之外,他还有很多值得赞许的品质;而能让父母和他自己最引以为傲的不是“赢”这个瞬间,而是帮助他赢得比赛的那些品质,比如勤奋、投入和坚持不懈。拥有这些品质,比总是赢得比赛更能获得朋友坚实的友谊。

2.如果他不尊重自己的竞争对手

当父母听到孩子用脏话或刻薄的语气贬低甚至污蔑对手时,请立刻严肃纠正他,“别人的长处证明他们是同样有价值的人。”接下来,鼓励孩子挑战自己的极限,让他学会从自身的进步中获取成就感和自豪感,而不是依赖于从打败别人中获取成就感和自豪感,养成自我激励的能力。

3.如果他为了“赢”而欺骗作弊

如果发现孩子有口头欺骗或偷偷破坏规则——即使它只是一个小游戏或课外活动——的行为,父母需要立刻和孩子进行一次强有力的谈话,严重时甚至需要进行适度处罚。

“除了输赢和第几名,应该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值得家长去关心。”Schpancer教授指出。如果你对孩子输了反应很大或者拿他和别的孩子比较,你发送给孩子的信息就是你只关心胜负成绩。家长需要明确表达态度,你为孩子的努力而骄傲而不在意结果。

4.如果他为了“赢”过度透支

成功固然是甜蜜的,但快乐和平衡是更深层的甜蜜。如果出现下面迹象,则说明你的孩子是太忙或压力过大了:他总是感觉,对从前很喜爱的很多东西都失去了兴趣,他变得喜怒无常或郁郁寡欢,他甚至懒得交朋友。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没有必要让孩子退出比赛。你们只需要帮助孩子理清思路:他是不是真的很喜欢这项竞赛?抑或只是为了荣誉或升学?的确,这是一个竞争的世界,但是仍需以孩子的心理健康为重,给他选择的权利,帮助他寻找动力,由他自己决定是否要继续参与这些比赛。

猜你喜欢

陪伴竞争情绪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